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五月的江南文化尋根之旅,讓我見證了大陸文旅發展的創新活力”

五月的江南,是一幅被雨水浸潤後又經陽光熨燙的水墨長卷。作為祖籍江蘇的台灣青年,我選擇以昆山為起點,探尋江南文化的肌理。在這片被古人稱為“吳中佳地”的水鄉,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無處不在——從亭林園的昆石館到周莊的魚燈夜遊,從老字號奧灶麵館的晨間煙火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場文化尋根之旅,讓我見證了大陸文旅發展的創新活力。

 

“五月的江南文化尋根之旅,讓我見證了大陸文旅發展的創新活力”_fororder_圖一(右三是陳宇宏)1

 

陳宇宏在昆山亭林園,右三為陳宇宏(陳宇宏 供圖)

 

清晨的亭林園籠罩在薄霧中,這座紀念顧炎武的古典園林藏著昆山最獨特的文化密碼——昆石。當手指輕觸那些“瘦、皺、漏、透”的奇石時,聯想到昆山市顧炎武研究會副會長馬一平介紹所説,這種形成于寒武紀的礦物需要匠人耗時數年“道法自然”地雕琢,我突然理解了為何古人將賞石視為修身養性之道:這些歷經滄海桑田而似乎有了靈性的石頭,恰似中華文明堅韌又靈動的精神圖騰。

 

顧炎武紀念館的玻璃櫃中陳列著顧炎武的手稿,字跡工整有力。墻上挂著他週游北方的路線圖,標注密密麻麻。這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半生漂泊,著書立説,終成一代大儒。我凝視著他塑像那道如炬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三百餘年的時光。忽然想起在台灣讀中學時,歷史老師講到顧炎武時,説他是“遺民不世襲”。當時的我尚不解其意,如今站在這裡,竟有些明白了。

 

午間,我來到了昆山的奧灶館,來一份奧灶面。麵條勁道,湯頭醇厚,上面浮著層紅油,香氣撲鼻。我認真品嘗著,畢竟這是顧炎武先生老家的味道。細如銀絲的麵條臥在琥珀色的高湯裏,這種發軔于南宋的“澆頭”文化,在臺企密集的昆山得到不斷發展,難以想像這蘇式面竟然與台灣面的口味如此相似。我認為這于我而言是一種認同重構:從“台灣胃”到“中國味”的認知轉變。

 

我對奧灶面的第一反應曾經是困惑——這個古怪的名字究竟何意?當聽聞“奧灶”可能源自昆山土話“鏖糟”(意為不太乾淨)的諧音時,台灣閩南語使用者會心一笑,因為在閩南語中也有類似的發音與含義。這種語言上的相通瞬間消弭了陌生感,成為兩岸文化同源的一重印證。

 

“五月的江南文化尋根之旅,讓我見證了大陸文旅發展的創新活力”_fororder_圖二1

 

陳宇宏與顧炎武研究會會長陳建林合影(陳宇宏 供圖)

 

對我來説,昆山奧灶面不僅是一碗地方美食,更是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震撼與情感共鳴。面對澆頭豐盛的奧灶面,味蕾的覺醒往往伴隨著複雜的情感體驗——既有對陌生風味的驚奇,也有對文化同源的恍然;既有對歷史淵源的探尋,也有對當下兩岸生活差異的思考。這碗看似簡單的麵條,實則承載著兩岸共同的美食記憶與割不斷的文化血脈。

 

當暮色如硯臺裏的陳墨般在周莊暈染開來,白日裏喧囂的遊客潮水般退去,這座“中國第一水鄉”才真正顯露出它的靈魂魅力。夜遊周莊的經歷,不僅顛覆了我對江南古鎮的想像,更在兩岸文化認同的迷思中投下一枚醒石。百年古橋,暗夜行舟,我們的身影在百年建築間遊走,光影在粉墻上勾勒出杜麗娘與柳夢梅的剪影。周莊的每塊石板都在講述著真實的歷史積累,櫓聲裏的我仿佛在月光下有了時空錯位感。這些沉睡的建築仿佛成為歷史的接線員,悄然連通著隔海相望的共同記憶。

 

一家老字號糕團店的櫥窗裏,傳統定勝糕與台灣鳳梨酥並排陳列,這或許就是夜遊周莊給予我最珍貴的啟示——當剝去觀光遊的外殼,那些最本真的文化肌理始終相互呼應。就像彼時漸漸亮起的天光,終將照見所有人為分隔下的血脈相連。

 

是夜,我重讀了《浮生六記》。兩百年前沈復筆下“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江南生活,與今日所見形成有趣映照。大陸的發展速度令人目眩,但真正打動我的,是那些在現代化進程中依然跳動的文化心脈——就像崑曲博物館裏,年輕觀眾為“遊園驚夢”刷爆的彈幕;就像地鐵站內,用吳語報站的智慧語音。經過此番遊歷,我突然靈機一動,決定開創“昆肖生”這個品牌,以一個台灣青年的身份來傳承和弘揚“江南片玉 靈秀昆山”的昆山本土文化。

 

“五月的江南文化尋根之旅,讓我見證了大陸文旅發展的創新活力”_fororder_圖三1

 

身著中國傳統服裝的陳宇宏(陳宇宏 供圖)

 

這或許就是當代江南的魔力:它保留著“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水鄉記憶。對台灣青年而言,這裡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祖籍地,更是文化創新的實驗場。當我看到“兩岸一家親”的標語時,忽然明白:真正的兩岸融合不在宏大敘事裏,而在兩岸普通人共同書寫的日常詩篇中——就像那碗融匯兩岸智慧的面,熱氣騰騰地溫暖著兩岸同胞彼此的胃與心。(作者:陳宇宏)

臺青“五一”特寫:“在大陸忙並快樂著”

2025-05-06

作者 傅飛揚

 

招呼客人、準備食材、檢查後廚、設計新菜……5月5日,在位於浙江台州椒江的台灣風味美食店“賀呷”,臺青陳彥樺忙得不可開交。“‘五一’假期是餐飲行業的旺季,為了更多大陸游客能品嘗地道的台灣美食,我們要付出100%的努力。”他説。

 

讓台灣風味香飄大陸,陳彥樺已是“老江湖”——從位於臨海市巾山東路的首店出發,他和哥哥陳佑昇在台州開起了8家“潭子茶屋”,專門銷售各類台灣小吃,得到了當地食客的廣泛好評。

 

“目前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定食上,以套餐形式搭配台灣美食,讓食材之間更協調,帶給顧客最地道的口味。”陳彥樺介紹説,“賀呷”在閩南語裏表示“好吃”的意思,他希望能通過好吃的食物連接起人與人的情感。

 

進入“賀呷”的自助點餐系統,好吃到靠腰的擔仔面套餐、金賀呷冠軍牛肉麵套餐、台灣老滷雞絲飯等菜品集傳承和創新于一體,從名字上就透露出濃濃臺味,令人食指大動。在陳彥樺看來,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美食是最好的見證者,“這個假期看到大陸朋友坐滿了小店,心裏特別有成就感。”

 

和陳彥樺一樣,“忙並快樂著”是許多“登陸”臺青的假期寫照。

 

“兩天值班、三天出遊,工作生活兩不誤。”5月1日至5月5日,“90後”台灣醫學博士、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整形外科醫生林家民的日程排得滿滿噹噹。

 

2022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後,林家民第一次來到臨海,立刻就愛上了這座小城。生活裏的他充滿朝氣,樂於探索美食美景;工作中的他一絲不茍,把患者“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置”。

 

“在整形外科經常會面對臉部受傷的患者,盡可能幫助他們修復疤痕、重拾自信是我們的主責主業。假期值班,我做了7台清創美容縫合手術,受到病人和家屬的感謝時,我覺得再忙都值得了。”林家民介紹,2024年6月,他完成了規範化醫師培訓,今年4月又參加了中級職稱考試,生活忙碌且充實。

 

這個“五一”假期,林家民還接待了來自武漢的師弟,作為嚮導介紹臨海台州府城、紫陽街、東湖等景點。“朋友開玩笑説我像‘半個本地人’,接下來我打算在臨海買房,真正穩定下來。”林家民説。

 

自2017年“登陸”以來,擁有豐富文創伴手禮開發、農産品市場化運作等工作經驗的臺青顏峻瑜“紮根”浙江鄉村,輾轉麗水、舟山等地,不斷推動農業品牌化的發展思路“落地”,為山區、漁村百姓探索更多致富路徑。

 

“今年,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舟山兩岸鄉村文創中心,為舟山運營鄉村旅遊、開發文創産品提供經驗,助力實現鄉村振興。”顏峻瑜説,5月中旬,他將前往福建福州參加2025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這幾天我忙著歸納材料,希望能推廣兩岸文創産品助力鄉村建設的真實案例,吸引更多台灣優秀設計師來到大陸發展。”(完)

展開全文

臺青熱衷的“五一”新玩法:“跟著電影遊大陸”

2025-05-03

“五一”假期前兩天,許多台灣青年把此前在“看臺海”“跟著電影遊大陸”線上活動中的留言付諸行動,一邊看著“五一檔”精彩影片、享受視聽盛宴,一邊走進影片取景地、感受現實與光影的穿越,給今年“五一”來了一套全新玩法。

 

“邊看邊走!”臺青跟著“五一檔”去旅行

 

截至5月2日13時38分,2025年“五一檔”新片(含重映)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突破3億元。

 

多位此前參加了“跟著電影遊大陸”線上活動的台灣青年告訴“看臺海”,已經趁著火熱的“五一檔”,把“跟著電影遊大陸”付諸行動,開始了邊看邊走、説走就走的旅行。

 

 

台灣青年廖家興看完電影《人生開門紅》之後就去了四川成都,他專門找到了電影裏出現的咖啡館,沉浸式感受現實與光影的穿越。

 

台灣青年“鱸魚”在電影院裏看了根據真實創業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水餃皇后》,她表示,自己也是在創業浪潮裏摸爬滾打的一員,“那些創業路上的迷茫、堅持和破局,讓人非常共情。”“鱸魚”注意到,這部影片的取景地主要在山東青島和廣東佛山,這也成為她下一個旅行目的地。

 

“我現在已經在高鐵站,要去的是東方影都青島”。台灣青年陳咏欽的“五一”計劃是,去青島吹海風、吃燒烤,打卡多部大陸電影的取景地,“因為電影而種草、選擇旅遊目的地,很特別,還有一些小激動”。

 

不僅於此,許多台灣影迷表示,今年大陸“五一檔”有充滿西部風格的懸疑片,也有公路元素的喜劇,“還有很多有趣的電影取景地等待我們去探索、發掘”。

 

“吃下閩南語版的‘安利’!”台灣青年涌向“長安”

 

就在“五一”假期前夕,大陸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全新製作閩南版本在台灣地區熱映,受到大量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台灣青年熱烈追捧。

 

臺青熱衷的“五一”新玩法:“跟著電影遊大陸”

 

臺青熱衷的“五一”新玩法:“跟著電影遊大陸”

 

不少台灣青年在觀影后就決定去西安度過假期,把對“長安”的憧憬化為現實。台灣青年黃潔如就是其中一員,“我最愛西安的夜,恍若夢回大唐。燈火闌珊處,仿佛看見詩人對月吟唱。”她説,在這裡每一步都是文化,每一眼皆是勝景。

 

 

在“看臺海”收到的反饋中,大雁塔、華清宮、大唐不夜城都是這些台灣青年的熱門打卡地。還有網友給“看臺海”留言表示,“周圍很多朋友最近都看了《長安三萬里》,我還做了攻略,很想去西安看看!”

 

臺青熱衷的“五一”新玩法:“跟著電影遊大陸”

 

正如日前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答臺海之聲和“看臺海”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歡迎台灣同胞來大陸共享“五一檔”電影盛宴,解鎖N種觀影體驗,既走進影院享受光影魅力,又走出影院去打卡電影拍攝地或品嘗電影中呈現的美食,讓觀影體驗更豐富。

 

銀幕上的光影故事不再是單純的娛樂消遣,而是化作了跨越海峽的文化路標,指向認識、了解真實大陸的美好旅程。

 

(內容來源 看臺海)

展開全文

“五一”假期前兩日“小三通”發送旅客逾1.18萬人次

2025-05-03

記者3日從福建海事局獲悉,“五一”假期前兩日,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發送旅客超1.18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7.78%。

 

目前,兩岸共有福州馬尾至馬祖、福州黃岐至馬祖、泉州至金門、廈門至金門四條“小三通”客運航線,“五一”假期迎來兩岸往來探親訪友、旅遊熱潮。

 

今年“五一”假期福建沿海水路持續迎來客流高峰,旅客發送量大幅增長。據福建海事局統計,5月1日至2日,福建沿海水路共發送旅客超5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4.37%。

 

其中,廈門鼓浪嶼、莆田湄洲島等7條大客流航線發送旅客超42.5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6.27%。

 

莆田湄洲島旅遊呈現火熱景象,假期前兩日進出島旅客發送量超過17.9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8.4%,並達到歷史最高。

 

據悉,隨著天氣晴好,3日至4日福建沿海水路客運仍將保持高位運行。福建海事局佈防岸線至遠海應急救助力量,50艘海巡船艇、5艘專業救助船、4架專業救助直升機、99艘應急拖輪和34家海上搜救志願者隊伍保持應急待命,確保一旦發生海上險情能夠及時、有效處置。

 

中新社福州電 記者 閆旭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