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十足,幹貨滿滿 台灣輿論熱議“二十六條措施”

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消息傳到台灣,受到島內各界高度關注。島內輿論普遍認為,“26條措施”誠意十足、幹貨滿滿,體現了大陸堅持和平統一、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一貫主張。

 

5日,台灣多家報紙都在頭版頭條聚焦“26條措施”,全方位介紹並解讀相關政策條款。台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這是大陸在去年“31條措施”基礎上給臺企臺胞的更多優惠,為台灣同胞在海外提供領事保護方面的幫助、支持臺企參與大陸5G網絡建設等都是亮點利多,有望帶動新一輪的臺商西進熱潮。

 

台灣《中國時報》的一篇報道稱,臺商若能深度參與大陸5G研發與建設,不僅能夠打開廣闊的大陸內需市場,更能從歐洲市場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無限商機。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26條措施”中企業、民生各佔一半,表示不只是服務台灣企業,更是要直接讓民眾有感,致力於讓臺胞優先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兩岸深化交流,可以産生互利共贏的效果。大陸這次的政策措施更為精準,也持續解決了臺胞在生活便利上的一些問題,臺企待遇正向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方向靠攏,這種誠意帶來的正能量會逐漸顯現出來。

 

“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等,在“26條措施”中有關體育方面的措施,引起了台灣海峽友誼教育文化體育交流協會負責人劉文宗的關注。他表示,新措施為兩岸體育交流合作開啟了一扇新窗,未來他們會組織台灣體育業者,尤其是青少年選手到大陸交流切磋,這將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少年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推動兩岸青少年體育事業共同進步。

 

台灣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表示,過去20年很多人赴大陸發展農業,種植茶葉、芒果、咖啡、蔬菜等作物,不少人都做得有聲有色。他舉例説,在臺要取得大面積種植土地很困難,去大陸要獲300到500畝土地種植相對簡單,因此對台灣農民很有吸引力。

 

在“26條措施”中,共有4條與在大陸的臺師、臺生權益有關,包括申請公派留學資格等。對此,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説,這是對臺師和臺生群體的“德政”,會非常有吸引力,預期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才登陸發展。

 

“26條措施”提出,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台灣《中國時報》認為,這一舉措將過去零星式、個案式的措施制度化,是最能彰顯“兩岸一家親”的政策,讓臺胞對中國人身份産生驕傲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