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質疑蔡當局,“惠臺”和“利中”衝突嗎?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07 11:05:1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圖片來源:港媒
“中時電子報”6日發表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文章説,中國大陸剛剛發佈了“26條措施”。這些措施在“31條措施”的基礎上,對台灣同胞加碼釋放善意,體現更進一步的市場開放和同等待遇化。
蔡英文當局對此的響應卻是,這是中國大陸對台灣施壓、威脅逼迫台灣接受其“一國兩制”主張的兩面手法,“名為惠臺、實則利中”。
所以,在蔡當局的眼裏,“惠臺”和“利中”是兩個衝突的概念,兩岸之間是零和競爭。即使大陸方面提出的措施對台灣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年輕世代的發展有幫助,都必須負面解讀,都必須定調為“不懷好意、居心叵測”。這種回應方式,註定了會讓兩岸關係走入負向循環,越來越冷,越來越僵。但是,這種“官方冷”擋得了“民間熱”嗎?
蔡英文執政以來,不遺餘力地想要“去中國化”,包括在經貿上主張“新南向政策”,想要“擺脫以往過於依賴單一經濟體的現象”。搞了3年多,成效如何呢?
數字會説話。2016年到2018年,台灣對東南亞10國的出口從513億美元略微成長到582億,但順差從241億下滑到237億,對東南亞地區的順差佔台灣整體GDP的比重,則是從4.5﹪下降到了4.0﹪。請問,效益在那裏?
相對的,中國大陸和東南亞10國的貿易成長相當顯著。今年以來,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兩岸之間以及大陸和東南亞之間,的確出現了一些貿易和投資移轉的現象。但是,隨著中美之間達成初步協議,這些貿易和投資的移轉幅度不會太大。反而是大陸方面借機開放市場、倒逼改革,增加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壓力,增強了經濟轉型升級的動能,同時,也益發鞏固了東亞區域經濟領頭羊的地位。
今年東亞峰會上,李克強總理宣佈,除了印度以外,RCEP的15個成員國已經完成了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將於明年正式簽署協議。可以預見的,從東北亞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到東亞地區的RCEP,再到覆蓋整個亞歐非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大陸領航區域乃至於全球經濟的勢頭已經沛然莫之能禦。台灣要把它當成威脅還是機遇?
“26條措施”出臺,意味著大陸方面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透過進一步的市場開放和同等待遇,優先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蔡當局的因應態度只是暴露了民進黨執政的無能和心虛,把經濟實惠解讀為政治陰謀。但是,不善用大陸提供的機遇,台灣還有什麼出路?
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操弄而轉彎,然而,民進黨執政卻總是政治挂帥,把原本可以互利共贏的“惠臺”和“利中”切割對立,讓兩岸關係越來越冷,越弄越僵。結果,就是台灣只能不見天日地“悶”下去。
相關新聞
- 2019-11-07誠意十足,幹貨滿滿 台灣輿論熱議“二十六條措施”
- 2019-11-07臺胞熱議“26條措施” 邱毅:台灣民眾得到實惠
- 2019-11-07廣大臺胞點讚惠臺“26條措施”
- 2019-11-07“26條”的暖意與蔡當局的寒風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