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為友好休閒

以書為友好休閒

 

母親帶著孩子在書店裏讀書

 

以書為友好休閒

 

北京一家鐘書閣書店內景

 

 

週末是一週當中難得的休閒時光,逛逛商場,遛公園或與好友打球、喝茶……中國人的休閒方式越來越豐富多彩。

 

 

還有許多中國人以書為友,伴書休閒。每個週末是這些書友一週期盼的讀書休閒的好時光,在他們看來,去圖書館、逛書店是一種能夠讓身心受益的快樂生活方式。

 

圖書館一座難求

 

現在中國許多城市的圖書館相繼開放,在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圖書館採取了預約限流的措施,想到圖書館閱讀或者借書,需要實名預約才能進入。

 

國家圖書館疫情期間開館後便實行了預約入館制度,每日限額1200人,上午和下午各600人。讀者到館前需通過微信公眾號或撥打電話,按服務點分時段、實名預約未來3天的到館名額。雖然每天有1000多個入館名額,往往還是一座難求。

 

夏初的週末,記者一早趕到北京市朝陽區圖書館小莊館,與國家圖書館一樣,這裡同樣需要預約才可以入館,通過微信小程式,能預約3天內的時段。

 

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當天的預約情況,她説,最近圖書館上下午各允許60人進館,座位緊俏,所以每天都是預約全滿的狀態。記者打開手機發現,正如這名工作人員所説,3天內的預約情況顯示已經全滿。

 

“每天晚上8時會放出新的預約機會,如果想來的話建議提早定個鬧鐘,時間一到便可以預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期間,為了給讀者提供健康、溫馨的讀書環境,圖書館每天中午12時到下午1時進行閉館消毒殺菌。如果只是單純借書,讀者可將要借的書號提前查好,交給工作人員,由他們進館幫忙借出;如果只是單純還書,則可以在入口處的自助還書機器上操作即可,無須進入館內。

 

一起相約去書店

 

如今,不僅是圖書館一座難求,逛書店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眼下正值夏季,走進書店裏挑幾本心愛的書,擇一個角落手捧書卷,聞著書香,感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炎熱的空氣也變得清涼了許多。

 

如今,中國的書店各具特色,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新華書店是陪伴許多人長大的老字號書店,記者隨機走進了一家門店發現,有幾名家長正帶著小朋友在挑選教輔材料。

 

西西弗書店將門店開進了商場的“鬧市”之中,前一秒還在商場中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下一秒步入書店,那份安寧與祥和真是恰到好處。在店裏選一本書,點一杯咖啡,不知不覺間,一段美好的時光悄然而至。

 

鐘書閣則憑藉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成為許多人心裏的文化地標。大家秩序井然地在書店裏拍照,經常能聽到小聲的相互提醒,不要影響正在看書的讀者。

 

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一家鐘書閣門店,這裡蘊含著濃濃的“京味”,有著獨具特色的朱漆大門、臉譜等北京元素。還有一個由樓梯和滿墻的書構成的獨特風景,讓許多讀者流連忘返。

 

酷愛攝影的李穎和好朋友拿著相機來到這裡拍照:“我們在網上看到過這個場景的圖,太美了,今天特地來這裡參觀。”雖然是衝著拍照來的,但走的時候他們還買走了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李穎笑著説:“這樣的環境讓本來缺乏閱讀動力的我産生了興趣,所以我拍完照也逛了很久,挑選了這一本心愛的書。”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張淼,趁著週末的閒暇時間,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好友一起來到了書店。記者與其攀談得知,張淼正在學校上暑期課程,而她的好友則趁著暑假開始了實習,兩個人在書店裏一呆就是一下午。“跟好朋友相約一起讀書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我們特別喜歡這種放鬆的感覺。”

 

線上線下都可讀

 

在報社工作的亓文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書迷”,酷愛收藏舊書的他沒事就去中國書店轉一轉,在他心中,好書是用腿跑出來的。“當你翻開一本舊書,裏面有老先生標注的俊秀字體,那一刻,你讀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讀這樣一本書,更像是在觸摸歷史的滄桑。”

 

“疫情期間,出門的時間比以前少了許多,我在家裏把以前收藏的書又翻了一遍。與新書相比,舊書上是帶有之前讀者的歷史和故事的。閱讀舊書,就像是與許多人進行了一場對話,完成了一場心靈的旅行。”亓文宇告訴記者,他把收藏的書重新整理了一下,把自己並不是十分感興趣的拿到書市去,換回自己更想讀的舊書。

 

事實上,除了亓文宇所説的線下書籍交換的渠道,現在也有一些線上的舊書回收和出售的平臺,線上和線下,都能滿足讀者的需求。

 

除了紙質書,也有許多人在手機裏下載了諸如微信讀書等閱讀軟體,打開軟體,便能看到內容豐富的電子書。

 

李軒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剛兩年,經常在業餘的碎片時間在手機上讀書。“微信讀書方便了我利用瑣碎的時間進行閱讀,而且,現在也有組隊讀書等功能,我們5個人在線組成了一個小隊,既可以互相監督,又能夠互相激勵。這樣一來,讀書也就變得更加有趣了。”

 

本文圖片由伊 霄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