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糧食安全 一手抓生態保障 黑龍江做足綠色發展大文章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2-17 09:03:09 |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5年,黑龍江糧食總産量達1369億斤,糧食總産量、商品量、調出量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黑龍江,名副其實的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近年來,黑龍江在確保糧食産量不降低的同時,堅持數量與品質並重,向黑土地要效益,向品牌化要收益,向綠色生態要長期紅利。一道道綠色食品走向全國。今日的黑龍江,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飼料飼草作物種植發展到150萬畝,初步建立起糧經飼較為合理的三元種植結構。
種出規模 種出效益
一斤大米賣138元?有人買嗎?“雖然價格賣得高,但並不愁銷路,産品通過‘互聯網+’賣上好價錢,如今只要提及拜泉鴨稻米,就會讓人自然聯想為高端産品。”米廠經理白春風説。
産品高端在“天生麗質”。“鴨稻米”誕生在拜泉縣豐産鄉禮讓村,土壤底部複合積碳型寒地黑土特質,富含寒地黑土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優良生態系統成為有機水稻的亮點和賣點。企業回歸原始的水稻種植方式,每畝水稻田內放遊25隻鴨子,形成生態小循環,從育苗、整地、插秧、施肥、灌溉、除草、滅蟲、防病到田間管理全程採用有機種植管理模式,做到原生態、綠色、無污染。
産品高端在“擁有身份”。企業為每個産品建立投入品檔案,實現産品真偽可查、品質可追溯。“用手機掃描産品二維碼,能看到我們的實時監控系統。”白春風介紹,有機鴨稻米在線種植基地內全部鋪設光纖網絡監控系統,從插秧、種植到收割全程盡收眼底,消費者可通過互聯網隨時觀看有機鴨稻米生長過程。通過直觀的“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噴除草劑,鴨子除蟲、人工拔草”,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也讓品牌印象深入人心。
為實現質優價優,企業實施“OEM合作+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實體店體驗”和打造自主電子商務平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進入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城線上銷售。自2014年12月至今,已累計實現銷售額1.5億元,銷區涵蓋全國所有省份,並成功打入日本、韓國等市場。
目前,企業已初步形成20萬人規模的固定高端消費客戶群,有機鴨稻米幾乎全部通過電商平臺外銷。有機鴨稻米的高端效應和熱銷還帶動其他有機雜糧産品銷售,企業通過電商平臺平均日接訂單200多份,去年“雙11”當天更是創下1200單的佳績。
隨著龍江綠色食品叫響全國,黑龍江正從大糧倉、大菜園向大廚房的角色轉變,不斷捧出具有龍江特色的綠色美味驚艷全國。
生態優先 循環發展
冬季的大興安嶺,最低氣溫直逼零下30攝氏度,8萬里銀色林海十分寂靜。過去,冬季是砍樹運材的繁忙季節;如今,在大興安嶺再也見不到這樣的場景,昔日的伐木人已變成護林員、營林員。
“以前每天從檢查站過往的運材車輛達100多輛,前年木材全面停採以來,運材車輛沒有了,檢查站職能由過去檢查運材車輛運輸手續、林政防火,轉變為防止盜伐木材、偷拉私運,野生動物保護、森林防火檢查宣傳等。”韓家園林業局吊橋林政防火檢查站站長于洪普今年50多歲,5年前由林場一線轉崗到檢查站工作。
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大興安嶺在林地使用、木材運輸、加工監管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組織開展“興安六號”專項行動,對濫砍盜伐、毀林開墾、拱地頭、擴地邊等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先後查處非法侵佔破壞林地案件88起,掛牌督辦13起,收回林地249.44公頃。
“十二五”以來,大興安嶺地區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和森林面積保持連年增長,森林覆蓋率達81.86%,活立木蓄積量已恢復到1987年“5·6”火災前的水準。據測算,“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大興安嶺累計創造生態價值2.7萬多億元。
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簡單的種草種樹,綠色思維帶來綠色發展方式、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黑龍江的冬季滴水成冰,位於佳木斯市高新區的泉林生態農業公司的建設現場卻熱火朝天。2015年12月31日,該公司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一期面巾紙生産線順利投産。
“佳木斯共有1688萬畝耕地,每年産生農作物秸稈約420萬噸。泉林全部達産時幾乎可將我市的秸稈全部消化,不但可減排480萬噸溫室氣體,大大緩解因農民焚燒秸稈産生的霧霾問題,節省的木材更相當於每年少砍伐30萬畝森林。”公司副總經理燕玉祥介紹道,除了解決秸稈處理難題,泉林模式的另一重要産物——黃腐酸有機肥,對三江平原地區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的黑土地來説,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企業通過先進的生産工藝,以玉米、稻草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打造環保無污染的綠色循環産業鏈。據介紹,該公司用化學方法生産黃腐酸肥料的成本相比用煤炭提取黃腐酸的成本降低許多,這種肥料不僅能使作物提質增産,還可改善農作物根系生長環境,提高土壤肥力。“在東北地區,使用黃腐酸可減少15%—20%的化肥用量,進而減少氮素揮發損失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時生産的環保紙也頗具競爭力。佳木斯依靠傳統農業的優勢,全力打造‘綠色紙都’。”佳木斯市市長林寬海説。
思路轉換 效益顯現
“黑龍江省部分糧食主産區的黑土地,‘攥一把都能出油’‘插根筷子也能發芽’,保證糧食安全,必須保護黑土地的生態安全。”
多年來的開荒種地、圍湖造田,超載放牧,導致農業資源過度開發,生態資源遭到破壞,寶貴的黑土地出現了土層變薄、有機質減少、肥力下降等問題,農産品品質安全也亮起了紅燈。如何在保證糧食産量的同時保護黑土地資源、提升農民收入?黑龍江給出的答案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糧食增産僅在數量上體現是不夠的,更應該注重品質和安全。”八五九分公司總經理丁兆祿在糧食總産量“十一連增”後提出新目標。去年,北大荒農業股份公司八五九分公司主動採取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三減”措施,不斷探索水稻綠色增産攻關模式,努力讓綠色增産帶來經濟、生態效益。
在減少肥藥量、實現增産方面,八五九分公司加大新型機械和新型技術推廣力度,引進了34台側深施肥插秧機,推廣水稻側深施肥1萬餘畝。
“側深施肥插秧機可完成一次性帶肥、帶藥作業程式,在提高肥藥均勻度、降低肥藥量的同時,節約了投入和勞務成本。分公司在每個施肥地號設立了常規施肥對照,並對水稻生育指標、産量因素等進行全程跟蹤調查記錄,為大面積推廣側深施肥技術提供詳實、準確的數據依據。”公司副總經理韓東來介紹。
2009年,分公司啟動農産品品質追溯系統建設,農産品從生産、加工、銷售全過程,逐步形成一體化品質安全追溯信息網絡,“綠色”大米走進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市場,種植戶依託“綠色”實現豐厚的收益。
2015年,黑龍江省共施用有機肥1000萬噸,全省農村秸稈還田面積達到4665萬畝,增加有機物料還田,不斷提升耕地品質。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秋天在雙城、呼蘭、海倫等9個試點縣(市、區)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面積90.5萬畝,探索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模式和有效運行機制,努力實現“藏糧于技”“藏糧于地”的雙豐收。(人民日報記者 鄭少忠 袁泉)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