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獅市小城看兩岸消長

台灣“中時電子報”24日發表文章介紹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而遠在福建泉州的石獅市早幾天先行舉辦了第5屆海絲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及第22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石獅市是濱海600年的古城,總面積189平方公里,海岸線67公里,其中有十里金沙海灘,島礁54個,人口31萬餘人,常住人口也不過55萬人,這樣一個小城,放眼望去,竟然是大廈林立,街道寬廣,車水馬龍,在台灣對該市除了投資紡織業的臺商知道有這個城外,其他人可能並不熟悉,筆者參加的台灣企業家菁英會,接到主辦單位的邀請,參觀石獅市辦的兩場博覽會。

 

這兩個博覽會展場總加,略小于台北市南港的國際貿易中心,都有臺商展出。在品牌博覽會館的臺商大多展售農産品、工藝品,如傳統加工食品或手工藝木雕、玉石類,與各參展商品相比,欠缺高端級數,展場設計亦無特色。例如八仙果、綠茶這些台灣獨特的商品包裝,欠缺創意,無法顯出其特色,甚至有點寒酸,與其他歐洲、中東、印巴、中南半島等地相比,場地面積不小,但氣勢上淪為地攤貨。

 

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則是由台灣紡拓會財團法人招商展出,21個展出廠商,相對於國際品牌博覽會館裏的臺商,質與量上及展場設計都來得嚴謹許多,也端得上臺面,高科技、高品質的霸氣,表露無疑。例如獲得國際專利的“無水染色碘抗菌紗”,具備冷泉因子、金屬離子、抗紫外線、除臭的“冷泉絲”及其他各種機能性紡織布。

 

但不論國際品牌博覽會館“單打獨鬥”參展的臺商,或是在紡拓會帶來打團體戰的廠商,現場都是萬頭攢動,洽談客戶或是現場購買客人,都擠得水泄不通,足見大陸消費者對台灣的産品,仍然充滿興趣,抱持好感。雖然與在台灣銷售價格相比,明顯偏高,但並沒有因此影響買氣。

 

不過3天考察下來,海峽兩岸在産品研發上,可看出已是伯仲之間,大陸已慢慢從後超趕。例如高溫可附著于尼龍、棉、布上的複合鋅材料,大陸也同時在展場展出,台灣要保持領先,今後在研發上必須投入更多心力。

 

這次受邀最大的發現與感受,與參展商品無關,而是悟出台灣蔡當局儘管拒絕加入大陸的“一帶一路”,但民間往來卻抵不過熱火朝天般的磁石效應,紛紛投入這條大河。只是台灣對大陸的經濟影響、重要性及大陸對臺的依賴性,已愈來愈式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