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新年穩健施政謀發展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03 10:10:07 | 來源: 新華網 |
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右)與香港行政會議成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對話。
《紫荊》雜誌從新年起推出新欄目“總編輯訪談”,就香港的重大時事熱點,與香港知名人士進行訪談交流,向社會傳遞香港政商精英和專業領袖的真知灼見,亦表達雜誌的關注。作為開篇,《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文中統稱總編輯)對香港行政會議成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進行了訪談。
國家可持續發展對港影響正面
總編輯:國家最近剛公佈2015年GDP增長為6.9%,在當前相對低速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這個速度仍然較快。成績來之不易,但與自身前些年比,這是一個相對較低的增長速度,這個經濟表現對香港經濟有否影響?
張志剛:有影響,但影響不大,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增長速度,或者這本來就是國家希望達到的一個速度。國家現在講求均衡的科學發展,致力減少污染,尋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把一個本來比較高的增長速度降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水準,是施政的目標之一。否則為保增長、保出口,拼環境,跟人家競賽貨幣貶值,催谷房價,經濟發展就會掉入另一個陷阱。
人民幣現在有一些走低,本身就是經濟和金融開放的一個結果,反映的是中國貿易和資金流動的情況。中國股市有所波動,影響到港股也有所起伏,但投資有風險,股票有漲就有跌,大可處變不驚。對香港經濟影響的多寡主要還看失業率表現,今時今日香港的就業情況依然樂觀,失業率保持低水準。甚至我想説,香港過去一段時間經濟還有點過熱,租金偏高,人力資源需要量大,業界感慨很難請到人手。隨著內地經濟放緩一點,香港過熱的經濟正好可以做些調整。我注意到最近香港樓價有所回調,這個也正是政府這些年來努力的目標。
中央的期望激勵特區政府穩健施政
總編輯:去年12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行政長官梁振英時指出,近年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強調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但同時必須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又對行政長官提出了“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是特區主要任務,希望特區政府穩健施政,抓住“十三五”發展機遇,謀劃長遠發展。您對此有何理解?辭舊迎新,行政長官最新的施政報告有何回應,2016年施政思路如何?
張志剛:中央政府對特區和特區政府的支持是一貫的,在香港有困難的時候,中央政府一定在背後大力支持。中央希望香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對香港的大政方針是一早就明確的。但香港近兩年的確發生了一些事情,情況罕有,包括特區政府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推出的政改方案沒能獲得通過;之前還發生了長達兩個多月的違法“佔中”,這個情況不正常。
基本法將“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內容寫得很清楚,但香港就有一些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演繹,表面上支持“一國兩制”,實際上另搞一套。我寫過一篇文章《狸貓換太子》,指的就是香港有些人企圖將“一國兩制”改頭換面,讓“一國兩制”實踐走樣,落實變形,這個危險在回歸18年來一直存在,要警惕,要小心。
最近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回應了中央對港的期望,體現了穩健施政,抓住“十三五”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符合“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的思路。政務司長評價這份報告“很窩心”(即很貼心),包括在照顧老人孩童等弱勢社群方面,有很多細微的扶助舉措。在發展上呼應國家發展,對“一帶一路”發展落墨很多,體現了施政思路的未雨綢繆。
行政長官任期還剩下不到一年半,為穩健施政,不會提一些漂亮而難兌現的長遠大計,重點是完成好競選時提出的承諾,解決好市民當下訴求最多最迫切的事情。包括繼續做好安老扶貧、增加土地和促進樓市供應等工作,三年來這些工作的推進已見成效,現在是穩中求進。一些未竟事宜如退休保障改革等,需要與工商界等廣泛諮詢和磋商,從長計議。
分離主義在港難成氣候但需要警惕
總編輯:最近本土主義這個詞在香港出現的頻率明顯上升,對本土主義的定義,您怎樣看?
張志剛:不久前我寫了一篇文章《是本土主義,還是分離主義》在報章發表。我認為,本土主義全世界都有,多數人都熱愛自己的鄉土和文化,保護地方利益。內地也有戶籍制度,福利保障只提供給本地人。我認為這樣的本土主義沒有問題。但香港的所謂“本土派”不是本土主義,只是盜取名字拿來偽裝。他們噓國歌,罵國家,做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尊重自己國家的事情,實是分離主義,借本土主義之名,行分離主義之實。
香港所謂“本土派”知道主張分離主義難獲支持,便打出本土主義口號,是在“賣假藥”,如果聽之任之,就是對香港年輕人的不負責。諸葛亮曾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玩一棵火柴事小,但玩火柴玩到引起火災就是大禍,必須加以遏止。在這件事上我立場鮮明,趁你們訪問我,我再講一遍,本土主義我不反對,我也熱愛香港文化,支持特首搞“雙辣招”,但我認為本土主義須堅持愛國愛港,愛港必須愛國,愛港而敵視國家,這是分離主義。
總編輯:最近香港有一些社會關注的事件,比如銅鑼灣書店事件,港大有些學生抵觸校委會新主席的事件,您如何評價這些事件?
張志剛:李波的事情還在發展中,我不太了解,不好評論。我相信事情總會搞明白,“一國兩制”原則一定能得到遵守。港大部分學生抵觸校委會新主席李國章,我認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應該更成熟些。就此,我也寫了一篇文章,認為李國章是港大校委會主席的合適人選,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校長時與香港大學競爭發展理屬當然,在香港教育局局長任上推行政策也公平公正。港大的一些學生反對他卻拿不出合理理據,因為不喜歡就不接受他,這不是香港核心價值提倡的民主與包容精神。香港社會現在的包容精神越來越少,過去講包容最多的人,現在一點包容意識都沒有,離民主越來越遠,希望他們還原自己的民主素質。
總編輯: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動蕩,有人認為特區不是政黨政治,行政長官施政缺少足夠的支持,可作為的空間有限;並對香港未來的前景有少許擔憂。您怎樣看?
張志剛: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是基本法規定的,也有歷史的傳承,不能像打麻將或堆積木,可以隨便推倒重來。有人憧憬政黨政治,但台灣政黨政治搞了十幾年,每四年玩一次選舉,又搞出了什麼花樣呢。香港還是應在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發揮行政主導作用,把“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三大任務做得更好。
當前受週邊經濟環境拖累,香港股市樓市出現些波動,但我不擔心。我眼見香港經歷過多次危機,包括1973年石油危機、1982年香港前途危機、1987年美國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危機、2007年金融危機,以及後來的次貸風暴,哪一次香港不是安然無恙過關?香港經濟基礎很好,外匯儲備多,民間儲蓄率高,政府不借貸,每7.8港元就有一塊美金做儲備,實力充足。我認為外來的危機不可怕,香港內部的危機卻需要警惕。香港不要再搞內耗,我們對下一代人最負責任的做法就是謀發展。不發展,下一代沒有機會。(本文轉自紫荊網)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