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兩岸經濟唯有繼續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2-12-21 20:49:03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在20日閉幕的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與會的兩岸嘉賓一致認為,三十多年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領域逐步擴大,産業分工合作關係更加密切,産業依存融合不斷提升,兩岸之間經濟脫不了鉤、斷不了鏈,唯有繼續加強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
近十年來,大陸出臺了多項惠臺政策和措施,不僅惠及臺商臺企,更是使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和最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在大陸投資項目總數達12.4萬個,增加了近45%。在大陸的許多臺企還增資擴産,僅今年在大陸上市的臺企就新增了9家,使在大陸上市的臺企總數達到58家。與此同時,兩岸貿易額大幅增長,由2011年的1600億美元增長到去年(2021年)的3200多億美元,翻了一番。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説,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大陸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從今年1月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到2945億美元,這充分表明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郭金龍説,兩岸經貿合作充滿動力和機遇,也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出席了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開幕式並致辭。劉兆玄説,由於新冠疫情不斷蔓延、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加劇、全球産業鏈分工態勢丕變,加上氣候變遷、通貨膨脹、俄烏戰爭等各種複雜多變的危機接踵而至,導致世界經濟格局嚴重不確定,阻擾了全球經濟的正常運作,也影響了兩岸産業的交流合作。兩岸如何攜手合作,逢凶化吉、轉危為安,考驗著兩岸産業的智慧和韌性。劉兆玄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深化雙邊經貿交流,拓展未來新興商機。二是加速數字綠色發展,推動産業創新鏈合作。三是協助拓展內需市場,積極掌握新的商機。四是落實各項惠臺措施,紓解臺商經營困難。劉兆玄還表示,許多臺商都希望疫情之後兩岸能儘速開放航點、增加航班,讓人員交流和貿易往來恢復正常,以便企業展開新的衝刺。
據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台灣地區的外銷訂單總金額為501.4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53.6億美元,下降23.4%,是連續三個月的負增長。台灣淡江大學財金係教授李沃墻分析了今年兩岸經貿數據,並説由此可以看出台灣對大陸經貿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如果兩岸關係一直無法修補,特別是民進黨當局不儘快改變目前執行的兩岸關係政策,那麼未來對台灣經貿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日前,台灣《經濟日報》舉辦了“2023年經濟關鍵字預測”票選活動,“韌”字以最高票當選。報社總編輯費家琪表示,這體現了台灣各界期勉經濟在多重不確定因素下能夠實現逆勢成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這為兩岸經貿合作提供了強大的信心支撐,也為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兩岸中國人是一家人,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只有團結起來,堅定不移地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才能更多造福兩岸同胞。(作者:左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