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新發展、新合作、新未來——津臺會如期而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津臺會現場

第十一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開幕

一年一度的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7月5日又如約而至,700多家台灣企業設立展位1200多個,展出各類台灣産品2萬多件。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齣席開幕式,他表示,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津臺會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充實,影響不斷提升,成效日益顯著,成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品牌活動。本屆津臺會具有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以及銳意創新、先行先試,釋放制度紅利等鮮明特色,是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生動體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8ae85fcf-8935-4372-8286-5f3b2fa8bda9

第十一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現場

本屆展會緊緊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圍繞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臺商關注的投資熱點,聯合京津冀臺四地有關部門,在為期四天的時間裏分別舉辦京津冀臺企業家交流峰會、京津冀臺上市企業圓桌會議、京津冀臺大健康創新科技研討會、京津冀臺人才交流洽談會、京津冀臺知名品牌發展對接交流會等5場交流活動,努力讓廣大台灣同胞分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92feedee-c8bf-448d-b4ce-a11eb70489f4

第十一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現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現場

第十一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現場

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涵蓋“台灣大健康生活業”“台灣觀光旅遊業”“台灣美食食品業”“台灣精緻商品業”“台灣珠寶藝術精品業”等五大産業,開設亮點茶莊區、美容生技區、機能紡織區、美食食品區、農特産品區、觀光區等10個專題展區,吸引了捷安特、旺旺、呷哺等台灣知名品牌參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f72ac9e6-f652-40dd-9f4e-d4c1735f6fb3

台灣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光啟接受記者採訪

台灣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光啟第一次參加津臺會,他説,“台灣企業借由這樣的平臺,將自己的産品進行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管道,期待將來看到更多的台灣廠商來大陸參展、做交流。”談及天津剛剛推出的52條惠臺“天津措施”時,他説,這將進一步為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台灣同胞提供便利,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7e82f9bd-6a1e-4510-a7a1-c972635e5831

台灣珠寶設計師高美雅女士

台灣珠寶設計師高美雅女士每年都來天津參加名品展,多年來已經結交了不少的大陸朋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説,每個飾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款作品都有不同的設計,“設計的初衷就是希望將中國傳統的工藝留下來,賦予它們現代感的生命力。”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説,中華民族的崛起,兩岸共存共榮是關鍵因素之一。多年來,津臺會、臺博會積極把握兩岸大勢,促進經貿往來,增進兩地感情。願以“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為基礎,深化民間交流和經貿往來,擔起促進兩岸和平繁榮、振興中華民族的共同責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35c3b0a6-db43-4a4b-b9b6-ccff9e0773dd

“兩岸一家親”津臺交流合作成果展

天津是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金融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先進製造業研發基地,處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廣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5f1f00cc-1f99-49bd-9419-86963a6cd9e3

“兩岸一家親”津臺交流合作成果展

正如劉結一主任講到的,隨著“31條措施”和天津市“52條措施”不斷落實執行,來津發展的臺胞臺企必將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津臺會”簽協議聘臺青 天津惠臺舉措落地

2018-07-06

記者6日從第十一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組委會(以下簡稱“津臺會”)獲悉,為落實天津惠臺52條措施,“津臺會”期間,津臺簽署多個戰略合作協議,為兩岸企業經貿交流合作牽線搭橋;京津冀三地18家企業推出了91個崗位,面向台灣青年招聘308人。

 

天津官方日前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52條“天津措施”,涵蓋津臺經濟交流合作、社會文化交流合作、台灣同胞在津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台灣同胞在津生活等四方面。

 

本屆“津臺會”期間,分別舉辦京津冀臺企業家交流峰會、京津冀臺上市企業圓桌會議、京津冀臺大健康創新科技研討會、京津冀臺人才交流洽談會、京津冀臺知名品牌發展對接交流會等5場交流活動,落實中共中央對臺政策和天津惠臺舉措,並讓廣大台灣同胞分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

 

在“京津冀臺上市企業圓桌會議”上,天津市國資委、天津市工商聯與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通過多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岸企業間經貿交流與合作;京津冀臺人才交流洽談會上,京津冀三地18家企業則推出了91個崗位,將面向台灣青年,招聘308人。

 

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了《落實〈關於進一步深化津臺經濟社會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該實施細則規定了台灣同胞在津享受各類就業創業補貼、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報名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申報人才計劃等與天津市民享受同等待遇。(中新社天津7月6日電  記者 張道正)

展開全文

劉結一主任在第十一屆津臺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2018-07-05

劉結一主任在第十一屆津臺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2018年7月5日)

 

尊敬的李鴻忠書記、張國清市長,

 

尊敬的郝龍斌副主席,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對第11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來賓特別是台灣嘉賓致以誠摯問候!

 

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津臺會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充實,影響不斷提升,成效日益顯著,成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動。本屆津臺會具有鮮明特色。一是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規劃。京津冀臺四地企業家峰會、知名品牌發展對接會、人才交流研討會、大健康創新科技研討會等系列活動,為臺胞臺企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搭建了多領域平臺。二是銳意創新,先行先試,釋放制度紅利。本屆津臺會將展示天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建設濱海新區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多項政策疊加優勢,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通關等創新政策,為兩岸企業合作發展拓寬通道,為兩岸産業融合發展創造條件。

 

本屆津臺會的兩大特色,正是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生動體現。海峽兩岸是利益相關、命運相通的共同體,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骨肉相親的一家人,理應攜手發展、融合發展,共謀民族復興。近年來,我們持續推出大量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今年2月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逐步為臺胞臺企提供與大陸同胞、大陸企業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讓台灣同胞在祖國大陸的廣闊天地實現更好的發展。

 

在全面落實“31條措施”的同時,不少省市結合本地區實際,發佈進一步惠及台灣同胞的具體措施。比如上海推出55條、福建推出66條、廈門推出60條、寧波推出80條措施等。天津市剛剛公佈了52條措施,圍繞津臺經濟合作、社會文化交流、臺胞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和在津生活配套推出實施細則,確保對臺惠民措施儘快落實到位。“31條措施”發佈4個多月以來,許多臺胞拿到就業證、准考證、資格證、市民證、老年證、獎學金、榮譽稱號等,許多臺企獲得營業許可、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他們深深感受到同等待遇、同城待遇的親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充滿機遇的發展空間。中央臺辦將同各地區各部門一道,為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繼續努力。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4月在博鰲宣佈,我們將在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四個方面推出重大舉措,並儘快付諸實施。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場和第二大經濟體,將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開放、更可持續的發展。這為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為臺胞臺企融入祖國大陸發展展現出空前機遇和前景。

 

兩岸關係好,臺胞臺企才會好,台灣才會有前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當前,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行“去中國化”“漸進台獨”活動,蓄意阻撓兩岸同胞交流合作,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這些圖謀和行徑嚴重危害兩岸關係,直接威脅臺海地區和平穩定,損害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廣大臺胞的切身利益,是不可能得逞的。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以實際行動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努力。

 

津臺會也是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平臺。青年代表著未來。近期島內民調顯示,台灣300多萬青年中,約60%願意來大陸發展。今年報考南開大學等大陸知名高校的台灣高中畢業生數倍于往年,暑期還將有成千上萬的台灣青年要來大陸實習,台灣青年選擇到大陸就業創業更是蔚然成風。我們歡迎台灣年輕人到祖國大陸來追逐夢想、實現夢想,將繼續為他們多創造條件,幫助他們路走得更順,夢圓得更美。希望兩岸青年多交流、多合作,共享事業發展的成功,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攜手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

 

天津是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金融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先進製造業研發基地,處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廣闊。天津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隨著“31條措施”和天津市“52條措施”不斷落實執行,來津發展的臺胞臺企必將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將一如既往支持津臺兩地不斷擴大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

 

預祝第11屆津臺會暨2018年臺博會圓滿成功,祝各位身體健康、事業興旺!

 

謝謝大家。

展開全文

天津出臺52項措施深化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

2018-07-05

中國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天津4日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將促進台資企業在天津更好更快發展,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天津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今年2月底,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條惠臺措施”),是大陸方面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又一“大禮包”。天津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于為忠表示,出臺《若干措施》是天津全面落實中央“31條惠臺措施”的重要舉措,將切實推動津臺合作向縱深發展。

 

記者採訪了解到,《若干措施》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出臺,共計52項,其中第1項至24項是關於津臺經濟交流合作方面,第25項至35項是關於津臺社會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第36項至46項是關於台灣同胞在津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方面,第47項至52項是關於台灣同胞在津生活方面。

 

據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處長李芃介紹,天津此次出臺的52項惠臺措施有4方面特色:一是體現了同等待遇的要求,如支持台資企業在津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開展冷鏈物流試點等;二是體現了率先分享發展機遇的要求,如支持台資企業參與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三是體現了回應臺胞臺企普遍關切的要求,如高校畢業的台灣學生來津創業,符合規定條件的,可申請最高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等;四是體現了台灣同胞廣泛受益的要求,如台灣同胞可以參加天津市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的評選等。

 

據了解,天津將於5日起舉辦第十一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8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若干措施》也將在展會上得到進一步宣傳和解讀,讓更多的臺胞臺企了解並切實分享天津的發展機遇。(記者李鯤 周潤健 王暉)

展開全文

天津臺商談“31項惠臺政策”:反映臺胞心聲 促進心靈契合

2018-03-09

“這次出臺的政策是全面性的突破,反映出在大陸臺商臺胞們的心聲。”天津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榮譽會長丁鯤華日前在天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31項惠臺政策”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措施。(以下簡稱“31項惠臺政策”)

 

此次惠臺舉措中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並支持兩岸業者在小額支付、徵信服務、銀團貸款等方面深化金融合作。

 

丁鯤華認為,這次出臺的政策,非常務實,可以説是特別為在大陸投資、工作的臺商臺胞“量身打造”的政策,與以往相比有了全面性地突破,反映出在大陸臺商臺胞們的心聲,為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打下了堅實基礎。

 

“歷年來提到的問題一次性做解決,體現了大陸近年來的發展自信。”丁鯤華指出,台灣在金融業、醫療業、科技農業等方面具有自身優勢,新措施中提到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提供稅收和土地成本上的優惠等新措施可以為大陸留住更多的臺商。

 

大陸惠臺31項政策中涉及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就有19條。“這些對身在大陸的台灣青年人是個好消息。”天津臺青會副會長楊爵駿舉例説,以前在大陸學習的臺生畢業後一般只能去臺企應聘,因為不能在大陸的招聘網站註冊,以後也方便去華為、騰訊等大陸名企去應聘了。

 

天津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黃懷軍説,大陸惠臺31項政策的出臺對在大陸的臺商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相信在它的助力下兩岸定能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同時擔任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榮譽會長的丁鯤華表示,“31項惠臺政策”的出臺,開放幅度力度為史上最大,連島內的鄉親都驚呼是“超國民待遇”,現在大方向已定,相信半年左右就可以看到更為細緻的條款出臺並逐步落實收到成效,這必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新社天津3月8日電 記者 張道正)

展開全文

臺媒:臺當局“新南向”淪為“新難向”

2018-07-06

據臺媒報道,臺“金管會”日前公佈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台灣本地銀行境外獲利達151億元(新台幣,下同),其中在大陸和香港獲益88億元,“新南向”18個國家僅28.3億元。島內輿論認為,這意味著臺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在金融領域敗陣。

 

其實,又何止是金融領域如此,“新南向”口號提出兩年多來,儘管民進黨當局忙著鼓吹、忙著砸錢,其各項行動收效甚微甚至陷入困頓、折戟沉沙。

 

臺商難獲益

 

根據臺“金管會”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台灣本地銀行在“新南向”18國獲益28.3億元,扣掉在新加坡獲利的9億元,剩餘17國僅為19.3億元。相較之下,這些銀行在大陸和香港的獲益是“新南向”國家的數倍之多。

 

獲益微小的同時,不少台灣金融機構進軍東南亞國家時不斷折戟。今年4月,台灣金融企業國泰金控收購加拿大豐業銀行馬來西亞子行失敗;早些時日,台灣中信金控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馬來西亞子行也破局。

 

除了金融,在投資領域,繼島內五輕搬遷印度尼西亞計劃因成本過高終止後,台灣中油公司的印度産業園區投資項目也正面臨多個挑戰,落地難度大;在貿易領域,台灣化粧品出售至印尼時,曾遭遇缺少認證而被當地商店拒絕擺上貨架的情形,損失不小。

 

“新南向”本是臺當局寄望在經濟上和大陸分庭抗禮的手段,但事實上,近2年來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規模不但沒降低,反而超越以往。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7年大陸臺商投資利益匯回島內也達1015億元,較最近幾年的平均值350億元暴增近3倍,創歷年新高。

 

問題一大堆

 

民進黨當局費力鼓吹“新南向”,可臺商們卻仍奮力“西進”,這是為何?“新南向”的障礙和“西進大陸”的優勢,不言自喻。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表示,對臺商來説,大陸市場的優勢在規模統一且龐大,各種配套設施和産業鏈成熟,市場相對穩定值得投資;如果前進東南亞,由於台灣不是東盟自貿區成員,面對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稅率。“如果台灣遲遲無法和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儘管東南亞市場潛力可期,但沒有FTA加持,台灣將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經貿實力。”

 

在大陸執業的台灣籍律師黃致傑也指出,臺商想前進東南亞,主要是看好當地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比大陸便宜。但要注意的是,東南亞有些地方的水電供應不足,有些地方政策執行力也相對不足,有些地方整體狀況不太穩定。尤其是司法審判,有些地方容易受到有力人士伸黑手操控。“反觀大陸,全面依法治國正在落實,司法體系不斷完善。”

 

“比起東南亞(新加坡除外),大陸很大的一個優勢在於講中文。同時,大陸推出‘惠及臺胞31條措施’,其中包括擴大兩岸金融開放與合作,使台灣金融業商機大增。”臺“立法委員”郭正亮指出,“31條”的推出讓台灣金融機構和金融從業者更方便地登陸發展;反觀“新南向”地區,許多國家的法規對金融業要求苛刻,不利於台資機構落地。

 

前景很茫然

 

針對“新南向”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困難,民進黨當局並未採取實質性舉措,比如與“新南向”國家的投資保障協議、雙邊FTA等,為臺商掃清法規、關稅、糾紛等方面的障礙。臺商們在投資過程中只好單兵作戰。

 

這中間,民進黨當局該做的不做,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亂做。例如為了彌補陸客減少後的台灣觀光人數,當局花錢請“新南向”國家的民眾赴臺旅遊,同時給予免簽待遇。人數上補齊了,但是消費收入掉了一大截。

 

臺“交通部觀光局”日前公佈,去年台灣全年觀光外匯收入為3749億元,比前年的4322億元大幅減少13.3%;更比先前最高的4589億元少了18.3%。虛高的觀光人數只是“打腫臉充胖子”,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

 

不止如此,今年台灣地區“新南向”政策預算編列71.9億元,較上年度大幅增加61.6%。同時,民進黨當局還要求台灣的農業金庫成立“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將近7000億元資金投入“新南向”國家的開發援助,卻毫無計劃內容,甚至沒有評估辦法與監督機制。

 

台灣《聯合報》因此評論稱,“新南向”政策的盲動,正把台灣人民推向未知的風險。(記者 柴逸扉)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赴浙交流創新創業經驗 惠臺政策擲地有聲

2018-07-06

2008年,臺商林佳燕帶著幼教的夢想來到浙江,創辦了杭州英倫幼兒園。創園初期,幼兒園僅有31位小朋友。在浙江政府惠臺政策的支持下,“台灣媽媽”林佳燕的“教育版圖”日益擴大,不斷促進兩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幼兒園後面的房子可供台灣青年使用,30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租金僅3萬元(人民幣,下同),簽約10年還可以免租金3年。”5日,在“創新創業浙臺同心——2018浙臺青年交流”座談會上,林佳燕給來自台灣九所大學的41名師生算了一筆賬:若沒有當地政府的創業支持,每年的用地租金至少需要15-20萬元。

 

據了解,2018年2月,大陸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其中提出要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此外,浙江省也實施《浙江省台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為臺企拓展內需市場、獲得更多商機提供助力。

 

基於上述良好的惠臺政策,近年來,像林佳燕一樣來浙江創業的臺商不斷增加,浙江逐漸成為臺商創新創業的熱土。

 

從事無線充電行業的台灣青年曾偉鈞也是其中一位,1年前,他帶著創業項目“電讚”來到浙江,致力於開啟“無線共享充電”新時代。

 

“初來浙江時我們因‘人生地不熟’遇到了很多困難,好在杭州市政府在房租、稅收、服務等方面向我們提供了政策支持。”曾偉鈞説。

 

如今,在杭州、成都、廣州各大連鎖品牌便利店、連鎖品牌茶飲店、連鎖品牌烘焙坊等線下各類實體店,均可看到曾偉鈞團隊研發的産品。

 

“兩岸發展是不可分割,相互扶持的。兩岸青年不分家,共同創業共同發展一直是大家的心願。”浙江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張兵表示,浙江有肥沃的創新創業土壤,歡迎寶島青年來浙江創業。(中新社杭州7月5日電   胡哲斐 錢晨菲)

展開全文

在北京實習的香港大學生:有機會將到內地發展

2018-07-05

多位正在北京金融機構實習的香港大學生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北京的實習增加了他們對內地企業及文化的了解,未來有機會將到內地發展。

 

在北京實習的香港大學生:有機會將到內地發展

圖為香港大學生體驗VR(虛擬實境)遊戲。中新社發 馮靖蓉 攝

 

由香港金融青年會主辦的“金融青年匯2018北京暑期實習團”6月上旬在北京啟動,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的58名香港大學生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展開為期7周的實習。期間,主辦方還安排參訪企業、與企業高管座談等活動。

 

參加實習活動的香港大學生4日參訪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內地電競企業的發展,並與該公司總裁應書嶺交流青年創業等話題。

 

港中大學生李曉雯目前在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實習。她會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實習令她有機會運用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分析零售業的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等,同時還可以學習使用內地的金融數據分析工具。

 

在同集團實習的該校學生陳衍倫説,在北京實習能夠更了解內地市場及中央宏觀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對將來到內地工作有幫助。

 

港大學生勞瑋浚用“了解、學習、投入”概括在北京實習的收穫。他認為,到北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內地的企業和文化,並在實習中學習如何將課堂所學與實踐結合,將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勞瑋浚還説,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年輕人提供了很多機遇,相比歐美地區,深圳等廣東城市離香港很近,且語言相通,文化相似,將來有機會會到深圳發展。(中新社電 馮靖蓉 陳小願)

展開全文

越“改革”越貧窮的台灣

2018-07-05

民進黨當局的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大刀7月1日正式揮出,島內軍公教族群的退休俸被大砍,許多人收到處分書或到銀行刷存摺,發現自己退休金的降幅遠較臺當局原先宣佈的幅度還要大。

 

台灣《聯合報》對此發表社論説:蔡英文喜以“改革者”自居,但兩年的風卷殘雲過後,當“被改革者”的悲情和苦況一一浮現,而當局在執行上的粗疏草率暴露無遺,改革的光環掉漆,恐怕就只剩下“剝奪”之實了,臺當局為何非要如此冷酷?

 

蔡英文曾經宣稱台灣正處於20年來“最好的狀態”,但事實卻是,她領導的民進黨上臺後根本不理民生疾苦、不顧百姓死活,根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台灣經濟上,一心只顧著拼政治,甚至不惜把全體台灣民眾都綁在“台獨”戰車上。

 

如今,在那麼多民眾為了台灣犧牲了可觀生活品質之後,民進黨當局卻又對他們的退休生活敷衍帶過。有臺媒指出,台灣目前的平均薪資,已倒退回20年前的水準,再加上軍公教年金的五折六扣,整個社會的所得都倒退回20年前的狀態,這是最讓人擔憂之處。台灣人民本來是歡迎改革的,但如果後果是人民均貧、消費停滯,台灣將如何消受?

 

越“改革”越貧窮,恐怕正是台灣民眾最憤怒的地方。當初很多投票給民進黨的中間選民,就是希望民進黨上臺後能夠讓台灣的經濟好轉,可以讓台灣的民眾生活變好。但打著“改革”旗號的他們上臺後卻一心只想著自己的政治利益,主流民意呼籲美好生活的渴望完全被其拋諸腦後。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僵局,大陸游客不來台灣,很多台灣基層旅遊業者苦不堪言;台灣水果賣不出去,果農也收入銳減;台灣學子、基層民眾想到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也遭到臺當局以各種威脅、恐嚇甚至是制定法律法規的方式阻撓……

 

就如台灣資深媒體人徐宗懋説的:蔡當局的真正敵人並不是大陸,也不是藍營,而是台灣百姓的智慧,台灣人或許一時被蒙蔽,但不會永遠被愚弄。台灣“政務委員”林萬億説年金破産的引信被拔除了,其實蔡當局才是台灣破産的真正引信,正等著被急切的台灣選民拔除。(中國台灣網網友:肖曼)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