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有一種美,是東方生活美學的體悟,是歲月刻下的印記,更是浩瀚歷史的沉澱。

 

在奇妙的“非遺”世界裏,匠人們用一勺糖、一根針、一抔土就可以創作出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他們不借助現代器械,僅用一雙靈巧的手,就變幻出一個個讓人驚嘆的藝術盛宴。如此博大精深的“非遺”文化,猶如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之江大地的各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揭開神秘面紗。

 

非遺之美,生活即道。今天帶大家了解獨屬於浙江的非遺——龍泉青瓷。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

 

瓷,與人們的風雅生活息息相關,古時詩人總會用絢爛的語句注于瓷器之中,其中,“奪得千峰翠色來”一句便是對青瓷的讚美。

 

龍泉以出産青瓷著稱,這裡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有五百多處,僅龍泉市境內就有三百六十多處,這個龐大的瓷窯體系,被人稱為龍泉窯。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01

 

奪得千峰翠色來

 

青是山水之色,也是江南之色,更是青瓷的顏色。

 

一方水土孕養一方瓷器,地處江南、養在深山的龍泉窯,才能燒出如此純粹、飽和的青色。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龍泉窯産出的龍泉青瓷,以“千峰翠色”的明麗和“如冰似玉”的晶瑩著稱於世,享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陶瓷之花”的美名。

 

燒制青瓷,有著近十三道繁瑣的程式——粉碎、淘洗、陳腐、練泥、拉坯、晾幹、修坯、裝飾、素燒、施釉、裝匣、裝窯、燒成。經過一道道程式的淬煉,一件完美的青瓷才能問世。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施釉”是最為講究的一道程式,施一層素燒一次,再施釉再素燒,如此反復四五次方可,最多者要施釉十層以上,然後才進入正燒。在釉燒的過程中不僅要控制溫度,更要控制窯內氣氛,這也是為什麼青瓷能呈現出“粉青”、“梅子青”這樣誘人的色彩。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02

 

1700年塑造青瓷文化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1700多年前,龍泉人已經開始瓷窯前忙碌了。

 

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在龍泉青瓷的歷史中,“哥窯”和“弟窯”讓龍泉青瓷聞名天下。

 

龍泉“哥窯”瓷品以紫口鐵足、釉裂成紋變幻見長,釉層飽滿豐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絲鐵線”之美稱。哥窯青瓷中以“冰裂紋”為最美,它創意獨特,如片片透明的冰,自然裂紋如冰互相碰裂狀。裂縫深粗,如魚鱗,又如同梅花片片,層層疊疊,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龍泉“弟窯”則以晶瑩潤澤的青釉為人所知。白胎厚釉,釉層豐厚,光澤柔和,藴潤如美玉,其有棱線處,微露白痕為“出筋”,腳呈紅色為“硃砂底”,被譽為“青瓷之花”。

 

“雨過天青雲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龍泉青瓷溫潤如玉,而龍泉,這座在甌江之源的城市,攜歷史而來,以匠人之心,琢時光之美。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龍泉青瓷的哥弟之説

 

了解龍泉青瓷的人都知道,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

 

哥、弟窯之説來自明代記載:“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無可考,但也恰恰説明瞭兩種不同的龍泉青瓷産品: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6月18日,“形而上下——宋韻視野下的龍泉青瓷”古今對比展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幕。

 

展覽共展出文物43件,絕大多數為青瓷。其中最受關注的是700多年前由浙入蜀的20件青瓷。同時,還展出了浙江省博物館與當代龍泉青瓷藝術家合作燒制的近50件當代龍泉青瓷,用以展示宋韻文化和青瓷技藝的傳承。

 

感興趣的小夥伴

 

可以到浙江省博物館

 

觀看哦!

 

(海峽飛虹轉載浙臺頭條公眾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