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新形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2-11-14 16:44:3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可見,兩岸文化交流能夠加深同胞間的彼此了解,增進情感交流,是實現心靈契合的重要通路。今年是兩岸開啟民間交流35週年。35年來,兩岸同胞一直在共繪文化“交流”“融合”畫卷,共書“心靈契合”文章。
近日,第十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在黃浦江畔的豫園花園如期舉辦。六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滬臺八景圖》(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精神引領。兩岸同胞肩負振興中華民族使命責任亦肩負傳承與繼承中華文化的重任,兩岸文化交流正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與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的抓手之一。應時代之變化和要求,兩岸文化交流不斷破解人為阻力,化解不可抗力,破風前行。在新冠疫情蔓延以及民進黨當局為謀取一黨政治私立惡意阻攔兩岸交流常態化發展的態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在中國人的超強智慧以及強大交流意願的支撐下繁榮程度不退反進。順應民心之所向,兩岸文化交流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兩岸民心相通,併為文化産業、企業及個人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與機遇。
35年寒來暑往,兩岸文化交流熱潮不斷。從兩岸文化發展實踐與需求出發,大陸方面不斷健全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機制及法制,同時注重調動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和發揮地域文化的作用。江蘇省實施了大陸首個促進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2009年以來,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先後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4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82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活動,增進了兩岸同胞感情親情和利益福祉,受到兩岸各界民眾的歡迎。
近日,“浙裏尋夢·遇見詩路”台灣大學生唐詩尋跡體驗營活動在天臺、縉雲兩地舉辦。圖為臺生領略天台山大瀑布的壯麗景色。(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兩岸文化交流承載傳統文化與新型文化的交互融合,提升中華文化的時代特色,用共同的歷史記憶喚醒民族情感,用中華文化的遺産抒發共同的家國情懷。以戲劇、歌舞、雜技、民俗、曲藝、文學、美術、音樂等傳統文化形式,組織匯演、聯誼、節慶活動,強化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礎;通過地域性特色的尋根謁祖活動,強化兩岸同宗同源的血緣聯結。大陸還組織了文藝精品、文物精品、藝術精品赴臺交流展演,以彰顯歷史、延續恢弘。兩岸在青春文創、在線經濟、元宇宙等新時代元素方面的融合,則體現開放創新的時代風貌。
兩岸文化交流彰顯深遠格局。兩岸文化交流發揮了跨域聯動效應,以文化合作為軸心,帶動教育、體育、科技、法律等多領域的交叉合作,使中華文化精神浸潤到兩岸社會的各層級各方面,推動文化産業合作與文化人才培養,使中華文化與同胞們的工作、生活深層融合,拓展兩岸文化交流上至“雲端”,下至基層,使文化交流與現代科技發展相契合,與基層需求相相容。
以“中華文化建設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華文化論壇11月13日在北京、台北及高雄以“雲會議”方式舉行。(中國台灣網 李柏濤 攝)
自1987年兩岸民間交流破冰以來,兩岸文化交流由無到有,由點到面,由單向到雙向,由互動到聯通,由交流到融合,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面向不斷拓寬,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這些都有利於兩岸共同繼承傳統文化、共享新時代文化,有助於兩岸同胞消弭隔閡、增進情感。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賡續與創新是一個長遠的主題。在新時代新征程,兩岸文化交流一定會迸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一定會以新風貌新姿態續寫兩岸文化傳承,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作者:李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