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孔子故里 共探儒家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

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暨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尼山文物論壇9月26在山東曲阜舉行,來自中國孔廟保護協會、首都師範大學等組織、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孔子故里,共探儒家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陸進致辭時表示,儒家文化遺産是中國文物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提高保護利用水準,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價值挖掘和有效利用,應用科技創新手段,吸引社會力量參加,積極開展社會合作,發揮尼山論壇等平臺優勢,更好散發文物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賦能公共文化服務,服務精神文明建設,賦彩經濟社會發展。

 

“山東是文物大省,是儒家文化遺産資源大省,在中國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孫繼業致辭時稱,這次論壇以“儒家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為主題,目的是探索儒家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思路舉措,使其在傳播儒家思想、弘揚儒家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希望各位專家發揮專長、深入交流,積極分享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為儒家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提供有益借鑒。希望山東省內文物部門抓住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充分借鑒有益經驗,努力提升山東省儒家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水準,推動山東文物事業再上新臺階。”

 

“五千年中華歷史進程之指示,中華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響、最大貢獻者就是孔子。以孔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遺産正是這種影響與貢獻的文物遺存和歷史見證。”中國孔廟保護協會會長劉愛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孔廟在保護利用工作中仍然存在科研實力不強、活化利用形式單一等問題。建議有關部門搭建科研合作平臺,積極推廣儒家文物保護修繕的典型做法,成立孔廟保護專家委員會,指導各地孔廟(文廟)、書院開展修繕、展陳等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廣古禮展示、儒學講座、傳統體驗等公眾參與項目,進一步擴大儒家文化的影響。

 

據了解,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有儒家文化遺産546處,包括文廟327處,書院144處(有5處文物保護單位中含文廟、書院兩種類型),儒家名人廟祠、故居、藏書樓等其它類型80處。

 

據悉,本次尼山文物論壇是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暨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九場平行分論壇之一,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曲阜市人民政府、中國孔廟保護協會共同承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副局長王廷琦分別主持論壇上下半場。(中新網山東曲阜9月26日電  李明芮 梁犇 沙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