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彰顯台灣主流民意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2-11-30 14:15:38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11月26日,台灣地區基層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落幕,在已産生的21個縣市長中,民進黨僅獲得5席,此前民進黨執政的關鍵縣市桃園、基隆、新竹等均輸給了中國國民黨。
民進黨敗選現實的背後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完全背離了島內的主流民意。當民進黨心目中無視民眾利益時,民眾自然會用手中的選票懲罰民進黨。因此,台灣地區此次“九合一”選舉結果完全是島內主流民意對民進黨當局的否決。
要和平,不要戰爭
民進黨于2016年重新執政後,一直拒不接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拒不放棄所謂的“台獨黨綱”,而是奉行“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企圖用軍事手段對抗國家統一。為此,民進黨當局不斷拉升防務預算,2023年度的整體防務預算比2022年度增長了716億元(新台幣),編列5863億元(新台幣),增幅13.9%。
島內民眾深知軍事支出是“無底洞”,尤其是與大陸方面較量軍力,絕對是一個高投入、低回報甚至是零回報的領域。民進黨當局窮兵黷武地對抗大陸,不會給台灣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掏空台灣財政,拖垮經濟。更重要的是,民進黨當局的叫囂越倡狂,投入的資金越多,越會加劇臺海局勢的緊張,甚至把台灣帶入戰爭的危險境地。
愛和平,不要戰爭,是人類的共同心聲,台灣民眾同樣如此。島內多家民調結果顯示,80%以上的受訪民眾希望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希望台灣擁有和平發展的大環境。基於這一點,當民進黨當局企圖利用渲染臺海緊張局勢為自己拉抬選情時,台灣民眾只能用選票懲罰民進黨。
要穩定,不要動蕩
民進黨當局深知兩岸實力早已是天壤之別,若以台灣地區現有的軍力抗衡一個中國原則,無異於螳臂當車、自尋死路。但是,企圖謀“獨”的意識形態又令民進黨當局不肯善罷甘休。於是,民進黨當局把目光轉向外部反華勢力“挾洋謀獨”,同時在島內通過輿論工具大肆宣傳台灣與美日等關係取得了“新突破”。
台灣民眾心中自有一桿秤,他們親眼目睹民進黨當局鼓吹的種種“突破”其實都是花費了大價錢買來的。有臺媒報道,民進黨當局僅僅為了邀請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臺,就耗費了9000多萬元(新台幣)。島內民眾説,台灣財政收入是有限的,如果將這些錢用來發展經濟民生,用來照顧老人、看護兒童,豈不是更好?更重要的是,佩洛西竄訪台灣不但沒有給台灣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嚴重衝擊了兩岸形勢,嚴重破壞了中美關係,讓島內民眾生活得惴惴不安。
在此前多次選舉中,民進黨操弄“統獨”議題嘗到過甜頭,此次“九合一”選舉故技重施,再次煽動“抗中仇中反中”,無奈早已被台灣民眾看穿。島內民眾深知民進黨鼓吹的這一套,不是“愛台灣”,而是在“害台灣”。
要過好日子,不要過苦日子
民進黨當局六年來執政不力卻“權力傲慢”,無視民意民生,防疫抗疫工作漏洞百齣。據台灣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4月,台灣民眾的“痛苦指數”逼近7%,創近10年來的新高。
對於民進黨的執政無能,台灣青年群體感受最深。為了拉攏青年群體,民進黨下大力氣試圖將他們打造成“天然獨”和“同路人”,不斷地“畫餅誘惑”。但是六年來,青年群體的生活困境未降反升,20歲至24歲群體的失業率一直居於12%左右的高位,遠遠高於台灣地區平均3.8%左右的失業率。
對於民間疾苦,民進黨當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而利用豢養的網軍帶風向,對民眾網路霸淩,引發了民眾更大的怨恨和不滿。“下架民進黨”成為島內主流民意,“討厭民進黨”成為台灣最大的“黨”。在此次投票前,島內多家媒體就預測民進黨將遭遇“系統性崩盤”。
2022年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給民進黨當局敲響了警鐘。執政當局應該深刻反思,“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要符合主流民意,就必須正確對待兩岸關係,切實維護保證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者:鐘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