中國“入世”15年:怎樣從大國到強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2-12 10:07:4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圖為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中新社記者 夏賓 攝
12月9日,在中國新聞社舉辦的“國是論壇——入世:15年的‘變’與‘革’”研討會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入世15年後,中國未來的汽車工業可能會進一步走向繁榮,帶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帶動中國對外貿易轉方式、調結構。
開放,營造發展的溫帶
入世對中國的影響涵蓋方方面面,在汽車領域更能引起共鳴。入世後,汽車行業的關稅減讓幅度很大,很多人為此而擔憂。然而,從這些年的發展來看,很多開放的領域並未因此而擊垮。
以家電市場為例,入世15年不僅讓中國成為世界家電大國,更是變成了世界家電強國。中國的家電市場涌現出像海爾、格力這樣的優秀企業,在國內市場對進口産品起到了替代作用。中國越來越多的家電産品走向國際市場,逐漸打造出中國自己的品牌。海爾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就是一個閃亮的標誌,近幾年海爾並購了幾大産業,包括新西蘭最大家電製造商斐雪派克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中國的海爾家電王國,不僅實現了走出去,同時也實現了走進去、走上去。格力前不久並購了德國的機器人企業庫卡,這些跡象都表明瞭中國的家電強國地位。
在汽車領域,中國也成為了世界汽車大國,今年前10個月的汽車産銷量達到近200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汽車進口對中國的汽車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從無衝擊到有衝擊、再到大衝擊,是三個溫度帶。無衝擊是寒帶,適度衝擊是溫帶,大衝擊是熱帶。就像任何莊稼最適宜生長的氣候是溫帶一樣,無論是中國的汽車工業還是家電工業,沒有競爭就意味著缺乏內升動力,衝擊太大則存在被擊垮的風險。所以,中國開放市場,在汽車業逐步減少關稅,實際上就是在營造一個發展的溫帶。中國國內市場龐大,國內汽車業正處在啟動初期,雖然存在小散亂但發展潛力巨大。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做基礎,再逐步開放市場,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的汽車企業就逐漸發展起來了。
競爭,讓“稀缺”變得“不稀缺”
如今,中國國産汽車也漸漸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這其中有內升動力和外升動力,內升動力是國外産品的進入增加了中國本土産品的競爭意識,同時開放也增強了國外廠商之間的競爭。無論是汽車還是家電,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企業之間也有競爭,競爭的核心是技術,當大量的技術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技術就會貶值。中國市場恰恰是包容了各種稀缺的技術而讓技術變得不稀缺。雖然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但開放的市場可以縮短中國與國外市場的技術差距。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因此,外商之間的技術競爭構成了中國的內升動力。2006年至2013年,中國汽車出口不斷增長。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尤其是歐債危機,2014年至2016年前期,中國汽車出口呈下降趨勢。所以,打開市場後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是一個難題。從10月份的數據來看,中國的汽車出口下降幅度已經收窄,汽車出口只下降0.1%。
創新,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
中國未來的汽車出口除了數量上的商品輸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資本輸出。汽車並不是一買一賣的東西,往往是包含了零配件供應、産業鏈、價值鏈等各種因素,像零配件供應的售後服務就需要中國在國外鋪設網絡。很多東西適合在國外加工,但結合這些年入世的實際情況看,有成功的範本,也有不成功的案例。有些海外並購,實際進入以後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除了走出去,中國汽車工業在引進來的過程中,外資希望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減少外資準入限制,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在不同時期,尤其是當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應該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汽車工業要培育新亮點、打造新優勢,例如新能源汽車和前些天在蘇州成立的汽車檢驗聯盟,就是要集中力量促發展。
在入世15年後,中國未來的汽車工業可能走向更高的繁榮,帶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帶動中國的對外貿易轉方式、調結構。(中國新聞網轉載國是直通車消息)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