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輿論高度關注兩會:看好中國經濟點讚中國制度
編輯: 霍建陽 | 時間: 2018-03-04 11:09:55 | 來源: 海外網 |
中國進入“兩會時間”!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正式拉開2018年中國兩會的序幕。中國兩會引發海內外媒體的強勢圍觀。
“中國承諾開放”,德國新聞電視臺2日報道稱,中國兩會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座無虛席,顯示全球對中國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與特朗普的經濟保護主義相反,中國發言人在各個問題上給予承諾,包括保證市場開放、促進全球貿易、自信中國經濟會持續發展等。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3月5日上午人大開幕時作政府工作報告,按照慣例,報告將為中國今年經濟發展制定目標。此次報告也會更多著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對外開放的措施。這不僅將為中國經濟今年的發展定調,甚至對於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經濟能否實現高品質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拉美社分析認為,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當中的重要時刻。中國政協將借這次會議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實施,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明報》稱,今年是中共十九大規劃“三步走”、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開局之年,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對內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外如何處理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係、擴大開放,考驗著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團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3月04日 第 01 版)
全球媒體熱議中國兩會 開放程度高改革前景好
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楊利偉、潘建偉、趙紅衛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攝
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正式拉開2018年中國兩會的序幕。
全球媒體紛紛將聚光燈投向中國,世界觀察中國軌跡的窗口期再次來臨。世界對此次中國兩會有什麼期待?世界關注中國兩會哪些議題?無論如何,在當今國際舞臺上,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外界目光。
傾聽中國聲音的好機會
“傾聽中國聲音!”德國《南德意志報》稱,兩會的聲音蘊藏著新機會。就像三年前的“中國製造2025”一詞,如今促進著中國十大行業的發展。“從數量到品質”,德國財經網2日説,中國已告別世界工廠,進入品質時代。
“此次期待中國兩會什麼?”香港《經濟日報》2日稱,今年的兩會有五大看點:修憲、政府機構改革、人事安排、經濟增長目標及國防預算。
《愛爾蘭時報》資深記者柯福德表示,他長期派駐北京,已經參加過15次兩會的報道工作,作為一名外國記者,他非常關注十九大之後中國的新佈局,他想了解中共十九大精神如何在本次兩會中體現。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人大會議3月5日開幕,中國政府至目前為止對金融機構的債務問題監視嚴厲,今後將在每個産業糾正過剩産能問題,人民幣也會逐漸升值。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兩會從政治生態上講,是向外界展現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一個機會,所以它全程對外開放,透明度高,並會舉行領導人中外記者會。全球不僅要看中國即將推出的經濟政策,更會通過記者會聽到中國的再一次表態。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記者會上介紹了此次政協會議的主要議程,稱今年將首次組織三場“委員通道”進行集體採訪活動。新加坡《海峽時報》2日稱,每年全國人大年度例會期間,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部長通道”備受關注,今年的大會還將首次開設“代表通道”。
非常看好中國經濟
“中國承諾開放”,德國新聞電視臺2日報道稱,中國兩會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座無虛席,顯示全球對中國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與特朗普的經濟保護主義相反,中國發言人在各個問題上給予承諾,包括保證市場開放、促進全球貿易、自信中國經濟會持續發展等。
中國兩會傳遞出的信號和動向,歷來是外媒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中國當前的經濟現狀如何,2018年中國經濟如何實現穩中求進,中國如何通過繼續深化改革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等,都成為外媒熱議的話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3月5日上午人大開幕時作《政府工作報告》,按照慣例,報告將為中國今年經濟發展制定目標。此次報告也會更多著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對外開放的措施。這不僅將為中國經濟今年的發展定調,甚至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經濟能否實現高品質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澳大利亞“今日西澳”網站稱,中國領導人正在達成中國人民想要的成就:清潔繁榮,他知道如何實現人民真正想要的生活。根據皮尤調查和其他國際研究成果,與許多民主國家相比,中國人民對本國政府更加滿意、更加信賴。
香港《明報》稱,今年是中共十九大規劃“三步走”、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開局之年,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對內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外如何處理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係、擴大開放,考驗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團隊。
拉美社分析認為,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當中的重要時刻。中國政協將借這次會議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實施,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台灣《旺報》稱,2018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預料兩會將進一步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重中之重,包括處置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等都將成為聚焦話題。
大國外交受關注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對諸多尖銳國際問題予以直面回應。
針對西方輿論宣稱中國通過所謂的“銳實力”對西方國家施加影響、“干涉內政”,新加坡《聯合早報》引用王國慶在記者會上的話稱,“西方有些人,他們的身體進入了21世紀,但是他們的大腦還停留在冷戰時代。做同樣的事情,西方國家是展示‘軟實力’或者叫‘巧實力’,到了我們中國就成了別有用心的‘銳實力’”。美聯社稍後評論稱,這正是中國發言人在用“隱性的影響力”敲打西方。
香港“中評社”則以“王國慶反擊中國威脅論”為題撰文表示,作為回應,王國慶也稱,隨著中國穩健持續的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人渴望了解中國,而中國也一直在努力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提升,這些年我們對外傳播工作力度也在不斷地加大,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這不只是為了展示我們自己的形象,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國際社會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中國。”這位發言人這樣表示。
3月2日,2018年兩會首場新聞發佈會召開。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外記者提問的16個問題當中,日本朝日新聞是唯一獲得提問機會的外國媒體。分析認為,這或許表明瞭中日欲在今年改善關係願望的延續。另有專家認為,2018年應該是一個中日關係改善和總體向好的年份。
據《環球時報》報道,第六個獲得提問機會的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用流利的中文問道,我們感到日中關係有復蘇跡象,借此安倍首相有意正式訪問中國。雖然兩國之間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分歧,政協委員怎麼評價現在的中日關係?希望如何展開對日外交?另外對日本有何期待?
王國慶回答説,近來日方在對華關係上釋放出一些正面的信息,中日關係也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苗頭。所以我們很希望雙方能倍加珍惜,抓住這個有利契機,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積極因素,推動兩國關係儘早重返正常發展軌道,為兩國高層交往創造適宜的氛圍。
據悉,日媒對今年的兩會非常重視,除了常駐中國的記者,各大報社又從本部向北京增派了採訪人員。3月2日下午,日本NHK電視臺的3位記者提前三個小時就趕到天安門廣場架設機位,等待拍攝政協委員。
點讚中國制度
阿塞拜疆“趨勢”通訊社3月1日稱,今年兩會有了新氣象,中國人大選出了2980名代表,其中2200名是新代表,佔75%。而全國政協2000多名委員中,新委員也佔半數以上。在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將選舉新的國家領導人,通過機構改革決議,確定國家新的經濟發展目標,修改憲法和建立新的反腐機構。
新加坡《海峽時報》2日稱,今年共有2158名委員參加政協會議,他們當中有的來自政府、企業、軍隊,有的來自民主黨派,也有無黨派人士,還有專家學者和少數民族代表,等等。他們將齊聚北京,分享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看法,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方式。
香港《明報》稱,今年兩會是五年一度的換屆大會,更是中共十九大後的首次兩會,會上從修憲到人事有破有立,諸多焦點或將載入史冊。
路透社報道説,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把實施憲法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為保證憲法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俄新社援引《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主編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的話説,中共中央此次提出修憲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即將迎來40週年之際。40年來的國際形勢變化表明,並非只有西方政治制度才能誕生市場經濟,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體系正經歷危機,中共中央此次建議修憲預示著中國將繼續奮力將自己建設為世界強國。
古巴官方“古巴辯論”網站在題為《中國共産黨提出重要修憲建議》的報道中全面介紹了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的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文章強調,修憲建議是中共中央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實踐所提出的。
巴西門戶網站“紅網”相關報道指出,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修改憲法部分內容建議反映了中國的民意,憲法的修改將在經濟上産生更為積極的影響,有助於中國集中力量推動改革,引導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同時,設立監察委員會將推動中國反腐行動不斷深入開展。
此外,俄羅斯塔斯社關注兩會對民法總則草案的審議,分析認為,民法總則草案預計將是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最重要的法律草案之一,其中闡述了未來中國民法法典的關鍵原則。從2016年6月起,草案共3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記者 賈平凡)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