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輿論:任何“計劃”都不可能束縛臺企臺胞西進腳步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18 09:43:59 | 來源: 新華網 |
針對大陸惠臺措施在島內持續引發積極反響,台灣當局被迫出臺系列計劃加以“因應”。一些台灣媒體和專家學者指出,無論當局拋出什麼樣的計劃,都不可能束縛臺企、臺胞西進的腳步。
台灣當局行政管理機構16日出臺的“因應計劃”,包括“優化就學就業”等四大方向及“提升學研人才獎勵”等八大策略,並將禁止涉及“公權力運作”的優惠措施實施。當局還將研擬修正“營業秘密法”,以起到阻嚇臺企、臺胞赴大陸的作用。
此外,台灣方面陸委會還將成立長期性項目小組,就大陸惠臺相關措施持續進行追蹤與研析。
對於臺當局的所謂“因應計劃”,島內專家和媒體輿論指出,計劃內容部分是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的2.0版,猶如螳臂當車。在兩岸關係進一步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之下,無論什麼樣的操作手法,都無法束縛臺企、臺胞赴大陸的腳步。
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張顯耀指出,大陸惠臺措施贏得大多數臺胞認可,這讓臺當局措手不及,所謂的“因應計劃”大多數是拼湊的,空洞無效,企圖阻嚇臺企、臺胞赴大陸,但不會起到具體作用。
他分析説,計劃如同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政策的2.0版。“戒急用忍”讓台灣沒有抓住大陸快速發展的機遇,失去了大好的發展時機,經濟沉淪至今。更何況時移世易,兩岸形勢發生巨大變化,類似政策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台灣要做的是及時抓住31條帶來的機遇,因為給予台灣的時間不多了。”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代理所長龐建國教授指出,臺當局的“因應計劃”,反映了其沉迷于不切實際的“台獨夢”以及對大陸磁吸效應的恐懼感。
龐建國説,近幾年不少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實習和參訪,了解大陸發展的真實狀況,有意願到大陸發展的青年也越來越多。與大陸的吸引力相比,台灣手中的籌碼並不多。面對大陸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日新月異的速度,台灣當局無論是“懲戒”措施還是留才計劃,規模和力度都不可相提並論。“實力對比懸殊,臺當局的‘因應計劃’對於大陸惠臺舉措引發的種種效應來説,只是螳臂當車而已。”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指出,大陸惠臺措施將對台灣人才、産業産生巨大的磁吸作用。台灣人才前進大陸、謀求更好的發展機遇,而大陸願意與台灣同胞分享機遇,這是兩岸民意的潮流。民進黨當局的做法與兩岸民意相對抗,只會把台灣進一步推向民不聊生的境地。
“這是民進黨當局黔驢技窮、病急亂投醫的表現。”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説。
台灣多家媒體17日載文指出,當局提出的“因應計劃”擋不住民心走向,是“坐以待斃的兩岸對策”,會讓台灣陷入自我設限的困境。
台灣《旺報》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只在意“神主牌”、“去中國化”、意識形態之爭,不僅令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也導致台灣投資環境千瘡百孔,讓企業根留台灣都困難。檢視臺當局提出的“因應計劃”,仍流露出敵意對抗與反制的冷戰舊思維,但是,“冷戰舊思維擋不住民心走向”。
《中國時報》分析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將大陸的善意視為敵意,傾力防堵,卻説是壯大台灣,如何取信於民?如何讓台灣獲得成長的根基?民進黨不脫意識形態,可想而知其結果就是將台灣賠進去。
臺“中央網路報”發表社評,批評臺當局“坐以待斃的兩岸對策”,讓台灣陷入自我設限的困境。該報另一篇評論指出,對於大陸惠臺措施,臺當局與其玩弄文字遊戲,以及提出一些自以為是的“因應計劃”,倒不如認真看待兩岸關係的發展走向,拋棄不合時宜的“台獨”念頭,重新回到“九二共識”的正軌上。(新華社台北3月17日電 記者李慧穎李凱)
相關新聞
- 2018-03-17【兩會“娜”些事】老虎改貓,賴清德“害臺”好本事
- 2018-03-17外交部:敦促美方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
- 2018-03-16台灣學測頂標生申請赴大陸求學人數暴增6倍
- 2018-03-16民進黨對惠臺31條束手無策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