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開出環境保護稅“第一單”

廈門開出環境保護稅“第一單”

▲廈門地稅人員向企業介紹環保稅

 

本月1日起,環境保護稅正式進入首個徵收期,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市地稅局獲悉,徵收首日廈門共有26戶納稅人通過網報系統進行了正式申報,入庫稅款13000多元,環境保護“費改稅”工作平穩過渡。

 

廈企嘗到環保設備投入“甜頭”

 

位於翔安的廈門象嶼興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象嶼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産品涵蓋上游聚酯切片至下游的複合纖維、超細纖維皮革等,是滌錦複合絲領域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污染物主要是工業鍋爐燃燒産生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

 

“環保設備的投入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象嶼興泓總經理周珩表示,目前象嶼興泓所有的煙氣排放,脫硫除塵都低於廈門規定排放標準的50%以內,享受減半徵收環保稅的優惠。“今後,我們將會更積極地投入環保設施改善,進一步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

 

據了解,2016年至今,象嶼興泓相繼投入1400多萬元升級設備,將燃煤鍋爐更換為更為環保的水煤漿鍋爐,燃料含硫量減少60%,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減低。

 

而按照環境保護稅法相關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徵收環境保護稅;低於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徵收環境保護稅。

 

1740戶納稅人模擬申報

 

今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環境保護稅將過去的排污費徵收制度改為稅收徵管制度,徵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地稅機關,實行“稅務徵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稅收徵管模式。

 

為確保實現環境保護稅順利徵收,由廈門市財政部門牽頭,財政、地稅、環保部門共同制定《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方案》,並於去年10月啟動廈門地稅網站網絡申報系統開發。今年二月,該系統正式啟用。截至3月31日,廈門所有已識別的1740戶環保稅納稅人已完成環境保護稅模擬申報工作,準確採集申報基礎信息,提前做好了首個徵期的數據準備。

 

據了解,按照稅收法定原則,並經省人大通過後,大氣、水污染物排污稅確定為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4元,少數水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5元,基本上是按最低標準。

 

廈門市地稅局提醒,納稅人自主申報是環保稅和排污費的差別之一,廈門地稅已為環保稅納稅人提供網絡申報服務及上門申報綠色通道,因遇清明節放假3天,本月申報期順延至4月18日,環境保護稅納稅人須在申報期內及時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臺海網4月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通訊員 夏迪遂/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