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教授孟憲實:“國學熱”推動人們增強文化自信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19 16:48:24 | 來源: 中新網 |
圖為孟憲實來到福建省圖書館開展演講。林玲攝
“學好國學,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增強文化自信的必行之舉。”17日,曾多次登上《百家講壇》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孟憲實來到福建省圖書館,以《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國學?》為話題展開演講,其深入淺出的講解贏得了現場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什麼是國學?孟憲實説,“國學”這一説法是在近代出現的。面對西方文化,中國人稱自己的傳統文化為國學。所以,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
“追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古代中國人有著絕對的文化自信,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是全面肯定。”孟憲實表示,這個結果並不難解釋。古代的中國歷經改朝換代,也經歷了外部力量入侵,但中國歷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國文化歷經“千錘百煉”,成為“抗擊打能力”很強的文化。當然,這也是當今中國人增強文化自信的源泉。
孟憲實説,在中國古代史上,中國人從來沒有喪失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這一觀念在近代出現了轉變。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在一步一步地發生著變化。而到了“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人從一個文化高度自信的民族,變成了一個反對自身傳統的民族。
“當時人們的選擇源於歷史原因,當時的中國必須要做的就是不破不立。可是到了今天,中國漸漸強大起來,我們也終於發現,中華傳統文化中那優秀的部分,不能就此丟失。”孟憲實認為,如今的中國正站在世界舞臺上面臨諸多競爭,文化競爭更是其中一部分。如果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引以為豪的文化作品,中國的發展將面臨阻礙。
孟憲實強調,想要增強文化自信,就需要我們學習好、掌握好寶貴的國學文化。“很多人問過我,國學究竟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孟憲實舉例表示,在商業競爭領域,如果能夠巧妙運用國學,就會成為獨樹一幟的存在,從而出奇制勝。如把過山車這一遊戲項目改名為“夸父追日”,將海盜船改名為“鄭和下西洋”,這樣中國的父母就會更加願意帶著孩子前去遊玩,寓教于樂。“國學同樣商機無限。”(中新網福州3月18日電 林玲)
相關新聞
- 2018-03-19多方面考量 美國再打“台灣牌”
- 2018-03-19巴黎國際書展閃耀“中國紅”
- 2018-03-18“一個中國”的底線不容挑釁
- 2018-03-19外交部、國防部、國臺辦回應美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