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 轉型升級——改革開放40年中國製造加速邁向“中高端”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7-23 10:30:13 | 來源: 新華社 |
這是2018年7月3日航拍的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改革開放40年來,抓住創新、品質、開放等關鍵詞,中國製造形成了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正逐步擺脫“世界工廠”的符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征程中,尤須加速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在北京南站拍攝的G13次“復興號”列車(2017年9月21日攝)。350公里時速的正式運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科技,重新“定義”製造
上百台KUKA機器人同步作業,各司其職的機械手流暢銜接,可實現多款不同車型同時生産……在吉利汽車智慧車間,智慧化操作流程改變著人們對傳統汽車製造的認知。
從聯合兩名工程師,拿著幾項專利創業,到今天在全球有近兩萬名研發工程師,如今的吉利不僅成長為全球汽車集團,更用智慧打開發展空間。“有技術,才能有産業,才會有商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説,吉利正加大研發中心建設和投入。
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根本的出路在科技。一國製造要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同樣離不開技術的革命。
在位於吉林長春的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速動車組裝配車間裏,幾列“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進行裝配(2017年9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改革開放以來,從發揮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到自主研發、創新突破,中國製造逐步從低端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邁進。
“復興號”高鐵、神舟飛船……一件件“中國重器”是自主創新的見證,一批中國品牌逐漸成長,代表著消費升級和産業轉型的産品不斷推出。
也應清楚地看到,和製造強國相比,我國仍存在差距,製造業發展仍有一些長期性、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
“在全球經濟格局大調整的當下,中國製造處於新的關鍵時期,尤應用創新重塑動力。”工信部部長苗圩説,未來將引導先進製造重大生産力佈局,讓創新成果加速落到産業中,推動中國製造向智慧化邁進。
2018年7月4日,在萬向錢潮智慧工廠,一名裝配線操作員在車間巡視設備運轉情況。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品質,助力産業升級
沒有優良品質,製造強國就立不起來。從追求數量到注重品質,改革開放40年來,抓住品質建設這條生命線,中國製造正進行一場“品質革命”。
青島登州路56號,青啤博物館內,一隻帶毛刷的啤酒瓶被擺放在顯要位置。1978年的一天,從洗瓶機上偶然脫落的毛刷在出口産品中被發現,引起“軒然大波”。正是這次事件,讓青啤人深深記住“品質即生命”。
如今,釀酒用的大米必須是脫殼3天內的新鮮米;生産現場釀造水每隔兩小時就得品嘗一次……圍繞品質的改革與創新讓青啤守住了“金字招牌”,拓展了影響力。
品質創新、優化供給,中國製造向著符合産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方向前行。
在杭州的萬向錢潮智慧工廠,這樣一幅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只需向電腦輸入指令,便可智慧追溯每個單品的生産信息。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説,這套智慧系統可實現産品品質全生命週期管理。
引入智慧技術,包括萬向在內的諸多品牌實現了升級。工信部調研顯示,製造業産品品質合格率逐年上升。通過去除低效産能、實施技術改造,産業和區域發展的品質逐步向好。
追求品質的路還很漫長。應該看到,我國工業産品在一致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方面與國外先進水準仍有差距。
正視問題,方能前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説,中國製造將以品質為先,抓住産業提質增效和區域協調發展關鍵點,帶動製造業整體轉型。
2018年7月4日,一名參觀者在觀看萬向集團旗下公司研發的、在北美地區上市的KARMA混動跑車。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開放,融入全球貿易體系
不久前,小牛電動在巴黎盧浮宮發佈了兩款高端電動車新品,引發海外市場的關注。
這家成立僅4年的國産電動摩托車品牌,憑藉設計和製造榮獲包括德國紅點獎在內的五項世界獎項,在海外有超過650家網點。牛電科技CEO李彥説,小牛電動將與全球共享出行平臺合作,滿足海外用戶的需求。
小牛電動身上,有著很多中國製造企業的身影。它的成長歷程也印證了我國製造業走向世界的“方法論”——踐行開放與合作,發展成果為全球共享。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開放與合作中,中國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成為製造業生産和出口大國。隨著開放不斷深入,中外互惠合作的範圍、層次和方式不斷拓展。
一方面,大量外資企業“引進來”,投資重點從加工製造逐步拓展到計算機、智慧製造等高新技術領域。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從基本建設到成套裝備、製造服務,為當地帶去資金、技術和産品。
截至2017年底,僅中國企業在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就達到307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5.8萬個。
面向未來,中國製造不會靠封閉來保護競爭力,也將在不斷擴大開放中找準價值鏈新坐標。
——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5G、車聯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苗圩説,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美譽度更高的産品。新華社記者張辛欣、安娜
相關新聞
- 2018-07-23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採訪團一行
- 2018-07-21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習近平改革開放思想研究〉出版》
- 2018-07-19香港財政司司長:改革開放40年 香港發揮重要角色
- 2018-07-18英國專家談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無與倫比 更加開放的中國將會贏得未來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