禇靜濤:大多數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仍根深蒂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9-18 09:36:0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文化學院供圖,中國台灣網發)
9月16日,“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學術對話論壇在京舉行。14位專家學者圍繞兩岸四地如何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問題展開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禇靜濤在論壇上發言指出,近年來台灣政局不斷變化,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大多數民眾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仍然是根深蒂固,不會因為島內的政局一時遷移而發生根本性調整。
禇靜濤指出,台灣意識包括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台灣同胞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存在斷裂的現象,廣大臺胞對祖國大陸既向心又離心。
禇靜濤具體指出,在政治認同上,幾百年來,閩粵移民背井離鄉,來到台灣島,繁衍生存,對統治中原的政權與著疏離感,明鄭政權的反清復明、清朝時期的“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就是對中原政權的疏離感及反抗的體現。在文化認同上,移民台灣的漢人常常視中原為文化、精神的原鄉。
禇靜濤分析指出,近百年來,台灣與大陸人民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進程,塑造了有差異性的國家觀與世界觀,影響了雙方人民對國家認同的不同理念。但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得到全民族的共同認同,從思想層面至日常生活,從主流文化到亞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是全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是全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中華文化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我們必須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禇靜濤認為,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認同遠比政治認同深沉、深遠,而且具有理想性與批判性。他指出,近年來,台灣政局不斷變化,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短期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不能撼動華人的文化認同,大多數民眾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仍然是根深蒂固,不會因為島內的政局一時遷移而發生根本性調整。(中國台灣網9月17日北京訊 記者 張潔)
“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學術對話論壇16日在京舉行。(中國台灣網 王鑫 攝)
新聞推薦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
- 聯大第2758號決議系列答問(一)2025-04-24
- 廈門集美出臺“聚賢新政”吸引台灣人才政策速遞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