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支招京津冀生態:大氣環境誰破壞誰付費

大氣環境誰破壞誰付費

 

政協委員為破解京津冀生態難題支招

 

本報記者 方芳 吳迪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意義深遠的重大國家戰略,此次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不論是民主黨派提案,還是部分委員的個人建議,不約而同地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特別是在破解生態環保難題方面紛紛支招。

 

建立自然資源成本評估機制

 

當前,日益突出的環境壓力成為京津冀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全國政協常委、民盟北京市主委葛劍平特別談到了自然資源有償化的問題。

 

葛劍平指出,亟須建立京津冀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按照成本、收益相統一的原則,充分考慮社會可承受能力,建立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評估機制,將資源所有者權益和生態環境損害等納入自然資源及其産品價格形成機制。

 

例如,建立京津冀統一、安全、合理的水資源市場;強調大氣環境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將其作為一項有價值的公共産品,形成“誰破壞誰付費、誰受益誰補償”的大氣環境補償制度;加快環境資源稅費改革,推進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領域。

 

他建議,三地政府應儘快研究並實施京津冀統一標準的生態補償機制,共同設立“京津冀生態環保扶持基金”,為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單位、新能源開發利用産業、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企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提供資金支持。

 

設計京津冀霧霾動態遷移圖

 

目前關於京津冀地區霧霾成因的説法各不相同,有“氣象條件説”、“尾氣説”、“燃煤説”等等,民眾更是一頭霧水。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北京市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綜合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建強建議,設計霧霾動態遷移圖,推動京津冀地區霧霾綜合治理進程。

 

易建強談到,準確把握霧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氣象局網站只能顯示當前時間段全市各區霧霾情況,不顯示周邊地區信息及霧霾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央氣象臺每日發佈的霧霾靜態預報,不能顯示各地區霧霾的時空變化趨勢,難以反映區域間的相互影響。

 

他建議,中央氣象臺及相關氣象部門在電視、廣播及網站上進行霧霾預報時採用霧霾狀態的動態遷移圖,可選擇京津冀區域作為試點。以華北地區為例,可將華北地區各省份分解成多個代表板塊,如北京可選擇中心城區、東部、北部、西部及南部五個代表板塊,然後利用計算機技術,用不同顏色標示板塊在不同時間段的霧霾濃度,最後利用已有的採樣數據和預測的未來數據,沿時間軸方向動態地顯示區域內不同板塊的霧霾濃度演化狀況,即形成霧霾狀態動態遷移圖。

 

霧霾狀態動態遷移圖不僅顯示霧霾濃度的靜態數據,還顯示不同區域內霧霾濃度一段時期內的連續變化過程。公佈該圖可使人們了解不同區域間霧霾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從而加深對霧霾成因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既有利於政府科學決策,也有利於爭取公眾支持理解,從而更好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形成治霾合力,推動京津冀地區霧霾綜合治理進程。

 

加快建設京津冀貨運鐵路體系

 

“貨物運輸總量中公路比重過高、鐵路比重過低是造成京津冀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農工黨中央的提案中明確提出,京津冀的大氣污染,不僅由於産業結構中重化工業過重、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過多,也與交通結構性不合理、公路過多地承擔了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有關。

 

交通部門運輸數據與環保部門機動車排放數據表明,在京津冀貨物運輸總量中,公路分擔率高達90%左右,鐵路運輸比重不足10%,不僅造成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畸高,而且加劇了大氣污染。

 

農工黨中央的提案還提到,延慶環保局調查數據表明,2014年從北京市北部延慶進入北京的貨車每天大約有5500至6000輛,其中90%是過境(經北六環、東六環50%駛向天津港方向、40%駛向唐山方向,運煤佔85%),只有10%進入城區或從西六環駛向石家莊方向。初步估算,這些貨車在北京境內行駛150公里、NOx(氮氧化物)排放量相當於208萬輛國四小汽車日常的排放量,相當於北京每天額外增加了43%的小汽車NOx排放量。

 

張唐鐵路投運後,駛向唐山方向的運煤大貨車將大為減少,但是,由延慶經六環向天津港的運煤大貨車交通量依舊。為此,農工黨建議,應加快規劃建設天津-承德鐵路項目,與張唐鐵路相銜接,可進一步減少京津冀北部地區大貨車交通量。同時加快規劃建設“晉煤經冀下海”通道鐵路項目。這些項目不僅能帶來長期的節能降碳效益,對於加快區域公路運輸減排、改善大氣環境品質,更是一項穩定可靠、持久長遠、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