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呼籲:台灣各級教育恢復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1-18 10:42:51 | 來源: 新華社 |
“中華文化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産,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但是在一些台灣政客眼中,卻希望將其能夠減少就儘量減少。”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説。
他反問道:“如果我們的下一代是一群缺少中華文化陶冶的青年,如何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及尊敬?”
為此,張亞中17日在台北與來自文化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呼籲,在台灣的各級教育課程中,恢復、加強中華文化和道德教育。
張亞中指出,自1997年後,受到“去中國化”的政治影響,台灣一些政客們認為只要減少中華文化的課程,就可以讓台灣與大陸在文化上逐漸切割,如此有助於其文化“台獨”的推動,李登輝與民進黨的分離主義者,就是這樣的思維。
張亞中認為,民進黨對不起台灣人民的地方太多了,其中一項就是在中小學實施“去中華文化”及“去倫理道德教育”。
“這樣的台灣,將不是我們所認識、更不是我們願意的台灣,而是一個被價值扭曲的台灣。”張亞中説,缺乏文化傳統,必將失去競爭力。若此趨勢不能扭轉,我們的子弟都將不再了解中華文化與倫理道德,如此下去,整個民族的基礎也都毀了。
“我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交給你,你能交回給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作家、陽明大學退休教授張曉風痛心地指出,當前台灣的教育制度、課程設計,讓台灣的犯罪越來越多。“學校不僅是教學問、在運動會上得獎項的地方,而是一個讓孩子全人格成長的地方。”
她説,漢字中的“化”是一個從甲骨文時候就有的字。它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一個倒過來的人。“‘化’是教化、是修正,就是不斷要修正自己,把錯的人倒過來。”
張曉風説,教化人是要靠文化的,“對於台灣來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怡指出,台灣教改20多年來,背後有一條隱藏的線,就是“去中國化”。台灣中小學的國文、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等的課時、學分一再刪減,中國歷史課程更是已經虛無化了。
她進一步説,去年台灣教科書“文白”之爭的本質不是減少幾篇文言文,而是因為文言文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傳統,這是民進黨當局所要毀棄的。
段心怡指出,台灣文化不是自立於外的獨立文化,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去中國化”只能傷害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傷害台灣的人文素養,因此必須呼籲台灣人為恢復中華文化教育而行動起來。
台灣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指出,在教育領域,綠營通過“切香腸”的方式,把中華文化精髓抽掉。當前,台灣政治、社會亂象頻生,所以要恢復中華文化倫理,從根本拯救台灣。“兩岸都是中華民族,要共同捍衛中華文化。”(新華社台北1月18日電 記者李慧穎 李凱)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