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景德鎮陶瓷藝人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

北京,前門,老舍茶館,熊洪祥先生。

 

邁進北京老舍茶館的大門,繼續往裏走,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大蓋碗”。“大蓋碗”的製作人就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熊洪祥。

 

一名景德鎮陶瓷藝人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

 

大蓋碗

 

2020年12月15日,老舍茶館迎來了32歲生日,並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同時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現任老舍茶館董事長尹智君在當天的慶典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還為熊洪祥頒發了“收藏證書”。熊洪祥表示,自1993年6月與大碗茶老舍茶館創始人尹盛喜先生結識,開啟與老舍茶館的合作,已累計為老舍茶館提供了十萬盞蓋碗。這盞巨型京味臉譜“大蓋碗”技術和製作工藝極為繁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蓋碗。熊洪祥感言,此盞蓋碗凝聚了自己對老舍茶館兩代人的感情,他對老舍茶館深懷感激。

 

一名景德鎮陶瓷藝人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

 

現任老舍茶館董事長尹智君為熊洪祥頒發“收藏證書”

 

熊洪祥出身景德鎮陶瓷世家,1986年開始到北京做外貿瓷器生意。1993年3月18日,熊洪祥在北京南三環東鐵匠營,原來的北京木材廠開辦北京景德鎮陶瓷市場,當時引起不小的影響很大,也受到了北京使用瓷器業界的關注。

 

清代以來,茶文化十分興盛,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喜飲茶,蓋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宮廷也在景德鎮禦窯廠定制了大量的蓋碗茶具。對於出身景德鎮陶瓷世家的熊洪祥而言,耳濡目染之下,對於蓋碗的製作頗為熟悉。

 

1993年6月,經朋友介紹,熊洪祥第一次走進老舍茶館,那時侯老舍茶館的當家人還是創始人尹盛喜。當時老舍茶館使用的蓋碗是手工填粉彩技藝製作而成的,圖案也是普通圖案,不是專門定制的。熊洪祥就開始考慮給老舍茶館特製蓋碗,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也由此開啟。

 

老舍茶館現在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張名片。但在創建之初,也頗為不易。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老舍茶館創始人尹盛喜先生為響應黨的號召,帶領20多名返城知青自主創業,在前門箭樓旁搭茶棚,賣兩分錢一碗的大碗茶,既好喝、又解渴。老舍茶館就是靠賣這樣的兩分錢一碗的大碗茶起家的。老舍茶館現在仍然保留著“老二分”茶攤,賣的還是老北京人最愛喝的香片——茉莉花茶。老舍茶館現任董事長尹智君曾經表示,這樣做一是為了繼續便民利民、服務百姓,兩分錢就可以喝到一碗香香暖暖的茶水,非常實惠;二是為了給大夥兒留個念想,畢竟大碗茶伴隨了幾代老北京人的成長,雖然它現在退出歷史舞臺了,但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再看到它時,會想起許多美好的回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讓老舍茶館的全體員工,牢記老一輩創始人艱苦創業的精神,今天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永遠不要因為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

 

一名景德鎮陶瓷藝人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

 

蓋碗

 

就是在這樣一個寄寓著濃濃的老北京茶文化的老舍茶館裏,所使用的茶具也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蓋碗。蓋碗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以蓋為天,以托為地,以碗為人,因此又稱“三才碗”,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反映了中國人器用之道的哲學觀。所以,魯迅先生曾在《喝茶》中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在給老舍茶館提供一兩年粉彩技藝製作的蓋碗之後,熊洪祥感覺到採用傳統粉彩技藝製作出來的蓋碗不符合日益提高的環保標準,於是考慮使用新彩技藝製作蓋碗。

 

熊洪祥説,粉彩技藝是産自景德鎮的礦物原料加上含有有色金屬的粘土,經過高溫燒制窯變,燒出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因為不確定性,一些顏色就特別珍貴。粉彩技藝在現代用量很少,因為粉彩技藝都是父傳子傳下來的,很少有人能配出粉彩的顏色。粉彩適合做花瓶、瓷板畫等。新彩則是化工原料,它的配色經過實驗室配製的,比如放多少氧化鋁、氧化銅等都是固定的,想要什麼顏色就能出什麼顏色,性能非常穩定,而且可以不放鉛,適合做日用瓷。隨著國家對環保的要求提高,粉彩技藝就慢慢退出了市場。

 

熊洪祥當時就是採用最好的新彩顏料,在比較早的時期,給老舍茶館提供特製的蓋碗。當時老舍茶館已經開始有演出,請熊洪祥設計蓋碗,熊洪祥就摒棄了傳統圖案,設計了以京劇臉譜為主的蓋碗圖案。

 

第一批製作出來1000個,直接送到了老舍茶館。自此新型蓋碗就正式開始在老舍茶館使用和銷售了。新型蓋碗正式上市之後,又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人們的版權意識還普遍不強,熊洪祥設計的臉譜蓋碗也是借鑒了一本著作。作者看到新型蓋碗之後就提出了版權要求,在老舍茶館支付版權費之後,新型臉譜蓋碗也終於完完全全屬於老舍茶館了。

 

熊洪祥此後與老舍茶館的合作也並未一帆風順,在與現在的老舍茶館董事長尹智君多次討論蓋碗的用瓷和薄厚之後,才開始穩定地為老舍茶館供貨。這樣一來,熊洪祥就持續給老舍茶館生産製作蓋碗,直到2017年,熊洪祥要搬家,就以極優惠的價格一次性把庫存的3萬多套蓋碗全部供給了老舍茶館。這些蓋碗到現在還沒有用完。目前,老舍茶館的牙籤筒也是熊洪祥供貨。

 

“大蓋碗”又是怎麼産生的呢?

 

因為老舍茶館總覺得缺少一個鎮館的重器,熊洪祥就提議給老舍茶館做一盞大蓋碗。熊洪祥開始設計,做胚胎。為了製作這盞大蓋碗,熊洪祥還專門請了一位工廠老闆做胚,然後自己設計圖案,製作的時候也是一波三折,到第3個才做成功。製作第一個的時候,還沒有到燒制環節,乾裂的時候就壞了;第二個又燒得變形了;第三個終於大功告成。單一做這一盞大蓋碗其實是非常難的,共有9人參與,經過各個工序,前前後後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才最終製作完成。2013年11月5日,熊洪祥夫婦將這一重達411斤,高75釐米,直徑88釐米的巨型京味臉譜“大蓋碗”贈送給老舍茶館收藏。時至今日,這盞“大蓋碗”已成為大家了解京味茶文化的一扇窗口。

 

在熊洪祥看來,老舍茶館一路走來也很不容易,2003年,老舍茶館創始人尹盛喜去世時,自己曾在老尹總的墓前許下承諾,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老舍茶館的發展。

 

現在的老舍茶館除了北京前門總店外,不僅在北京還擁有三家分店,包括在大興國際機場開設的分店,還在全國擁有16家分店。熊洪祥不僅對老舍茶館的蓬勃發展感到十分高興,更為自己能在老舍茶館的發展過程中出過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回首過去,熊洪祥對自己與老舍茶館的合作充滿深情。展望將來,熊洪祥希望自己能在退休後發揮餘熱,利用自己從年輕時就熱愛的中醫知識為身邊的人帶去健康和幸福。(文/張曉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