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口罩外交”註定失敗

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口罩外交”註定失敗

 

民進黨當局向歐美等地多國捐贈口罩。(圖片來源網絡)

 

近期,民進黨當局大打所謂的“口罩外交”牌,在島內民眾還實名限購口罩的情況下,向歐美等地多國捐贈數量不等的口罩,企圖借此增進與相關國家關係,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擴大所謂“國際生存空間”。民進黨當局甚至還有意進一步援贈稻米,進行“稻米外交”。只是,民進黨當局“口罩外交”在島內外的反應並不佳,相反頗遭詬病,其圖謀自然是難以成功。

 

台灣作家劉心月27日在台灣“大華網絡報”發文稱,民進黨當局搞“口罩外交”在多個國家遭冷遇,這種不單純的援外行動,是否能幫助台灣重返國際空間,恐怕只是一種空想主義。

 

文章指出,台灣其他所謂的“邦交國”也因此波疫情出現一些不穩的跡像。包括巴拉圭和海地,國民黨民意代表吳斯懷22日稱,台北駐巴拉圭“代表”4月20日被召回臺,“臺巴關係是否有危險?

 

據聯合新聞網3月15日報道,海地外交部長證實,台灣“駐海地代表”劉邦治不久後就會被撤換,目前台灣駐海地“代表處”由代辦負責;至於劉邦治被撤換的原因,是因為“涉及國家主權”的一點“小事”,不過他不願透露細節。臺媒透露,劉邦治某次與海地總統討論事情時,發生激烈口角,海地政府雖然沒有將劉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但隨後要求他在72小時內離境,並要求台灣提出新人選。

 

民進黨當局外事主管部門則回應稱,劉邦治是因公務返臺,目前“代表處”暫由資深同仁代理,一切業務正常運作,且與海地政府溝通順暢,各項合作計劃正持續進行;劉邦治是資深“外交人員”,工作能力及表現受到肯定,歷練完整。

 

文章認為,在台灣援助海地防疫物資的同時,海地卻大動作向大陸進行了1800萬美元防疫物資的採購案,對經濟困頓的海地而言,這項採購的金額頗高,但為什麼海地不向台灣採購卻要向大陸採購呢?不少人猜測,海地政府或許有意借著商業往來加強與大陸的關係。

 

針對 “口罩外交”的居心,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曾説,臺當局實際上收到國際社會期盼援助的聲音,在不影響島內防疫準備情形之下,臺外事部門做好準備對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將針對美國和疫情比較嚴重的歐洲國家,進行第一波的國際人道援助行動,緩解他們對防疫物資的大量需求,隨後將與歐盟與個別歐洲國家諮詢委員會商討,建立互惠的防疫合作。

 

吳釗燮還強調,台灣不該一再被排除在國際公衛體系之外,世衛組織應該讓台灣與國際社會攜手共度難關,以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證明,世界需要台灣,台灣不會缺席。

 

這句“世界需要台灣,台灣不會缺席”,正式錶露了台灣想加入世衛組織的企圖心,也表露了台灣協助國際防疫的目的,並非只是單純的人溺己溺的行為,而是有政治目的的藉由防疫行動,對外擴展國際空間。

 

當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民進黨當局四處送口罩的行徑確是很誘人,但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台灣的“口罩外交”註定失敗。另外,島內一些政客借著疫情公然造謠,大放厥詞,暴露出“以疫謀獨”“以疫謀私”的醜惡行徑。只要“台獨”分子在臺,台灣的“外交部”變“斷交部”也就名副其實,“斷交”的劇情必然高潮迭起,引人入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