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非遺復興——記南京雲錦博物館“80後”臺青館長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07-21 11:23:02 | 來源: 華夏經緯網 |
臺青簡名偉現任雲錦博物館館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六朝古都南京,座落著一座雲錦博物館,如今這座博物館多了一位來自台灣的非遺“掌舵者”。
他就是簡名偉館長,一位“80後”台灣青年。為什麼如此年青就能擔任一座博物館的館長?簡名偉笑言,可能源於他對中華文化的“執著和使命”。
出身台北“本省人”的簡名偉,已登陸了14年。前12年,他做到了某台資知名瓷器品牌高管,一手將這個現代陶瓷品牌行銷海外。
而在40歲的人生十字路口,驚艷于雲錦的高超技藝,懷揣著復興非遺文化的使命擔當,他選擇與“雲錦”一起重裝出發。皇天不負苦心人,短短兩年內便將“雲錦”文化運作得風生水起。
遇見雲錦時
雲錦是中國千年紡織技術的巔峰代表,2009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世界級非遺。而雲錦的主要發源地在南京,曹雪芹祖輩三代世襲的江寧織造,便是專門生産雲錦的皇家官辦機構,“《紅樓夢》裏處處可見雲錦的影子”。
1957年新中國成立的第9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以研究恢復和傳承雲錦技藝為使命的南京雲錦研究所應運而生,雲錦博物館便是雲錦研究所的公共展示空間。雲錦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然而在自動化生産的工業時代,雲錦這一傳統非遺,卻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困境,儘管歷經改制等多方努力,南京雲錦研究所和博物館還是面臨連續虧損,增長乏力。
2020年10月,簡名偉放棄了北京的高管年薪,以台灣文化專業人才的特殊身份,“空降”南京雲錦博物館,“雲錦的文化底蘊吸引了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民族的文化之根,身為中華兒女便有守根之責。”
他同時擔任了雲錦研究所總經理,和雲錦博物館館長。雲錦研究所曾經為北京明十三陵等成功“還原複製”了70余件國寶級文物。一個有著如此功勳的機構無法盈利?讓人意難平,“我希望以自己十多年在海內外推廣陶瓷文化的經驗,為雲錦這一世界性非遺的商業化經營走出一條新路。”
簡名偉一到任便提出,“非遺文化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他認為傳統文化也要歷經粹練才能成就經典,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不斷創新,“創新是為了更好的傳承。”
以科技“破圍”
欲成其器,必先承其重。為了全身心投入雲錦事業,帶著破釜沉舟的勇氣,2021年初他將全家搬來了南京。
雲錦自古就有“寸錦寸金”之稱,一方面源於雲錦用料考究、織造工藝繁瑣、工期耗時,完全靠人的記憶來完成編織;另一方面,每一寸精巧的雲錦背後是傳承,凝結著手工匠人的無數心血,從紋樣設計、挑花結本、到造機、原材料準備、再到織造,每一步都極費精力。“孔雀粧花雲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從明朝詩人吳梅村的描寫中,也可以看出雲錦之珍貴,甚至僅限于皇家御用。
“但是雲錦不能僅陳列于博物館和櫥窗內,而應該是大眾可以感知的。”於是在簡名偉的帶領下,雲錦“不做龍袍”,而轉向了漢服,轉向了國風嫁衣。一件訂制的漢服嫁衣大約6萬起步,當然算是造價不斐,但是與耗時半年的工藝匠心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相比,堪稱“物有所值”。
簡名偉的發現不只如此,“雲錦面料的編織成形,如果用現代人眼光來看,就猶如計算機的二進位編程,這是我們老祖宗們的神奇智慧。”古老雲錦與信息科技的天然相通,為非遺科技轉化埋下了千年的伏筆。
他率領團隊深耕“非遺+科技”,破解了雲錦技藝科技轉化的“密碼”,2021年南京雲錦研究所註冊為高新技術企業。
“用科技手段降低織造成本,一方面繼續以傳統手工織品保持‘寸錦寸金’的品質,另一方面採用‘非遺+科技’的方式補足中端市場,打開了雲錦進一步産業化的大門。”雲錦研究所2021年當年便實現了扭虧為盈。
推新國潮“出海”
談到近幾年的博物館熱,簡名偉認為“體現了老百姓的愛國情懷和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在傳統文化復興、國潮興起的當下,南京雲錦必須要有更多作為。”
為了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吸引更多年輕人“種草”,雲錦研究所和博物館頻頻跨界,打造一波波具有“皇室血統”的國潮文化。
2021年,研究所和一款熱門換裝手遊聯動,參考雲錦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明代孝端顯皇后的龍柿蒂緞立領女夾衣,推出了一款雲錦端儀套裝,將非遺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之後歷時8個月織造,該套裝的實體版在南京雲錦博物館線下展出火爆出圈,吸引了大批年輕人關注雲錦。
“雲錦擁有皇室DNA,是追求精緻生活、life style的象徵,而且雲錦每一塊面料‘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通過提取文物上的紋樣,進行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二次創新,與各路一線潮牌和知名品牌推出聯名款,賦予雲錦“年輕化、潮流化的全新生命力”。
他還有一幅雲錦出海的宏圖,“響應總書記文化出海的號召,正沿‘一帶一路’推進雲錦文化行銷。”未來十年,他希望能夠助力解決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文化逆差”和“文化折扣”的現像,讓雲錦行銷海外,成為全球化品牌。
“兩岸的Z世代,是未來國家的棟樑,讓他們了解中華文化意義非凡。”為了更好推動兩岸文化融合交流,簡名偉在研究所組建了一個包括他在內的台灣3人文創小分隊,“我負責大方向,兩個台灣夥伴,一個在品牌部負責跨界聯名,另一個在做文創行銷。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讓更多青年重新審美中華文化。”
“台灣年輕人不要只留在島內,到祖國大陸來,才會發現天地之廣闊。14億人口基數對比2400萬,發展潛力不可同日而語。島內年輕人要勇於登陸發展,來到大陸才能張開視野,開啟不一樣的人生,遇見更好的自己。”簡名偉最後説。(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 記者 李昕)
相關新聞
- 2022-07-19湘臺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遇見兩岸“非遺盛宴”
- 2022-06-21龍泉青瓷:最是一抹青色動人
- 2022-06-20兩岸非遺“雲”交流 賡續中華傳統文化
- 2022-06-13教師熊輝:培養非遺文化的“翻譯者”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