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太陽”持續放電102秒 為目前世界最長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2-05 10:47:2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原文配圖:EAST實驗裝置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人造太陽”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實現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據悉,此次實驗中首次實現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為目前世界最長。
中國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和中國、美國、俄羅斯等七方共同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都是旨在創造一個“太陽”,給人類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因此也俗稱“人造太陽”。
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是未來聚變堆的基本運行模式。目前,國際上只有歐盟和日本科學家曾獲得最長為60秒的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EAST既定科學目標是實現1億度100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但實現該目標仍面臨著眾多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挑戰。
此次科研人員通過實驗,使得EAST成功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也是目前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EAST已成為國際上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其研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實現穩態高約束放電提供科學和工程實驗支持,並將繼續為中國下一代聚變裝置前期預研奠定重要的科學基礎。
科幻電影《鋼鐵俠》中設想的“方舟”反應堆,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托卡馬克裝置的磁約束核聚變反應堆,這類裝置一旦研製成功意味著人類獲得了極為廉價和幾乎無限的電力。
目前中美兩國還在各自獨立開展慣性約束鐳射激勵核聚變研究,即“神光”工程和“國家點火”項目,圖為“神光3”實驗裝置。在這個最可能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科研項目上,中美兩國目前走在世界前列。
新聞推薦
- 7月,你好!2025-07-01
- 深中通道通車一週年 逾20萬艘船舶平安通過深中大橋水域2025-07-01
- 上半年福馬“小三通”航線客流量同比增長52%2025-07-01
- 山水有味人有情 兩岸創業青年相聚浙江溫嶺2025-07-01
- 這個新興職業 讓沉澱千年的文化“隨手可摸”2025-07-01
- 京韻鏗鏘耀榕城 閩臺共譜梨園曲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