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大陸“雙創” 台灣青年世代大有可為

青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受益者,也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兩岸關係的前途和希望之所繫。在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為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今年的政協工作報告也增加了新內容,提出“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這不僅表達了大陸方面對青年交流的重視,也表明瞭為廣大台灣青年世代提供服務和保障的誠意,在繼續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台灣年輕世代大有可為。

 

針對大陸方面的積極態度,台灣青年們的看法如何?台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世新大學何溢誠博士根據其在教學工作中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指出:“如果條件和狀況允許的話,台灣的年輕人對兩岸交流都是非常正面和積極的,如果有機會可以去的話,大家都是願意去的,不會有太多排斥。”“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不會那麼地泛政治化,所謂‘仇中’‘恐中’‘反中’的情緒,我覺得很多其實是政治人物和媒體炒作起來的,一般的台灣年輕學子不會把這些標簽貼在自己的身上。”

 

近年來,大陸各地有關方面採取了積極措施,針對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紛紛出臺優惠政策,為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創新搭建平臺、優化環境、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共授牌設立41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1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已有不少台灣青年創業項目正在大陸各省市的創業園、青創基地內孵化、生發。台灣青年正面對著到大陸創業的難得機遇。

 

3月11日下午,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記者會上回答台灣媒體相關提問時講到,“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新創業有很大空間,很歡迎台灣青年人能夠來到大陸創新創業,我們所有的政策都是一視同仁的。”在當前兩岸關係趨於嚴峻複雜的形勢下,大陸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初衷始終沒有改變。

 

當前,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深入,鋻於大陸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尤其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的愈發濃厚,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選擇跨越海峽,來到大陸這塊更廣闊的天地闖蕩,融入大陸“雙創”潮流中。對此,何溢誠先生也提出了以下兩方面的建議:一是大陸方面讓體驗式交流更加深入多元,提供更充足的時間保;二是台灣青年學子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大陸,審慎做好創業準備。 “創業有很多門檻,且都不易克服,不僅需要貼近資金、市場、技術和人才,創業者還要有創業的性格,主客觀因素和內外在的條件,只有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創業成功。”

 

“早交流多接觸肯定是好的,不僅要擴大,還要深化。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能夠一直地重復,這樣才能累積一些比較全面的觀點。”何溢誠如是説。海峽之聲網專稿(特約記者劉通,記者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