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改造讓碼頭“藍領”變“白領”

智慧化改造讓碼頭“藍領”變“白領”

 

8月7日,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自動化堆場(天津港集團供圖)

 

52歲的馬洪來和37歲的丁亞楠,都是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司機,幹的也都是操縱集裝箱門式起重機的活兒,但卻一個是“藍領”,一個是“白領”。

 

“藍領”老馬是“老手”。潮濕悶熱的碼頭上,老馬爬上幾十米高的集裝箱門式起重機駕駛室,在大約3平方米的逼仄空間裏開始小心翼翼地手動操作集裝箱吊裝作業。中午,他用長長的繩子將飯從地面吊上來。為了少上廁所,他得忍著少喝水。

 

“白領”小丁是“新手”。她坐在四面落地窗戶、寬敞舒適的現代化中央控制室裏,邊盯著高清螢幕,邊快速點擊滑鼠和推動操縱杆,不到兩分鐘便將一個集裝箱精準地吊裝到轉運卡車上。

 

“公司成立‘巾幗班’了,坐在辦公室就能遠程操控,有一天我可能也得‘下崗’了。”馬洪來笑言“有點壓力”。

 

集裝箱門式起重機俗稱“場橋”,面對這些起吊集裝箱的“龐然大物”,放在過去,很多人都不相信女性能夠操作它。

 

“你知道這個工作有多辛苦嗎?好多男的爬橋腿都哆嗦!一上去連個廁所都上不了!一個女人,幹不了這個!”當一聽説女兒想報名場橋司機選拔,丁亞楠的父親和她大吵了一場,根本不相信“工作地點是在辦公室”。

 

老丁在碼頭幹了一輩子,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幾十年裏,港口場橋作業都是沿襲著一成不變的模式。場橋司機要爬上離地二三十米甚至更高的地方,窩進駕駛室裏,“貓腰”俯視進行操作,一待就是12個小時,不僅要遭受腰椎、頸椎的疲勞,而且要忍受震動、噪音、日曬和各種不便。正因如此,這個崗位過去都是清一色的男性,被認為是女性的“禁區”。

 

如今,老丁印象中的場景,正在成為歷史。

 

隨著全自動化場橋越來越多,2019年12月,丁亞楠所在的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成立了場橋遠程自動化操控“巾幗班”,6名女司機都是從港口理貨員轉崗而來。

 

也是這一年,天津港駛入了智慧港口建設快車道,丁亞楠見證了這裡的智慧化改造進程。

 

“剛開始,我工作的堆場只有3台場橋進行了半自動化改造,現在31台場橋全部實現全自動化,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五六台場橋。”丁亞楠説。而馬洪來工作的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西區也有了未來進行自動化改造意向。

 

智慧化改造讓碼頭“藍領”變“白領”

 

丁亞楠(右二)在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遠程操縱集裝箱門式起重機(天津港集團供圖)

 

從“無人場橋”,到“無人岸橋”,再到“無人電動集卡”,天津港一如往常繁忙的背後,正變得越來越智慧。

 

“5G基站數量達127個,港口雲數據中心投入運行,實現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成組整船作業,實現智慧理貨系統在所有集裝箱碼頭全覆蓋,全球智慧化程度領先的集裝箱碼頭正在加快打造……”説起智慧港口建設成果,天津港集團科信設施部總經理王軒如數家珍。

 

智慧提升的是效能。數據清晰地記錄下變化——

 

場橋遠程操控自動化實現以來,“巾幗班”助推集裝箱公司單橋工作效率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自動化作業可達32.5箱/小時。

 

放眼整個天津港,今年1-7月,航陸運作業效率各項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幅,達到行業領先水準,4次打破全球航線紀錄,10余次創造天津港效率歷史新高。

 

效能帶來的是效益。越來越“智慧”的天津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仍表現不俗。

 

“今年前7個月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0萬標準箱,貨物吞吐量超過2.5億噸,雙雙同比增長4%,增速位列全國沿海港口前列。特別是7月份,集裝箱吞吐量、貨物吞吐量雙創月度歷史新高。”天津港集團副總裁劉慶順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