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山寨煥新顏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4-26 09:21:29 | 來源: 新華社 |
4月9日,在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孩子們面對鏡頭露出開心的笑容。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9日拍攝的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一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0日,在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拉祜族婦女們在村子裏跳起舞蹈。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2日,在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一名村民(右)在購買蔬菜。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1日,在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拉祜族婦女娜四在採茶。原本連育秧苗、撒化肥都不會的娜四,在扶貧幹部指導下,全家經過幾年發展已種下18畝茶樹。除了茶樹,娜四家去年還種了4畝水稻,一年就收了2000多公斤稻穀。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0日,在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村民扎培(右)在田裏勞作。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2日,在雲南省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扶貧工作組長羅志華在給村民理髮。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雲南省動海縣的布朗山上有個叫曼班三隊的寨子,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村裏的17戶拉祜族群眾基本都是文盲,貧困發生率高達100%。
拉祜族是“直過民族”,祖輩以狩獵為主,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2004年,曼班三隊的村民曾從偏遠深山中的老寨搬遷至公路邊的安置點,但久居深山的村民搬出來沒多久,便因離生産用地較遠、生活不習慣等原因,又陸續回老寨住回了茅草房。
2009年,當地政府結合曼班三隊實際情況,在離村寨原址較近的地方為村民修建民族特色安居房和通村道路,還配套建設了人畜飲水、生活用電、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終於把村民給留住了。
搬遷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融入現代生活、發展生産。2015年,動海縣一次派出4名精準扶貧工作組成員到曼班三隊駐村,分別負責村裏的種植、養殖、掃盲等工作。
“我們從教普通話、給村民理髮這些小事開始,然後修建豬圈,教村民集中分戶養豬,教種植水稻……”已駐村5年的扶貧工作組長羅志華親眼見證了曼班三隊的巨變。
如今,曼班三隊的糧食畝産從幾年前的一百多公斤提高到了七百多公斤,不少村民家養了雞,種起了茶樹。2019年,曼班三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026元。2020年初,雲南省正式宣告拉祜族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