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濫用民粹主義 台灣政治亂源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3-30 09:32:25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旺報》29日發表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吳為的評論説,近年來,國際政治環境波詭雲譎,催生了西方民粹主義氾濫,台灣受西方民主制度影響很深,也同樣受到這股民粹主義思潮的影響。特別是在民進黨等綠營勢力的操弄下,台灣的民粹主義又顯現出與西方不同的特徵,對兩岸關係也産生了負面影響。
民粹主義既是一種社會思潮,也是一種社會運動。作為社會思潮,其具有高度平民化的特點,強調尊重普通民眾的價值和理想,反對精英主義,對執政黨抱有強烈質疑和焦慮。作為社會運動,其主張普通大眾應採取激進化、甚至非法治化運動改革社會弊端,認為普通民眾是政治改革的唯一依靠力量。
民意被非理性綁架
其實,民粹主義本身並不具有優劣的價值判斷,關鍵在於對其所處社會發展究竟是起到推動作用還是阻礙作用。由於民粹主義以普通大眾意志為核心,而普通大眾的意志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及非理性特徵,很容易受到政治勢力的操縱、蠱惑。一些政治勢力出於實現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標,有意操縱民粹主義激發出的政治力量,往往導向並非普通民眾所期待的結果,甚至是悲劇性結果。
台灣一直深受民粹主義影響,但近年來在“台獨”勢力的操弄下,民粹主義氾濫程度有不斷升高的趨勢,並且有朝惡性、破壞性發展的可能。
首先,不同於西方興起的民粹主義以改革社會弊端為根本要求,台灣的民粹主義長期裹挾藍綠政爭色彩,包含族群、省籍矛盾因素,民粹主義的思潮及運動方向要求重點不在於真正革新社會運作機制,而在於鬥破、搞垮政治對手為目的,以爭奪政治選舉勝利為方向,導致台灣的民粹主義失去了改良社會的積極功能。
其二,台灣的民粹主義被“台獨”勢力夾雜進更多“台灣主體意識”、“台灣獨立自決”、“抗中拒統”等因素,實質成為綠色政黨及社會團體推行“台獨”活動的“保護外衣”,既不容易被普通民眾識別,也成為其搪塞外界批判的藉口。
可以説,“台獨”勢力利用了民粹主義激進化的特點,誘發普通民眾非理性情緒,使民眾失去客觀判斷的立場,為其暗行“台獨”之實做掩護。
其三,台灣的民粹主義對傳統精英影響力具有強烈的衝擊。在西方社會中,儘管存在民粹主義,但是對社會認同的精英政治人物會保持敬畏心,但台灣正出現傳統政治精英人物崩壞的局面。過去幾年中,最受民粹主義影響的就是馬英九,其從備受期待的勝選人到最後落魄下臺,不斷被政治對手污名化。
欠缺正確思想引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灣民眾對“兩蔣統治”的認可已經逐步轉向批判、反對的極端,對“兩蔣”的污名化運動逐步升級。這種態勢顯示了台灣精英政治的失敗,台灣政治精英並沒有很好運用手中權力解決社會困局,反而眼界狹隘,昏招頻頻,治理失能,難以兌現競選承諾,讓民眾對精英治理越發失望。
客觀上説,民粹主義導致台灣政治精英難以持續維護政治影響力,台灣缺乏足夠並持久政治號召力的人物,這使得台灣長期處於思想混亂,陷入缺乏正確思想引領的困境。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