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平時出去吃飯聚餐

 

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桌上的菜吃得七七八八

 

有人就是惦記最後那碗主食眼巴巴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蔥油餅、醬香餅、千層餅

 

能把餐桌的氣氛重新激發

 

麵條、燒餅、水餃、泡饃

 

跟什麼都能百搭

 

一場久違的碳水盛宴

 

都需要主食收尾才能綻放心花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其實,要説這些年餐桌上的變化,主食的排序越來越靠下,“碳水開會”變得少了,菜蛋生鮮可比以前吃得多多了,餐桌上的食物種類更豐富了,很多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其實這些都得益於我們國家“大食物觀”的樹立和踐行。

 

那麼,究竟什麼是“大食物觀”?這和我們餐桌上的變化有什麼關聯?以前要吃得飽,未來我們怎麼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好?一問到底,來説説“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

 

什麼是“大食物觀”?

 

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中國14億多人口,每天一睜眼,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如何能讓中國人“夠吃”,還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樹立大食物觀”其實就是在人類未來食物的多樣化發展中,實踐出的一套中國方案。 在今年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樹立大食物觀”首次被納入“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的內容中。簡單講,“大食物觀”就是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主食越來越不"主"?副食越來越不"副"?

 

長期以來,中國老百姓的食物80%來自主糧,但如今,這一現象正發生根本性轉變。近年來,蛋、奶、果、蔬、菌等這些一直被我們稱作“副食”的食物,也逐漸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那麼,為什麼我們的主食越來越不“主”,副食也越來越不“副”呢?這和我們食物消費結構變化有很大關係,這也正是樹立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説到食物,過去更多是指稻子、小麥等主糧。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改善,老百姓每天吃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從主糧更多的轉向肉蛋奶、水産品、果蔬類等。現在,這些一直被我們稱作“副食”的食物,已經逐漸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 陳萌山:過去我們吃飯,主要是主糧,一大碗米飯或者一點鹹菜,一點辣椒。那麼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一小碗米飯很多菜,不僅僅是主食,副食老百姓要求更高。我們講直接消費的口糧,已經由1978年的人均248公斤,下降到目前的130公斤,所以副食也成為主食了。為了適應這樣一個新的形勢,總書記提出“大食物觀”。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 陳萌山:“大食物觀”,它的意義在於,就是不僅僅是要通過擴大食物來源,來確保我們食物的供給,以滿足城鄉居民的需求,來應對各種挑戰。同時通過合理的佈局,優化結構,來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提高農業發展的品質,使農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越吃越好的這樣一個現實需求。

 

如何向更廣闊的大自然要蛋白要熱量?

 

“色香味俱全”,當我們稱讚一道菜時,常常使用這樣的評價,背後考驗的正是不同食材之間顏色、味道相互搭配的功力。其實這一餐一食裏,“多元化”最能體現“大食物觀”,這就是要求我們“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碳水化合物不只來自水稻、小麥,還可以來自板栗;蛋白質不只來自畜禽肉,還可以來自魚蝦蟹貝和堅果、菌類;油脂不只來自花生、大豆,還可以來自山茶、核桃,還有榛子、杏仁、腰果等等都是優質的“森林蛋白”來源。中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的食品潛力,這都為日常飲食搭配提供了更多選擇。這些都是“大食物觀”中提到的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春季漁業生産展開 確保水産品有效供給

 

我們常用“山珍海味”來稱讚來自森林和海洋的食物有著獨特風味,在嘗鮮和加料之餘,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也可以提高著我們日常飲食的品質。水産品作為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在中國居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有數據表明,中國是世界漁業大國裏第一個實現了養殖産量超過捕撈業的國家,從1978年的養殖和捕撈佔比為2:8,現在已經變成了8:2,中國水産品總産量連續33年居世界第一。業內人士常説,世界上每三條魚就有兩條魚是中國人生産的。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動物蛋白,特別是優質魚類蛋白的需求,各地正在不斷改善漁業養殖方式,提升養殖品質,確保水産品的有效供給。

 

在位於山東即墨田橫島巉山灣畔的國信海洋牧場,養殖了6000多畝的單體三倍體牡蠣,每年春秋兩季,工作人員都要為它們清理吊籠附著物、更換寬敞的“新房”,保證牡蠣的口感和品相。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青島國信海洋牧場發展有限公司生産總監 沈智賓:裝新籠以後要控制的密度就像現在一樣,每層裏面現在只有七到八個牡蠣,一個是空間比較寬裕,第二它可以濾食的這個海水的量也會大幅度的增加。

 

據了解,整個養殖區域一共有1700台筏架,最大承載量可以達到800萬斤。除了分籠疏養的牡蠣外,隨著天氣逐漸回暖,成熟牡蠣也已經開始陸續出貨,每天出貨量3萬斤到5萬斤不等,年出貨量可達500萬斤。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今年新投放的生蠔卵苗正在繁育當中。在育苗廠內,已經附著了生蠔卵的扇貝殼被串成一串,每個扇貝殼上至少附著有7到8枚生蠔卵,養殖戶們要趕在五月份生蠔生長期到來之前,將新的生蠔苗全部“播種”入海。

 

遼寧黑島生蠔小鎮海上養殖作業負責人 李永明:投苗不僅僅依靠技術,還得依賴天氣與潮汐,生蠔苗在海裏生長大概需要九個月的時間就能進行分揀裝籠了。

 

名貴水産品價格如何越來越親民?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還得更進一步。不僅在養殖方式上積極探索,還能把價格降下來落到實處,真正實惠老百姓。比如有著中國“國魚”之稱的大黃魚,因其肉質鮮美、高蛋白、低脂肪,而廣受老百姓的歡迎。上世紀70年代,由於過度捕撈,野生大黃魚曾經一度瀕臨滅絕。如今隨著人工養殖技術的發展,大黃魚已經成為中國第一海水魚養殖品種。養殖戶們把這樣的大黃魚叫“半天然大黃魚”,相較動輒上萬元的野生大黃魚,這樣的“半天然版”在市場上一般賣200元左右。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中國水面資源豐富,通過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和深遠海魚類養殖,可以獲得數量可觀的優質蛋白,還可以緩解近岸海域的環境壓力。工船養殖,就是這樣一種特有的方式。養殖工船就像是一個在海上浮動的超大型網箱,可以行駛到水溫、洋流、氣候最合適的海域,以50米深海艙養、24小時不間斷海水凈化等一系列技術,為水産品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目前中國製造的大型養殖工船已經達到了10萬噸級別的載重量,這種級別的工船每年可以提供約3200噸的水産品,相當於一個查幹湖一年的産魚量。

 

現代漁業的"晶片" 水産品良種助增收

 

價格實惠了,老百姓餐盤裏的種類也增多了。在福建、江西等中國重要的水産養殖大省,相關部門正在加強水産品良種種源建設。

 

江西瑞昌是中國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品種最大、最重要的種源地。眼下,正進入四大家魚原種選育期。為讓魚苗更好成長,工人們正在對魚種進行分池養殖。

 

江西省瑞昌長江四大家魚原種場黨支部書記 宋相春:把同一年齡魚中的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分開,按照標準化養殖的密度,放到我們的標準池塘裏面去,也是一個選育的手段。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據了解,目前,江西瑞昌長江四大家魚種源地選育的長江四大家魚原種,每年供應出去,年産優質魚苗多達150億尾,滿足了中國二十多個省份,以及東南亞等國水産養殖的需求。充足的種源,鞏固了全國水産品生産量足價穩的良好形勢。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連江鮑魚是福建的漁業特色品牌,今年,連江縣加大了中國自主研製的鮑魚新品種——綠盤鮑幼苗的投放力度。

 

由於綠盤鮑大量上市,且品質、口感均優於海外鮑魚,目前,已經逐步佔領了國內大規格的鮑魚市場。今年,福建連江縣綠盤鮑投苗數,將佔到總投苗量的30%以上。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目前,福建省水産品育苗已由傳統的“兩藻四貝”發展到魚、蝦、貝等120多個品種。據統計,2022年福建全省水産品總産量862.4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産量548.9萬噸,居全國第一。水産品出口額85億美元,連續十年居全國首位。

 

國産水産品市場擴大 家庭消費比重增加

 

隨著中國水産養殖産業的快速發展,國産水産品的市場消費量不斷增加。

 

位於馬尾的海峽水産品交易中心是全國最大的水産品交易集散地,這裡總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匯集了周邊漁港以及全球的水産品,銷售網覆蓋全國。在這裡採訪時,記者了解到,魚、蝦、貝類、藻類四種水産品佔到水産品消費的前四位。

 

水産品經銷商:90%(水産品)都是本地産的,一般只有三文魚是進口的,別的都是本地貨。

 

不僅僅是在水産品交易中心,在福州的多家大型超市裏,記者也發現,國産水産品的銷量也在不斷增加。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某超市水産銷售負責人 劉亨榕:我們超市銷售的水産品,基本上都是國産的,進口的水産品除一些三文魚外,也沒什麼品種了。現在國産水産品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老百姓也非常認可。

 

劉亨榕告訴記者,超市的水産品除供給一部分單位食堂外,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被家庭消費者買走。其中,一些中高端海鮮産品的銷量增速很快。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産養殖産業這樣發展

 

某超市水産銷售負責人 劉亨榕: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我們中高端水産品消費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就以我們的鮑魚為例,以前一天就賣個十幾二十隻,現在一天可以賣個一兩百隻。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