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崑曲交流30年 大陸泰斗蔡正仁描繪新願景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11-14 16:35:1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互相學習、交流,共同唱好、學好崑曲,我認為兩岸都負有很大的責任。”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蔡正仁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顧兩岸崑曲交流往事,描繪未來持續交流的願景。
蔡正仁,1941年出生,上海昆劇團原團長,師承俞振飛、沈傳芷等崑曲名家,專工小生,曾獲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2年首次赴台灣訪問交流以來,他多次到台灣演出、教戲,奔走兩岸推廣崑曲,結下一段跨越海峽的戲曲之緣。
首次赴臺 掀起寶島崑曲熱潮
20世紀90年代初,大陸崑曲發展受到台灣崑曲愛好者的關注。1990年,台灣賈馨園等曲友組織“崑曲之旅”前往上海,看到上海昆劇團的演出大為驚艷。此後,台灣新象文教基金會許博允、樊曼儂夫婦向上海昆劇團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到台灣演出。
“我們當時也很想給台灣同胞演出崑曲。”蔡正仁對記者説。1992年10月,時任上海昆劇團團長的蔡正仁應邀率團赴臺,成為首個入島演出的大陸傳統戲曲劇團,在台北、台中、高雄、台南四地巡迴登臺。令他們意外的是,演出引來了熱烈反響。
隨後,浙江省昆劇團、江蘇省昆劇院等大陸院團陸續受邀訪台,在島內掀起了崑曲熱潮,愛好者和相關團體組織越來越多,兩岸崑曲交流愈發頻繁。
“台灣觀眾非常專注。凡是唱得好的、精彩的地方,台下始終有熱烈的掌聲。”回憶起多次赴臺演出經歷,蔡正仁至今對寶島觀眾的專業度印象深刻。
交往熱絡 與台灣曲友結下深厚情誼
自1992年赴臺演出後,蔡正仁每隔幾年都會到訪台灣,或率團演出,或授課教戲。在密切往來中,他與曾永義、洪惟助等台灣戲曲界人士成為多年好友。
不久前,被譽為“台灣戲曲研究泰斗”的曾永義在台北逝世,蔡正仁非常難過。“這幾年來,因為疫情關係,我們見面的機會少了,沒想到就這麼永別了。”
蔡正仁告訴記者,曾永義先生與他相識于兩岸崑曲交流初期,是“稱兄道弟”的老朋友。在蔡正仁看來,曾先生文學造詣很深,特別喜歡崑曲,對格律、唱詞、曲調等都很有研究。曾永義從台北帶領一批人到大陸訪問時,二人常交流。“能跟曾先生結交為朋友,稱兄道弟,我非常高興、也很榮幸。”
在兩岸之間,蔡正仁與台灣曲友共同推動崑曲文化的傳承。曾永義、洪惟助二人在台灣主持“崑曲傳習計劃”,包括蔡正仁在內的大陸崑曲演員多次抵臺教學,參與台灣人才培養。蔡正仁還曾出演曾永義創作的新編昆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曲聖魏良輔》,成為一段佳話。
同文同種 唱好崑曲是兩岸共願
2001年,崑曲被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2004年,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風靡海內外;大陸一些高校的崑曲課程講座近年廣受歡迎......這一擁有600餘年歷史的古老劇種,正煥發生機。
“‘崑曲的觀眾越來越老’這句話現在已聽不到,觀眾都是年輕人佔多數。”蔡正仁認為,隨著對教育、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如今兩岸越來越多年輕觀眾走進劇場,他們的欣賞水準、專業程度也越來越高。
在他看來,崑曲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兩岸這麼鍾情于崑曲,充分説明瞭兩岸同根,不可分割。“能夠把崑曲唱好是我們共同的願望。”蔡正仁表示,未來,相信兩岸交流活動會逐漸增加,年輕人要負起責任來。
這位年過八旬的藝術家還希望,待疫情形勢進一步好轉,能有機會再去台灣見見老朋友和學生,將得來不易的30年兩岸崑曲交流史延續。(完)作者 陳建新
相關新聞
- 2022-01-30台灣作家白先勇回拜崑曲演員俞玖林:把崑曲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 2020-11-03今天,我們該怎樣傳承戲曲瑰寶
新聞推薦
- 習近平離京赴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2024-11-13
- 習近平的拉美情緣2024-11-13
- 丁薛祥出席“加強早期預警,共築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會議並致辭2024-11-13
-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2024-11-13
- 國臺辦:樂見兩岸青年常來常往、走近走親2024-11-13
- 聚焦反“獨”促統 第十七屆黃埔論壇在廣州召開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