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位台灣人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感懷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2-09-23 15:00:23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一顆顆流星在黑夜中劃出一道道微弱光芒瞬間即逝,一道道光芒代表著一位又一位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進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頗為衝擊和令人震撼的一幕。身為中國人,看到這一幕,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不久前,我有幸受邀參加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在南京主辦的第十五屆黃埔論壇。主辦方特別安排與會人員祭拜在南京大屠殺中遇害的同胞,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的母親是南京人,所以我在參觀紀念館時,內心分外沉重、激動。看到一幕幕、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史料、文物、證據,我無比沉痛、悲傷和憤怒,深刻地感受到母親和她的親人們遭到的苦難是我以及所有台灣人根本無法想像的。我問上蒼:南京人為什麼要遭受日本侵略者如此的蹂躪?!是什麼讓那些喪盡天良的侵略者如此殘暴地加害南京手無寸鐵的平民?!
第十五屆黃埔論壇在南京舉辦(圖為中國台灣網發)
我的母親生長在南京,她親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殺的慘劇,親身經歷了每天遭受日軍狂轟濫炸屠殺無辜的日子。每次回憶起日軍侵略者的殘暴行徑,她都會感到毛骨悚然。大屠殺的那些日子,年幼的母親幾乎每天都要跟著家人往防空洞裏跑,以躲避日軍的空襲。他們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因為誰都無法保證自己能見到明天的太陽。母親就是在這種充滿恐懼、惡夢不斷的環境中頑強地長大的。如今,母親已是百歲老人了,但是當年日軍侵華、同胞遭難的悲慘情景仍然揮之不去,講起南京大屠殺的慘狀仍然驚魂未定。她無限思念兒時的南京,卻又不願意回到娘家,因為她實在抹不去腦海中那段令人傷心的記憶,那是讓她們那一輩南京人永遠忘不掉的痛。
我小時候上學,從歷史課本上學習過南京遭受大屠殺的歷史,知道母親及所有中國同胞遭受過的那段苦難經歷,但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沒有機會親眼目睹歷史文獻、文物和證據,所以對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感受不是很深刻,加上日本右翼勢力一直試圖否認和掩蓋日本軍國主義的這段侵華歷史,台灣民進黨當局也甘做日本的走狗,配合日本右翼勢力歪曲甚至美化日軍的侵華暴行。在如此資訊不對稱、史料不完整的教育環境裏,台灣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及日軍的暴行一知半解,甚至心存質疑。儘管我們這一輩老人都深信那段不堪回首歷史的真實性,但畢竟沒有親眼看到過真實的文獻、文物、證據,也就無法感受母親和她那一代南京人的切膚之痛。
這次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補上了兒時歷史課上缺失的內容。看著擺在眼前這麼多血淋淋活生生的照片、史料、文物和證物,我對那段歷史有了深刻、真實的認識。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殘暴罪行是不容掩蓋和歪曲的,中國人民也必須牢記那段屈辱的歷史!相信一切有良心和良知的人在參觀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都會與我有同樣的感受,也都會從內心深處強烈譴責日軍的侵華罪行!
戰爭是殘酷的,犧牲的是百姓的生命。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可以以史為鑒。深究中華大地當年飽受日本軍國主義蹂躪的深刻原因,乃是由於當時的中國內部分裂,執政者腐敗無能。所以,兩岸的中國人都必須汲取歷史教訓,發奮圖強,自立自強,團結一心,努力促進祖國完全統一,儘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紀念館出口處,墻上寫著八個大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八個字説出了我想要對讀者們説的內心感受。我們兩岸中國人唯有齊心協力將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文明的國家,才能從根本上有能力保衛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子子孫孫不被外強欺負,也不懼怕任何強權。
如今,兩岸關係的發展處於歷史的關鍵時刻,相信我們台灣人必須也一定能夠做出睿智的抉擇。如果繼續選擇支援腐敗無能的民進黨——那個只為個人利益著想的黨、只會分裂兩岸的黨,那麼台灣的命運將走入死衚同。台灣同胞們,覺醒吧!要知道,我們今天選擇的結果,將決定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後輩的未來!(作者:台灣湖南商會會長熊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