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頭青海生態畜牧業建設十年:牧民增收生態改善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8-06 10:20:5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畜牧業生産方式落後,草原嚴重超載,草原生態不斷惡化……十年前,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畜牧業發展遇到瓶頸,當地官方作出發展生態畜牧業決策。如今三江源頭生態不斷改善,牧民增收。
資料圖 中秋時節,一群牦牛在水草豐美的三江源隆寶灘濕地悠然覓食。中新社發 趙帥 攝
青海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四大牧區之一,畜牧業是該省支柱産業。作為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特色畜牧業生産基地,如何在保護生態中求得牧區經濟發展,破題成為難點。
“牧民靠的是牛羊,牛羊靠的是草原。”黃河源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擦澤村牧民更登尖措説,以前他家的5萬畝草場養著130頭牦牛和500隻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富裕,但只是暫時的,因為草原在退化。”
“要解決草原生態保護與牧區經濟發展的矛盾,就必須先解決人、草、畜三者之間的矛盾。”青海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説,通過“以草定畜”和“轉人轉畜”,草地生態畜牧業不僅促進生産資料的優化配置,還有效地提高了勞動力組織化程度。
目前青海961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入社牧戶達到11.5萬戶,入社率達72.5%;整合牲畜1015萬頭只,牲畜集約率達67.8%;流轉草場2.56億畝,草場集約率達到66.9%,實現解放轉移勞動力超過兩萬人。
“以前牛羊在哪,人就得在哪;現在牛羊交給‘托牛所’代管,自己就不用再和祖輩們一樣‘固定’在草原上了。”“80後”牧民才仁多傑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人,他所説的“托牛所”便是當地一家名為“藏迪”的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青海省農牧廳總畜牧師王會林説,股份制合作社最能將分散的牧民組織起來,也最能將牧民與合作社的利益聯結起來。
“雖然牦牛都進了‘托牛所’,但是酥油、曲拉等奶製品家裏人照樣能吃到,自己經營小賣店,妻子也在縣城小學裏做後勤服務工作,收入足夠(生活)了。”才仁多傑説,去年人均分紅是5273元(人民幣,下同)。
青海省農牧廳提供數據顯示,2017年青海省883個純牧業村實現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覆蓋100個試點合作社社員人均收入10362元,比農牧民平均水準高1843元,高出21.63%。
青海省農牧廳副廳長馬清德介紹,目前青海有機認證草場面積6089萬畝,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産品生産基地;核減牲畜570萬羊單位,基本實現草畜平衡。
《2017年青海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青海境內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幹流和黑河流域及內流河水質為優良,且連續十年達優,當地植被覆蓋度呈增長趨勢,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平均超過95%,生態狀況穩中向好。
馬清德表示,生態畜牧業是一場深刻的人文變革,在轉變生産經營方式的同時,把廣大牧民千百年來的傳統經營模式轉變到尋求經濟效益、有效保護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來,為解決人與環境的永續和諧共生探索了一條新途徑。(中新社西寧8月4日電 記者 羅雲鵬)
相關新聞
- 2018-08-06“中國芯”即將在武漢長江存儲面世
- 2018-08-06江豚躍候鳥飛麋鹿奔——湖南守護“洞庭三寶”呵護“長江之腎”
- 2018-08-02長江岸線湖南段42個碼頭泊位“退出江湖”
- 2018-08-02“退一步”水清岸綠——湖北宜昌全面關停臨江化工企業觀察
新聞推薦
-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2024-11-06
- 兩岸青年:互學互鑒 相交相知2024-11-06
- “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69名港澳臺“小葉子”組團上崗!2024-11-06
- 珠海航展即將開幕,台灣島內高度關注2024-11-06
- 中新網評:《中國人》擊碎了他們的“玻璃心”2024-11-06
- 明代畫家唐寅“琴士圖”亮相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