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須以行動證明“排獨”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2-22 10:14:4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月19日,台灣“立法院”正式開議,即將實現“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表示,將各界熱議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綠版的“兩岸監督條例”將回歸“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名稱不用台灣、中國,去掉之前堅持的“兩國論”。有人説,這顯示即將上臺的民進黨,非常務實地看待兩岸關係,但同時也要看到,這是民進黨的分內之事,跟中國大陸的期望值還相差甚遠。事實究竟如何?
變
先來看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前世今生。“條例”草案是2014年3月“反服貿學運”的産物,也是民進黨自己一手催生的“成果”。綠營和一些反服貿人士以國民黨當局與大陸協商服貿協議時未公開相關資訊、是“黑箱作業”為由,要求制訂“監督條例”。根據臺陸委會2014年4月10日簡報數據,當時有關條例已有11種版本。民進黨及綠營“立委”共提出7個版本,還有一個是民進黨籍“立委”尤美女提出,即俗稱的“民間版”。
民進黨團版法案名稱為“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其第一條:“為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以下簡稱‘兩國’協議)之相關事宜,特製定本條例。”白紙黑字將“兩岸”定位為“兩國”。民間版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臺“九合一”選舉和今年“大選”接連告捷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沒有乘勝追擊彰顯“兩國論”或者“台獨”理念,反而調門轉趨低調,承諾以島內現有“憲政體制架構”處理兩岸關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月18日受訪時指出,新版“條例”就是為了落實新當選的蔡英文的主張。
昨日還堅持鼓動學運、挑動“朝野”紛爭,今日就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這次選舉中的新晉勢力——民進黨盟友“時代力量”則堅持“條例”的民間版,繼續將兩岸定位為“國與國”的關係,兩者很可能在此議題上“化友為敵”。
用“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民進黨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時過境遷,如今上臺“當家做主”,站在了直面大陸的位置上,沒有了國民黨這個緩衝帶,民進黨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切都很明白,如果用“兩國論”衝撞臺海紅線,將會是地動山搖式的“無法承受之重”。再説,快速通過“條例”為兩岸服貿協議解套,也是當家後必須處理的要務。
轉
其實把眼光稍微放長遠點來看,從“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到蔡英文競選期間提出的“維持現狀”,每一次民進黨提出重大兩岸政策的變化,也顯現民進黨的務實與靈活。
1991年,民進黨全代會通過“台獨黨綱”,其中載明應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黨綱觸及兩岸紅線,甚至一度引得臺海上空風雨欲來。民進黨於是圖謀“轉進”,1999年5月“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是這樣“應轉而生”。民進黨不再談建立所謂“台灣共和國”,調整為承認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投方式決定云云。2012年“大選”,蔡英文提出“台灣共識”,碰了一鼻子灰;去年小英捲土重來,修正為轉提“維持現狀”説,並成功上位。
民進黨近期的“善意”動作,應該是蔡英文吸取了陳水扁後期的教訓。當年阿扁想要“一邊一國”,衝撞不止卻四處碰壁,結果適得其反。如果“兩國論”版“條例”過關,等於直接把“一邊一國”入法,無異於推動“法理台獨”,大陸方面豈能坐視?豈不是使蔡英文“一致性、可預測”的承諾在就任前就跳票?
觀察蔡英文的表態,遵循了綠營在兩岸議題上的一貫傳統,從雞蛋裏挑骨頭的“立異”開始,但也有微妙轉向。比如,她至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但許多學者認為其遵循“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內涵已向“九二共識”上靠,她也認同1992年以來兩岸的互動歷史事實及所簽署的協議,展現愈來愈多的“求同”。
民進黨即將執政,借“監督條例”的契機,朝著轉型的方向邁出一步,反映了民進黨的務實態度。在綠營的如意算盤裏,這展現了跟大陸尋求互動之道的善意,有利於降低“執政”走“台獨”路線的疑慮,增強對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的正面觀感,累積大陸對民進黨的信任基礎,以便雙方能夠較快地進行溝通協商,來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動之道。
但在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看來,綠營並非無懈可擊。他認為目前蔡英文的説法與民進黨強調的論述有很大的矛盾,尤其是蔡英文稱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與民進黨長期以來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顯然有極大的矛盾,兩者之間無法相容。
看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海鷗認為,這次“大選”取得空前勝利後,蔡英文在民意基礎上是推波助瀾還是小心領航,實現兩岸的和諧與發展,考驗她的政治智慧。兩岸不僅有血濃于水的淵源,更有現實的利益交織。對於兩岸目前的差異與矛盾,應儘量避免帶入太多的價值觀因素,蔡英文不妨“蕭規曹隨”,繼續前任的基本政策。
對於蔡英文來説,“蕭規曹隨”更像是苦口良藥。但“兩岸”與“兩國”的拉扯,絕不能在5月20日就職前就掀起風暴,否則就是打臉。這不,自命為“台獨教父”的李登輝又借新書出版之際跳將出來,在釣魚島問題上説三道四,帶有明顯下指導棋的意味。蔡英文淡淡回復説,“釣魚臺屬於台灣”。與此類似的還有南海問題。在外界看來,綠營表態説它們是“中華民國”的領土,還是“台灣的領土”,中間有不小的差異和轉圜空間。大陸亦可從中感受是否對兩岸關係釋出善意。
王建民在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在“條例”版本調整上務實,但還無法構建與大陸方面互動的大框架,在開創未來的合作上還是不夠的。用大陸涉臺人士的話説,民進黨此舉只是做到“我不獨,你不武”而已,距離民、共兩黨破冰還有不小距離。有人把民進黨的動作解讀為向大陸遞出打破僵局的橄欖枝,這可能是過度樂觀的見解。
清華大學臺研院副院長巫永平也強調,民、共兩黨之間,最重要的還是厘清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只是負面表述,蔡英文還是要説清楚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
用台灣媒體的話説,“台獨黨綱”被視為民進黨的神主牌,一日不廢除,大陸看民進黨就沒法擺脫反“獨”視角。如何響應大陸關切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問題,恐怕民進黨無法回避。所以,大陸還會繼續觀察蔡英文的表態。對綠營來説,近期打開“機會之窗”有3把鑰匙:一是“監督條例”修改完成並通過“立法院”審議,這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二是新任的陸委會主委及海基會董事長人選,能否讓對岸感受善意;三是5月20日就職演説,能否在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之後進一步闡述或認同其核心意涵。無疑,第三把鑰匙最為關鍵。 (任成琦)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