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畢業展線上開幕4天 瀏覽量近300萬人次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5-29 09:12:57 | 來源: 北京日報 |
2020央美線上畢業季日前開啟,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同步展出。觀眾可通過雲端“漫步”央美美術館4大虛擬展廳。
沒有面對面的展覽現場,沒有慶祝畢業的鮮花和掌聲,5月22日下午,“彼時·此時”2020中央美術學院線上畢業季啟幕,一場虛擬空間裏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在雲端悄然盛放。據中央美術學院提供的數據,截至5月26日下午,這場史無前例“永不下線”的畢業展已經迎來近300萬人次瀏覽,訪問者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殊的2020屆畢業展,有遺憾也有快樂。
版畫係常睿
線上展覽遺憾沒能和觀眾交流
“最初聽説畢業展覽確定要在線上舉辦,那時候我還挺絕望的,以為會是微信公眾號圖文那樣的展示形式。”版畫係研究生常睿説,最終虛擬美術館高度還原了美術館線下展示效果,跟他之前的想像差別很大。
各院係學生作品藝術形式各不相同,如何在線上還原其作品魅力,這是許多學生一開始就十分關切的事情。常睿的作品《共生的循環》,是一個通過磁懸浮裝置懸浮的直徑40釐米的球體。這件作品是他受疫情的啟發而創作的,他希望通過畫面的內容和星球的旋轉,來表達生命的循環生滅和存續希望。
“本來作品現場展覽的形式是磁懸浮裝置,但現在沒有線下展覽,我只能用其他方式來展示作品。”為了讓觀眾更好地觀看作品,在個人展示頁面中,常睿用一段視頻展示了徐徐旋轉的球體,並用大量圖文詳細闡釋了作品理念和製作過程。在虛擬美術館裏,展出的除了學生畢業創作及學術論文,還有同學們梳理的近百萬字的創作體會。與實體美術館相比,虛擬美術館不再囿于空間的局限,更全面地呈現畢業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常睿説,線上展覽的遺憾在於沒有和觀眾隨時交流的狀態,為此他還在作品最後留下了自己的短視頻社交平臺賬號,以便能與觀眾更好地交流。
雕塑係林子豪
在不確定性中盡最大努力
雕塑係研究生林子豪,今年大年初六就從浙江的家返回位於燕郊的租住地,在那裏進行畢業創作、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結果學校很快通知大家暫不能返校,林子豪在小小的租住房間裏一待就是幾個月。
林子豪的畢業創作是《誰曾來過》系列雕塑,他用木、泥、麻等材料塑造了《殤》《憶》《思》《無畏》《與願》幾件作品,“這幾件作品構成一個時間軸,其中有我對往日的思索和追憶,對當下的認識,還有對自己未來的期待。”
林子豪説,一開始得知作品在線上展覽時有些慌亂,因為雕塑是三維的,在螢幕上展示難免有一些內容會丟失。但他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在美術館展出,展廳燈光等外在的因素是你不能控制的;但如果線上展示,自己可以對呈現效果有更多掌控。”
為了讓雕塑作品在線上展示的照片效果更好,林子豪找到一家婚紗攝影店拍攝作品照片。“我對最終展示效果還是滿意的,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雖然線上展覽註定有遺憾,但是虛擬美術館從無到有搭建出來後,大家覺得很新奇,也很有成就感。”
中國畫學院楊永嘉
讓作品在生活的劇場中“展覽”
“往年畢業作品展是一件儀式感十足的事件,人頭攢動的美術館空間內,藝術作品被激發出其意義和活力,駐足觀瞻才更能讓這場畢業大劇充滿那獨一份的儀式感。”在線下畢業展取消後,中國畫學院研究生楊永嘉另辟蹊徑,決定當一次策展人,讓畢業作品在生活的不同場景中“展覽”,以此尋找這份儀式感。
楊永嘉給自己的作品取名為《邊界跨越——畢業劇場》系列,他把自己用木質框架、宣紙等材料創作的作品帶到田野裏、地鐵站前、學校門外等地,並用鏡頭記錄下每一次“展覽”的過程。“有的行人經過時很好奇,會故意來來回回仔細打量。空間的變化改變了觀眾的觀看模式,因為作品不是出現在美術館裏,人們不好意思駐足觀看。”
在此過程中,楊永嘉對藝術與現實的關係進行了反思。“藝術作品只能挂在美術館嗎,它的生命力何在?當它處於我們身邊的環境裏,成為自然風景的一部分,也許更容易讓觀眾産生共鳴。”楊永嘉還訪談了幾位看完自己作品的觀眾,並將他們的評價整理記錄下來,作為作品線上展出的一部分。
“疫情期間,被動的線上展覽催生了更加主動多變的藝術創作方式,被病毒隔絕在家的心也找到了在室外空間環境裏放飛自我的契機。”楊永嘉説,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對美術館的“越獄”,也是對自己專業的“邊界跨越”。與其讓作品在虛擬的網絡等待著觀眾,不如發揮想像力,主動出擊,走進生活。(王廣燕)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