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祖先的共同記憶 兩岸青年背著“福神”去尋根

追尋祖先的共同記憶 兩岸青年背著“福神”去尋根

 

兩岸青年在風雨中徒步尋根。 記者 劉深魁 攝

 

追尋祖先的共同記憶 兩岸青年背著“福神”去尋根

 

主辦方為象徵著福州和寶島台灣的吉祥物——阿福和阿寶揭幕。

 

追尋祖先的共同記憶 兩岸青年背著“福神”去尋根

 

兩岸尋根青年手牽手,走過福州“三通橋”。

 

擂鼓鳴鑼,行三獻禮,尋根隊伍出發了……

 

23日至27日,第二屆兩岸青年信俗淵源尋根之旅活動在福州、莆田、泉州展開,活動以“山海同行·相約福見”為主題,60多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及宮廟代表參加。在23日的啟動儀式上,閩臺青年們背著端坐有關公、陳文龍和媽祖神像的轎子,從福州臺江區的三通橋頭出發,朝著泉州通淮關岳廟,正式開啟了一場祖地尋根之旅,用行腳的方式重溫先輩們“唐山過台灣”的歷史記憶。

 

250公里,五天四夜,徒步的路很長,可在這群年輕人眼裏,“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飲水思源、尋根問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風俗。”來自台灣雲林的王廷維説,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尋根之旅活動。去年尋根路上身背“福神”遍覽八閩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收穫滿滿的他如今已把福建當作第二故鄉。今年的活動,他再一次早早報了名,希望通過直播尋根的方式給島內年輕人看,“我想告訴他們,福建是臺胞祖地,常回家看看”。

 

尋根路上,風雨交加,日夜兼程。雨水打濕了衣服,冷風吹迷了眼睛,腳掌磨出了血泡,可沒有一個人掉隊,大家懷著虔誠和感恩的心,在雨中互相打氣,將背上的“福神”綁得更牢,沿著福州倉山區、閩侯縣、福清市,一路向莆田、泉州行進。

 

“徒步進香在台灣非常盛行,很高興看到這次有很多年輕人參與進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這正是根脈認同的力量。我相信兩岸青年透過徒步進香的方式一起尋根、祈福,一定會融合得更緊密,關係也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台灣桃園中壢受鎮月老宮執行長陳德盛特地從台灣趕到福州參加活動,感覺“像回到家一樣”。

 

“兩岸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風,信仰的力量讓大家凝聚到一起,不懼風雨同向而行。”台灣桃園白沙屯媽祖聯誼會執行秘書陳玄豐説,閩臺擁有共同的信俗文化,福建有媽祖、保生大帝、陳靖姑、陳文龍等“福神”,希望福建和台灣能夠攜手開展更多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臺江區弘聖傳統文化交流服務中心、台灣桃園白沙屯媽祖聯誼會聯合主辦,福州萬壽尚書廟協辦,福州弘聖堂承辦。

 

福州市臺江區弘聖傳統文化交流服務中心理事長林志軍表示,兩岸青年用徒步的方式尋根,追尋祖先的共同記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兩岸掀起“福”潮,併為沿途的同胞祈福、送福。“以福文化為紐帶,加入創新、接地氣的元素,吸引更多的兩岸青少年關注參與。”

 

祖地尋根,相約“福見”。一路上,兩岸青年肩並肩,臉上喜洋洋,心裏暖洋洋,大家知道徒步的路雖有終點,可兩岸交流的路還有很長……

 

來源:福建日報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