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始終對臺胞臺企關愛備至”

“大陸始終對臺胞臺企關愛備至”

 

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農技站餐飲培訓室,參與大陸鄉村振興項目的台灣青年詹竣傑(左)在向長慶鎮青年演示美食製作。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回大陸近30年,能獲得這麼多榮譽,過去想都不敢想,這是來自祖國的關心關愛,我們都是惠臺政策的受益者。”作為湖北首位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的臺胞,武漢台資企業協會會長蕭永瑞對記者感慨道。

 

2018年,大陸出臺惠及臺胞臺企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5年來,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接連出臺,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越來越方便,享受同等待遇的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獲得感和融入感更強了。

 

“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

 

從産業、財稅、用地、金融,到就業、教育、文化、醫療,“31條措施”涵蓋領域與涉及部門之多、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可謂“前所未有”,生動彰顯了“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廣大臺胞臺商和島內輿論高度讚許相關措施“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

 

“31條措施”出臺不久,大陸各地各部門的細化舉措接踵而至。“福建66條”“上海55條”“江蘇76條”“湖北62條”“四川70條”……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全力保障惠臺措施落地生效。

 

“公司從2018年進駐湖北黃石開始,就一直享受當地‘真金白銀’‘真心真情’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臺光電子材料(黃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德南説。

 

“剛來的時候人生地不熟,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受到地方政府特別關照,園區有專門的項目秘書對接,並提供‘保姆式’的幫助,使得整個建廠過程非常順暢。”李德南説,公司享受到一系列政策、資金上的優惠,獲得補貼金額超過1800萬元。“最終公司一、二期總投資16億元,遠超原計劃投資額。去年6月,二期項目也順利建成投産。”

 

“大陸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舉措,是我決定留下發展的關鍵因素。”台灣青年黃柏翔在大陸金融行業發展多年,如今就職于北京一家央企。他告訴記者,在工作中,深深感受到大陸方面的誠意與溫情。“企業不僅為台灣員工提供了‘五險一金’,還有補充醫療保險與企業年金、探親假和帶薪事假等保障,和大陸同事享受同等待遇。更重要的是,大陸的廣闊舞臺為臺青成長成才、發展事業提供了無限可能。”

 

春風化雨顯真情,“31條措施”落實同等待遇,幫助臺胞在大陸放飛夢想。5年來,上千家臺企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數百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製造等專項資金支持。300多名臺胞獲得地市級以上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上萬名臺胞報名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中國文聯及其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迄今已吸收台灣地區會員82人。

 

“抓住機遇開拓事業版圖”

 

親望親好,大陸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從“31條措施”“26條措施”到助力臺企“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乃至臺胞個體工商戶新政,大陸接連不斷地出臺各項惠臺政策措施,給越來越多臺胞臺企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大陸惠臺政策越來越多樣和細緻,比如‘農林22條措施’的出臺,就給我們做農業的台灣人很多幫助,讓我們可以更安心地在這裡發展事業。”台灣高雄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生陳燕儒已紮根廣西10餘年,成為一名“新農人”。受惠于“農林22條措施”,陳燕儒的事業發展更上層樓。

 

“我1998年就來到大陸,屬於最早一批來大陸發展的臺商。”臺商林文禮説,20餘年在大陸多地打拼,感受到大陸惠臺的種種利好。林文禮近來落戶浙江仙居台灣農民創業園,打算借著惠臺政策的東風,發展大健康産業,助力大陸鄉村振興。

 

相較于設立公司,個體工商戶申辦只需1人,沒有註冊資金要求,納稅額也小,這種“輕騎兵”“漸進式”的創業模式十分適合青年發展。去年臺胞個體工商戶新政發佈,不少臺青積極把握機會、大展身手。

 

臺青邱智良在貴州貴陽定居發展十餘年,幾年前,他與母親一起創辦“寶島阿嬤”台灣私房菜餐廳。成功申領臺胞個體工商戶執照的他振奮地説,“國家對臺胞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也要抓住機遇,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版圖。”

 

“大陸始終對臺胞臺企關愛備至。”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説,各項政策措施助力臺胞臺企渡難關、創新機,真情實意令人感動。

 

“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臺青丁翊凱紮根大陸發展多年,如今在上海一家環保公司就職。得益於大陸出臺的各項惠臺政策措施,他在這裡工作生活越來越方便,職場路也走得越來越順。“台灣青年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最好的機遇就在大陸,因為大陸自始至終都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紅利與機遇。況且,這裡市場規模數十倍于台灣,也匯聚了全世界非常多優秀的人才,在這裡一定可以學到非常多在台灣學不到的東西。”他對記者説,未來將鼓勵身邊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尋夢,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集合眾人之力必是強大的。”2021年初,台灣青年潘柏銓發起籌組台灣青年公益聯盟,將台灣青年凝聚起來,組織了數十場防汛防疫、關懷老人、捐贈助學等臺青志願者活動。因為志願服務累計超1000小時,潘柏銓去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他也是全國臺青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現在我每年大概有1/3的時間,用於做各種公益活動。公益可以讓台灣青年更快地融入社會,也有助於回歸本心。”潘柏銓如今在浙江溫州籌劃創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兩岸融合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這些台灣青年做更多的事。兩岸同根同源本是一家人,我希望能通過實際行動,讓更多台灣青年認識真實的祖國大陸,相信這也是兩岸同胞的人心所向。”他説。

 

“大陸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通過給予同等待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這成為我們用實際行動做好兩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播者’,講好臺青在大陸發展的故事,進而相向而行、攜手並進的最大底氣。”黃柏翔説,隨著越來越多契人心、匯民意的舉措出臺落實,他對紮根大陸、築夢未來更有信心。

 

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平臺“華燦工場”合夥人、臺青李偉國説,作為“31條措施”等惠臺政策的受益者,我也會再接再厲,幫助落戶園區發展的臺青在大陸圓夢。“祖國是最大靠山。”他説,“兩岸青年應並肩站上大舞臺,用奮鬥的青春贏得共同的大未來。”(記者 張 盼 汪靈犀)

標簽:惠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