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期待兩岸交流很快迎來春暖花開”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台灣省人大代表曾力群接受採訪時説,新年伊始,兩岸交流出現新氣象。年初,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來大陸參訪,上海市臺辦副主任李驍東率團赴臺參加“2023台灣燈會上海展區”活動,這表明兩岸高層的交流已經開啟。同時,兩岸民間交流也趨於熱絡,台灣民間基層交流團陸續參訪大陸。曾力群説,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擋,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意願不可違。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兩岸情誼是分不開、割不斷的。我想兩岸交流很快就會迎來春暖花開。期待兩岸同胞攜手走入春風送暖、春花爛漫的階段。

 

“期待兩岸交流很快迎來春暖花開”

 

2022年5月11日上午,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辦。(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是做好兩岸融合文章的第一步。”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臺聯副會長兼秘書長陶駿説,浙江省是臺胞聚居的大省,對台資源非常豐富,擁有浙江•台灣合作周、兩湖論壇、杭(州)臺(灣)鄰裡節、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等一批有特色的兩岸交流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組織的活動,可以讓更多的臺胞更好地了解大陸。比如開展臺胞喜聞樂見的聯誼活動、邀請臺胞參與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課題調研、依託和合文化等資源使臺胞領悟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這些都能夠增強臺胞的認同感,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周琪是遼寧省臺聯會長。他説,在臺聯繫統工作了十幾年,切身感受到兩岸關係的變遷。2015年,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的歷史性會面,翻開了兩岸關係史上重要的一頁。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啟了大交流、大發展階段。可是,民進黨在島內上臺執政後,“台獨”勢力不斷挑釁,致使兩岸關係發生動蕩。民進黨當局還以2020年暴發的新冠疫情為藉口,設置種種障礙,阻攔兩岸之間的交流。所幸的是,經歷了幾年的曲折與反復,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深刻認識到,“台獨”勢力和反華勢力對“台獨”勢力的縱容,才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周琪表示,如今疫情逐漸消退,要儘快推動兩岸交通恢復正常往來。交通通了,人員流動起來,兩岸的文化、經濟等交流才能通,民心才能通。他説,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一定能再次迎來突破性發展。

 

“台灣青年願意把青春播撒在大西北,播撒在甘肅。”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告訴記者,祖國的西部地區已經今非昔比,那裏擁有豐富的資源,也是臺胞們個人發展的廣闊空間。在惠臺政策措施方面,大陸已經出臺了“31條措施” “26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等,給台灣同胞在大陸的立業創業提供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甘肅省高度重視改善營商環境,以利於招商引資;甘肅省還與大灣區的高新技術産業攜手,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至於甘肅省的發展前景,則依託于“一帶一路”,面向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廣泛的海內外技術合作。蔡培輝説,希望台灣青年能夠牢牢抓住這些有利的機會,到祖國的西部地區多走走、多看看,開拓個人發展的空間。

 

“期待兩岸交流很快迎來春暖花開”

 

蔡培輝説:“我是台灣省代表。凝聚台灣人民的智慧,反映台灣人民的心聲。我願做台灣同胞的嚮導,帶他們了解融入祖國大陸。春天來了,花要開了,希望臺商臺青趕快‘登陸’,讓夢想的種子在祖國大陸開花結果。在新征程上,希望兩岸同胞攜手前進,共同創造我們美好幸福的新未來、新時代。”

 

3月7日上午,外交部長秦剛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面對中外記者表示,對於兩岸來説,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作為骨肉同胞,我們將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兩岸一家人,我們相信,兩岸交流也很快會迎來春暖花開。(作者:如之)

兩岸關係吹來暖風 恢復正常交流往來是民之所盼

2023-03-02

冬去春來,兩岸交流也逐漸回暖。春節假期剛過,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就到大陸參訪。隨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台灣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理事長黃一成、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高雄市鳳山區誠意裏裡長劉啟芳、台灣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又分別率團而來,上海市臺辦有關人員也赴臺參訪進行城市交流。隨著兩岸各項交流活動的開展,兩岸同胞不斷感受到暖意,也更熱切期盼兩岸儘快恢復往來便利、交流熱絡的景象。

 

求和平、共發展是兩岸社會主流民意,而增進交流合作則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方。兩岸交流與合作“春暖花開”,是民之所盼,亦是民之所需。

 

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從持續推動“小三通”全面復航到發佈今年台灣高中畢業生可多渠道申請就讀大陸高校的政策信息等,不斷為廣大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充分釋放了誠意和善意,持續推動恢復、擴大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

 

反觀民進黨當局,卻仍以疫情為藉口阻擋兩岸交流,罔顧島內民意,不願撤除各種人為障礙。他們為一己政治私利,在島內不斷操弄“反中”“仇中”民粹,大肆阻斷兩岸交流交往,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引發島內各界強烈不滿。有島內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當局在兩岸交流回暖之時吹冷風,滿心政治算計。

 

心誠情至,春暖花開。我們呼籲民進黨當局,應採取務實措施為台灣民眾謀福祉,不要再人為設置障礙阻擋兩岸交流。

 

兩岸加強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任何勢力、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也無法割斷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裏事。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攜手共進,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文/張亞靜)

展開全文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3-03-09

從春天出發,向未來起航。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這是在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後程,今年兩會受到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

 

“春暖花開”“融合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高品質發展”“中華民族經濟”“台灣同胞福祉”……這些兩岸“熱詞”牽動著廣大臺胞臺企的心,更繪就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高品質發展的宏偉藍圖。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0浙江·台灣合作周項目簽約現場。(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大陸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帶動兩岸經貿合作提質升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

 

大陸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大陸市場對兩岸貿易關係的發展和穩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機遇。數字是最好的證明。從兩岸經貿發展速度看,2012年兩岸貿易額為1689.6億美元,而2022年兩岸貿易額增至3196.78億美元,10年間翻了一番。大陸穩居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島外投資第一大目的地。 

 

“大陸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光明,廣大臺商對在大陸紮根發展充滿信心。”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在2023年臺商新春座談會上如是説。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則表示,大陸發展潛力大、産業配套完整,臺商已有投資基礎,未來仍會以大陸為投資重點。

 

聚眾智之光以成其明,集眾才之能以成其興。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認真履行職責,為壯大中華民族經濟謀良策、出實招。

 

在加強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方面,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深圳市委會主委林娜今年提出建議,“要支持擴大經貿交流合作,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鼓勵承接台灣産業轉移,推動建立兩岸産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促進兩岸産業深度對接。”全國政協委員陳軍指出結合中關村發展實際,要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可借鑒中國台灣新竹科技園的相關經驗,並提出具體建議。

 

擴大兩岸經貿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兩岸民心所向、大勢所趨。過去三年,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和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等不利因素,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依舊紮實推進,兩岸産業合作不斷深化。取得如此成果的背後,一方面是大陸發展進步特別是經濟、科技實力等持續增強與大陸持續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廣大臺商臺企對大陸發展的信心與對大陸不斷落實落細同等待遇政策的肯定。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0年7月,“臺商一起來 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在廣東中山舉辦。(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不斷完善制度和政策 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

 

心如大地者明。無論臺海局勢如何風雲變幻,大陸方面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努力不停,兩岸民間交流合作不斷。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表述暖意撲面,誠意十足,讓廣大臺胞臺企倍感暖心,更添信心!

 

回顧近幾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台灣同胞福祉”被數次提及,這體現出祖國大陸對廣大台灣同胞利益福祉的深切關懷。大陸方面作出承諾,“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

 

“口言之,身必行之。”2018年以來,大陸先後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應對疫情支持臺企發展的“11條措施”,支持臺胞臺企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農林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政策措施。同時,大陸還出臺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等政策,並積極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指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就是為在大陸生活、生産、發展、工作等的台灣同胞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表述中提出“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讓我們感到非常暖心。

 

民之所欲,政之所向。每一條細緻入微的政策舉措都是大陸方面對廣大台灣同胞在大陸創業、就業、學習、生活等方面合理訴求的回應。祖國大陸對台灣同胞的關愛“實打實”“心貼心”,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在接受採訪時説,祖國大陸不會受外力干擾和影響,始終對和平統一抱有希望,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台灣同胞。大陸方面出臺這麼多的同等待遇政策,也是對台灣同胞的一種期望。

 

大陸一貫秉持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不會變,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政策不會變,為臺商臺企辦實事做好事的舉措不會變。越來越多臺商認識到,兩岸經濟融合密不可分,廣大臺商應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攜手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融合有溫度,發展有力度!聚焦兩會上的“兩岸時間”

 

2022年7月,“復興有我——在京台灣青年邊疆行”參訪團在內蒙古交流參訪。(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兩岸青年同命運共擔當 匯聚“復興有我”青春力量

 

十年前,台灣青年張博森懷揣夢想來到祖國大陸打拼。他積極參加民主黨派課題提案,參與執筆多個課題,助力完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推進臺胞在大陸享受居民同等待遇等,為臺胞融入大陸經濟生活、兩岸融合貢獻力量。

 

也是十年前,一位台灣青年來到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成畢業,他沒有選擇在科研院所和高薪企業停留,而是帶著在北大收穫的國際化視野和宏大格局,追隨父親的腳步紮根在四川大涼山區,從事鄉村振興工作。從北大博士到鄉村青年,臺青林書任堅信,大陸是一片廣闊的舞臺,臺青既能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價值,也能為祖國發展作出更有社會意義的貢獻。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像林書任、張博森一樣,踴躍投身大陸美麗鄉村建設、農業農村振興,用他們的智慧提升社區人文環境、服務民眾生活,在投身民族復興偉業中,放飛他們的人生夢想。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錶示,希望有一天,能看見這樣的願景,兩岸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年輕一代也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全國人民服務,為兩岸同胞共謀福祉。同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李興魁也指出,要開拓探索、創造條件,引導和鼓勵臺生、台灣青年等有序參與大陸政治生活。

 

萬里山河,東風浩蕩。全國兩會開啟新的征程,兩岸關係迎來新的起點。無論風雲如何變幻,無論挑戰如何嚴峻,只要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在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大道上攜手奮進,就一定能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文/張亞靜)

展開全文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2023-03-09

“對於兩岸來説,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這是3月7日上午,外交部長秦剛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面對中外記者説的一句話。這句話道出了兩岸關係的本源,也向台灣同胞發出了這個春天裏最溫情的呼喚:兩岸不分你我,兩岸同為一家。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美好的家園、和平的環境,需要兩岸中國人共同守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是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一以貫之的內容,也最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大陸珍視臺海這一兩岸共同家園,明確表示願做最大努力爭取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近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深切認識到“台獨”分裂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多次走上街頭髮出“要和平、反戰爭”的強烈呼聲。這充分説明,兩岸同胞都不願兩岸對抗,希望共創共享安寧生活。

 

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正因為台灣同胞是家人,大陸一直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深化,持續為台灣同胞謀利造福。特別是2018年以來,大陸相繼推出“31條”“26條”等惠臺措施,政策覆蓋領域越來越大,涉及方面越來越多,助力臺胞來大陸家園追夢、逐夢、圓夢,讓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有了更多參與感、獲得感、融入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未來,“中國人幫中國人”的務實之舉將會越來越多。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相信在兩岸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讓我們一路歡歌,坐著高鐵去台北,讓台灣鄉親説走就走,乘著飛機上武當”的美好願景,一定能夠實現,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必將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