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寶島小謝”入職記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2-10-19 17:28:42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我在台灣台南讀了大學本科。本科畢業後,因為看好大陸的就業前景,我來到廣州讀研。我研究生主攻的專業是國際政治。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如果回台灣就業機會不多。經與家人幾次家庭會議商量,我決定留在大陸就業。
選擇在大陸就業的台灣青年謝建鋐
我讀研第三個學年時,大陸的秋季招聘開始了,各大企業紛紛向應屆生提出了自家的招聘需求。應屆生在大陸的求職方式與在台灣不同。在台灣,一般會拿到畢業證書後再去向招聘方投報簡歷(台灣稱履歷),經過面試來決定是否能夠入職。而在大陸,大企業一般會在應屆畢業生畢業學年的第一個學期,就開始舉辦大規模的招聘會,叫秋招。當然,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企業還會舉辦春招。
為了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供職,讀研三的上學期,我就隨著求職的眾多應屆生開始了左手撰寫論文、右手競聘秋招的之路。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著實過得充實。今天借著這篇小文,我想與讀者分享一下我的求職經驗。我的體會是,最好能在讀研時就看準一個行業,持續深耕,在這個行業裏的龍頭企業積累實習經驗,對這個行業形成自己的論點與看法,這在秋招競聘及面試的時候很有用。因為秋招面試時,應聘者一般都是初入職場的“小白”(沒有經驗,白紙一張),對行業沒有什麼深刻的理解,而你如果能夠談出對行業的了解與認知,就會比其他應聘者多了加分因素。
本文作者謝建鋐在上海
記得在秋招那段日子,我經常與不同學校的應聘者組成小分隊,線上上線下組織開展模擬面試以及面試後的復盤討論。這種群策群力、團結合作的方式,在台灣校園很少見。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非常有效。秋招結束後,我手裏握著7個offer(錄取通知)!我非常開心,向家人稟報喜訊。因為事先開過幾次家庭會議,再加上大家看好大陸就業市場,所以家人一致鼓勵我説:“去更大的城市闖闖吧,試試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我懷揣著家人的美好祝福,離開就學三年的廣州,隻身前往上海入職報到。
我入職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房地産公司。入職那天的情景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年7月11日,正值酷夏,我拉著兩大箱行李,滿身大汗地來公司報到。説實話,我剛從學校畢業,初入職場,身份的轉換本來就讓我有些手足無措,再加上我是臺胞,能否很好地融入公司文化讓我有一絲隱憂,還有就是擔心在廣州辦的臺胞證件來上海後會不會行得通。其實,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同事熱情接待了我,細心地指導我,幫我將在廣州辦理的台灣居民居住證更換成了上海派發的證件,以方便在上海購買社保。同事的熱情相助,讓我收穫了步入職場後的第一份溫暖。
謝建鋐就職的上海公司很快就幫他辦理好了上海的台灣居民居住證
在公司裏上班,同事們稱我“台灣弟弟”,或者叫我“寶島小謝”,讓我心裏感覺暖暖的。我生長在南方,到上海對我來説就是“北上”了。“北上”的我,生活上遇到很多不習慣:濃油赤醬的本幫菜,我吃不慣;天南地北的口音,我很難一下子反應過來;初秋濕冷的天氣,常常引得我噴嚏連連。另外,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換,我的心態一時難以適應;業務不熟練,更讓我産生絲絲焦慮。夜深人靜之時,我時常會自我懷疑,懷疑自己的入職選擇到底對不對。但是,我是幸運的,公司裏遇到的每一位領導和同事都是我的貴人!在他們的帶領與幫助下,初入公司的不安與生疏慢慢消弭,我很好地融入了公司的工作氛圍。有一次工作到夜裏了,我只能就近住宿。上海沒有集體供暖,同事擔心我夜裏著涼,下班後特地從家裏拿來一床棉被給我。當時我真的倍感暖心。我想對遠在台灣島內的父母和奶奶説:“請放心吧。我初入上海職場,雖然辛苦,但是這裡有著滿滿的人情味!”
現在,我正式入職已經三個月有餘。工作中的我,有過高光、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敗。我以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心境上遭受一些困擾是再所難免的,未來的我也一定會遇到其他方面的困難。但是克服這些困擾和困難的過程與辦法,將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積累的人生經驗。它們教會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處理困擾,如何邁向勝利與成功。周圍的人們給我溫暖、給我幫助,在很大程度上也助力我更好地進步和成長。這一切,就是我選擇留在大陸就業,決心到上海闖蕩的真正意義。(作者:謝建鋐 本文圖片均由謝建鋐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