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民進黨信口雌黃,但是抵不過真實的數據

先來看幾組真實數據:

 

1990年,第一家台資企業順昌紡織在江蘇省昆山市落戶。三十三年後的今天,這個“1”已經“裂變”到了5800多。據昆山市臺辦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昆山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5832個,其中2640個項目選擇持續增資。僅僅在最近三年,昆山市新批台資項目就達600個,增資項目179個,新增投資總額72.21億美元。去年,昆山市的GDP歷史性地邁上5000億元大臺階,整個昆山地區生産總值的30%、工業總産值的40%、利用外資的50%、進出口總額的60%來自台資企業的貢獻。

 

再看江蘇省臺辦官網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蘇州新設立台資企業98家,實際利用台資6.1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臺企數量增加6.5%,實際利用台資增加96%,新增總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臺企9家,合同台資6.4億美元,有38個增資項目的增資總金額為2.46億美元。

 

另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2年,臺商在大陸投資的項目由8.8萬個增加到12.97萬個,實際使用台資由570.5億美元增加到720億美元,先後有60家台資企業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民進黨信口雌黃,但是抵不過真實的數據

 

5月17日,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在京召開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旺旺集團駐京首席代表林天良連任常務副會長。他表示,新時代走過的十年,對於廣大臺商臺企而言,是共同成長和蓬勃發展的十年,不僅投資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也吸引著更多臺胞在大陸紮根。(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鮮活的數字與事實説明,三十多年來,廣大臺胞臺商臺企積極參與兩岸經濟合作與融合發展,在大陸廣闊天地中實現了更好發展。大陸一直是廣大臺商臺企投資的最大最佳目的地。在昆山開發區,佔地12.3萬多平方米的昆山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的新廠區已經全部竣工,現代化的廠房和先進的機器設備將成為六豐在大陸最先進的生産基地,這座智慧工廠生産的輪轂將從鑄造、加工、涂裝、下線等全程實現無人化操作。這就是成立於1992年的台灣六和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落戶昆山開發區已經三十多年了。“預計整條産線的工作效率將提升近50%,産能提升30%,實現全面降本增效。”六豐機械執行副總經理魏授桐高興地説,“我走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像昆山這麼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完備的供應鏈。”

 

面對事實,島內仍有媒體不遺餘力地炒作“昆山當地臺商有三分之一已撤離”的假消息;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也信口雌黃,説:“大陸經商條件已大不如前,同時已不再是臺企投資的最大基地”。可以這樣説,違背事實、無中生有,就是在睜著眼睛説瞎話;毫無操守、甘當綠營“傳聲筒”的臺媒,就是沒有遵守新聞職業中真實報道這條基本原則。上述兩者的目的,除了別有用心地“黑”大陸,就是在有意誤導台灣民眾。

 

民進黨信口雌黃,但是抵不過真實的數據

 

在近日舉辦的全國臺企聯新一屆會長、監事長就職典禮上,國臺辦主任宋濤勉勵臺商“觀全局、看大勢、謀長遠,把握大陸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發展”。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企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大陸經濟長期向好,在推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展現出超強韌性、巨大發展潛力和充分活力,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為臺商臺企提供了豐富的發展機遇。縱觀全球,大陸為臺商臺企提供各方面支持的力度之大,可謂“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日前,台灣“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在蘇州參會時接受採訪,他説,臺商絕對不能忽略大陸市場,因為台灣本身市場狹小。臺企要發展壯大,必須依託大陸市場,與大陸相互配合。有數據顯示,做為台灣重要的工商團體,“三三會”的成員企業中,八成以上在大陸投資。

 

在5月31日舉行的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將持續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為臺胞臺商臺企營造更好的發展、投資環境。大陸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會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作者:常濱)

社評:阻兩岸觀光交流 民進黨能得利?

2023-05-24

社評:阻兩岸觀光交流 民進黨能得利?

 

 

蔡政府阻兩岸觀光扯賴清德後腿,誰得利?(中評社 資料照)

 

大陸日前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居民到大陸團隊遊業務,讓台灣觀光業者振奮不已,卻立即被蔡政府潑了一盆冷水。臺“觀光局”宣佈,禁止旅行業者接待及組團前往大陸的“禁團令”還不會解除。  

 

台灣觀光業歷經蔡英文執政後陸客止步、新冠疫情重創出境旅遊,慘淡經營。過去3年已有許多業者不支倒地,存活業者也是靠官方補助才能勉強支撐至今。兩岸觀光不論是陸客來臺或台灣民眾赴陸旅遊都是臺觀光業者重要商機,2019入臺旅客1186萬人次創歷史新高,陸港澳客就佔了446萬人次。疫情前,台灣民眾出境旅遊,最熱門是日本,第二就是大陸,大陸團尤受台灣熟齡客的喜愛。  

 

疫後大陸重新開放台灣團客,為恢復兩岸觀光交流的第一步,若互動良好,後續陸客團或將接續開放。這是台灣觀光業界奔走兩岸的強烈期待,如今終於盼到佳音;之前不論是陸委會或臺“觀光局”都強調重啟關鍵是“須雙方同步開放”,未料大陸放行後,臺官方卻拒絕取消“禁團令”,稱要透過協議平臺溝通才開放,事情又卡住了。  

 

台灣觀光業者目前可以組團帶客人到全世界旅遊,唯獨陸港澳不行,之前有疫情理由,如今再不準就只剩下政治因素,此舉等於是拿著台灣人的飯碗做籌碼來施壓大陸必須出面協商。由於觀光産值可觀,最近包括台灣商業總會等團體與業界都大聲疾呼,要求蔡政府開放,官員仍鐵心堅持必須協商才能放行,讓業界十分挫折。

 

蔡政府在大選前這種強硬的態度,其實頗不尋常,明年元月就要投票,賴清德要贏必須擴大票源,爭取綠營基本盤以外的選票。依照往例,候選人選前都會籌組各種後援會,若依照目前觀光業對蔡政府卡兩岸觀光的反彈,賴清德能拉得到觀光業幾十萬選票?不緊張嗎?  

 

換從另個角度來看,兩岸如此兵兇戰危,觀光交流也可緩和兩岸關係,如果每天都有大量的大陸民眾全臺趴趴走,不是讓台灣人比較放心?  

 

大陸剛宣佈開放台灣團客,台灣觀光業界還在期待中,看看過陣子事情會不會有轉機,如果蔡政府真的鐵心不取消“禁團令”,讓業界從期待轉為絕望,賴清德應該很快就會有感受。觀光産業鏈含蓋範圍極廣,南台灣經濟較差,更需要觀光産業的挹注,也會衝擊民進黨基本盤。  

 

台灣民意基金會5月發佈的民調,20歲以上台灣人有4成2樂見民進黨繼續執政,4成7不樂見,這已透露出對執政黨深層的絕望,也是賴清德選情最大隱憂。國民黨確定由新北市長侯友宜出戰2024後,民進黨與賴團隊升高火力,每天猛攻,這種負面選舉有沒有效難説;但執政黨送不出牛肉,還擋民眾財路這對選舉的殺傷力肯定更大,激起的仇恨值鐵定更兇猛。

 

蔡政府官員在講“禁團令暫不解除”時,一副雲淡風輕,背後卻是幾萬人、幾十萬人的飯碗,他們的家庭還有他們的淚。  

 

蔡政府逆民意堵兩岸觀光將政治置於民眾利益之前,完全不在乎觀光從業人員嗷嗷待哺苦盼了多年,有多麼想掙脫苦日子出頭天。臺官方卡兩岸觀光,得罪太多人,民進黨也拿不到政治利益,這是在逼業界只好在明年元月投票拉下民進黨,爭取翻身機會。既然犧牲了民眾的利益,也換不到民進黨的利益,還扯了賴清德後腿,得利的是誰?(評論員 林淑玲)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看兩會:我們要為同心共創復興偉業努力奮鬥

2023-03-10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們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 ‘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 這段論述站位高遠,意涵豐富,向廣大台灣同胞發出了殷切呼喚,也讓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台灣青年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紮根大陸持續發展充滿了信心。

 

在大陸讀完研究生課程並選擇留在大陸工作的臺青謝建鋐説,政府工作報告説要“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這一點讓我深有感觸。我從廣州畢業後到上海工作。辦理入職手續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的廣州台灣居民居住證必須換成上海簽發的證件。開始以為很麻煩,沒想到,從我提出申請到拿到新證件,前後才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工作效率之高令我訝異。後來,我工作調動到了廣東,通過線上流程辦理異地醫保也特別絲滑。從這兩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像我一樣在大陸工作的臺胞,基本上通過現行的機制就能夠完美融入大陸的生活。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方向,我認為大陸後續會提供給台灣同胞更多意想不到的便民政策,給大家新的驚喜。

 

台灣青年看兩會:我們要為同心共創復興偉業努力奮鬥

 

謝建鋐在湖北恩施大峽谷感受大陸壯闊山水的鬼斧神工(本人供圖)

 

在上海社區工作多年的臺青簡敏安説,通過日常工作和生活瑣事,我深切感受到兩岸同胞之間血脈相連,也悟出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社區工作中,我看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居民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就不一樣,這讓我聯想到兩岸同胞之間存在思維差異也是很自然的。為了消除誤解和隔閡,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走訪對方的社區參觀、學習,來促進彼此了解。簡敏安還説,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在見證大陸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感受上海的現代化建設、大陸人民的熱情和友好、政府對臺胞的鼎力支持和幫助,等等。這一切讓我深感欣慰和感激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要努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部分的內容,我感觸良多”,在廈門工作的臺青黃愷嘉説,我登“陸”兩年來,工作重心一直是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講好兩岸同根同源的故事。去年,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沿著黃河流經的省份製作了100多期短視頻,幫助島內的同胞認識和了解大陸。與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一對照,我覺得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是有益於增進兩岸同胞感情、了解彼此的,所以心裏覺得非常振奮。未來,我會繼續堅持弘揚中華文化,在講述兩岸好故事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為兩岸融合貢獻力量。另外,以一個在大陸創業的臺青的身份來看,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對待臺胞的善意和提供的支持,比如兩岸民間接續不斷的參訪交流活動、各地方政府出臺的不同層面的惠臺政策、國臺辦設立的以民間信仰為主題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等,都是站在臺胞的角度考慮問題、照顧了臺胞的需求。

 

台灣青年看兩會:我們要為同心共創復興偉業努力奮鬥

 

2022年11月,黃愷嘉在第三屆海峽青商論壇上作主旨發言(本人供圖)

 

北京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在大陸創業多年的臺青鄭博宇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精準地表達了國家反“獨”促統的決心和意志。反“獨”促統是全體中華兒女的使命,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徹底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方案。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的“同心”這個詞,鼓舞著我們兩岸同胞擰成一條繩、合力乾大事。鄭博宇説,兩岸的每一個同胞都有這份責任,同心聚力參與到實現祖國統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來,一起共建更好的未來。(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昆山臺商群像:長住江南,此地心安

2023-05-15

華燈初上,江蘇昆山的“寶島又一村”慧聚夜市漸漸熱鬧起來。鱗次櫛比的紅磚厝、紅墻燕尾脊的閩南風情建築間,不少臺胞正逛夜市解鄉愁。黃河路上的台灣餐館裏,蚵仔煎、鹽酥雞、大腸包小腸等菜肴香氣四溢。兩岸顧客觥籌交錯、把酒言歡。“走胃”之外,每年定期舉辦的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賽、海峽兩岸青年花燈設計比賽等一系列以“海峽兩岸”為名的活動,更令兩岸同胞的交往走心。

 

昆山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5832個,其中增資項目2640個,投資總額693.54億美元,註冊資本358.78億美元。對於以昆山為家的近十萬名臺商臺胞來説,昆山更是一個讓他們感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精神家園。

 

今年一季度,臺企優德精密工業(昆山)股份有限公司的産值較去年同期相比穩中有升。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公司總經理陳志偉一直在忙碌中。2012年,陳志偉從台灣來到昆山,如今的他是“昆山的女婿,蘇州的勞模”。他所在的優德精密有兩項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被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重點骨幹模具企業”稱號,並主導參與制定了7項國家標準和1項國際標準,目前正積極奮戰第8項國家標準。

 

陳志偉説:“作為一家臺企能參與國標的制定,是大陸對我們信任的體現。如今,公司在昆山建設了新廠,並把總部落在了這裡,期待與昆山一道邁向更好的明天。”

 

在昆山的創業臺青中,李安東是一個傳奇人物。拒絕繼承父親的工廠、辭去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的職務,李安東選擇在昆山創立昆山潤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智改數轉提供幫助。

 

説到自己創業的底氣,李安東表示:“昆山對臺青很友好,在此創業能享受同等待遇;對相關政策不了解時,臺辦臺協會主動協助並幫忙聯繫、對接;遇到人才缺口時,政府會安排校企合作,與各大院校對接。”

 

李安東統計,創業以來,自己先後獲得了十多個獎項,但他最看重的,還是“昆臺融合三十週年高品質發展突出貢獻獎”。他説:“目前大陸臺企正積極進行智轉數改,公司大有可為。同時,客戶裏也有很多大陸企業,我們把一些台灣的先進技術引入,期望能助推兩岸企業相互協助,一道高品質發展。”

 

每次返臺探親,劉雅青的行囊都是滿滿噹噹的。她回憶,2006年自己剛到昆山時,各方面不太習慣,每次都要從台灣帶上一整箱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回來。“今天的昆山,什麼都能買得到,想吃什麼台灣菜都有,價格也很合理。現在是我回台灣時,要大包小包從大陸給親朋好友‘帶貨’。”

 

從曾經擠綠皮車、搭硬臥與大陸同事外出遊玩,到如今在昆山乘上高鐵便捷地通達各處;從曾經想吃台灣菜得自己動手,到指導公司的廚師參加台灣肉粽比賽拿下第一名。十多年來,劉雅青見證更參與了昆山兩岸同胞的相生相融。她介紹,自己所在的臺企昆山龍燈瑞迪醫藥有限公司一直專注于大陸的內銷市場,正保持著15%的年均增長率。劉雅青自己也參加了大陸的社保、醫保,期望繼續紮根這片土地,取得更多收穫。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昆山市臺協會會長孫德聰説:“大家經常説,昆山因臺企而興、因臺企而強。我認為,昆山與臺企是相互成就的。昆山成就了臺商的事業興旺,臺商造就了昆山的持續輝煌。在昆山就像是在台灣,‘此心安處是吾鄉’。”(鐘升)

展開全文

大陸臺企這十年:在大時代成就大夢想

2022-10-01

臺商林春福2012年3月開始在四川涼山投資種植油橄欖,十年間,種植面積從600畝擴大到2.5萬畝,帶動了當地6000余戶農戶脫貧奔小康。

 

“大陸是臺胞能實現夢想的福地。我70歲了都能創業成功,和兒子林書任在這裡找到人生價值,台灣年輕人來這裡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林春福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大陸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為廣大臺商臺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機遇。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接連出臺並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政策更好、環境更優。廣大臺商拼搏在大陸、奔走于兩岸,收穫了成果,實現了夢想,也對在大陸紮根發展有了更大信心。

 

大發展帶來大機遇

 

上世紀80年代末,臺商李慈雄被大陸發展潛力吸引,舉家到上海創業。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及良好的營商環境,他的事業從建築材料拓展至生活用紙、房地産等多個領域。

 

2015年,隨著大陸健康消費升級和養老觀念變化,李慈雄決定將旗下公司更名為“悅心健康集團”,跨足醫療、養老、康復産業。運營養老機構、輸出養老管理模式、建設綜合醫療機構……與大陸康養産業發展同步,集團事業穩健成長。

 

“過去十年,大陸大健康市場釋放大好機遇,我們得以分享巨大紅利。”李慈雄説。

 

上世紀90年代,臺商李瑞河來到祖籍地福建漳浦謁祖探親。一踏上故土,親切感油然而生。土親人親,風景獨好,他決定在漳浦創業。如今,李瑞河的天福集團已在大陸開設“天福茗茶”連鎖店逾1300家;2007年創辦的天福茶學院2012年“升格”為漳州科技學院,今年在校生將超過1.3萬名。

 

幾年前,李瑞河萌生了建醫院和養生療養院的想法。今年3月,佔地300畝的天福醫院建成投用,養生療養院、文化村正加快建設,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我始終堅信,大陸是最好的投資地。”他説。

 

近年來,福建省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推出允許自貿試驗區新設台資企業註冊為內資、支持台資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舉措。

 

從著手創業、搭建技術平臺到創立品牌,政府部門給予“創業導師”般的扶持,讓2012年10月成立的江蘇昆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少走了不少彎路,成長為知名數字化、智慧化企業。“創業像化學反應,要成功需要‘活化能’,大陸可以源源不斷提供催化的能量。”公司董事長趙宜泰説。

 

2018年以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同等待遇政策,今年3月又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設個體工商戶的行業範圍、地域,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條件更好、環境更佳。在有關部門積極輔導、支持下,在大陸上市臺企現已增至55家。

 

大陸臺企這十年:在大時代成就大夢想

 

2022年3月31日,臺胞陳玉喆來到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新華社記者付敏 攝

 

“過去十年,大陸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廣大臺商臺企是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表示,臺企這十年的發展,得益於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與引領,得益於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出臺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得益於大陸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善意。

 

大合作促進大融合

 

從農業小縣到台資高地,如今的江蘇省昆山市常年位居全國百強縣榜首。統計顯示,昆山市生産總值的30%、工業總産值的40%、利用外資的50%、進出口總額的60%來自臺企。

 

“昆山因台資而興、因台資而強。”昆山市委書記周偉説,臺商臺胞與當地市民攜手並進,共同見證昆山的跨越發展,合力書寫了“愛拼才會贏”的奮鬥畫卷。

 

這十年,昆山累計新增1588個台資項目、投資總額177億美元,在昆臺商平均每天完成15億元(人民幣,下同)銷售額、10億元進出口額、逾5000萬元稅收。目前,約10萬名臺胞常居昆山,與當地群眾水乳交融;昆山開發區矗立著閩南建築風格的慧聚天后宮,媽祖像前香火鼎盛。“此心安處是吾鄉”,許多臺商早已自許“昆山人”。

 

“臺商臺企在昆山獲得成功,也深度融入昆山。昆山的實踐,充分證明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互蒙其利。”昆山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孫德聰説。

 

大陸臺企這十年:在大時代成就大夢想

 

2022年9月8日,2022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在江蘇省昆山市周莊古鎮舉行亮燈儀式,本屆燈會以“花開並蒂 燈映兩岸”為主題。新華社記者楊磊 攝

 

十年來,臺商投資大陸持續增長。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2年,臺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8.8萬個,到2022年6月這個數字增至12.7萬個。近年來,有關部門積極引導支持臺商臺企參與“十四五”規劃實施,大力協助臺企轉型升級、拓展內銷,在支持東南沿海地區擴大對臺經貿合作的同時,在廣西、四川等地設立了5個兩岸産業合作區。臺商投資大項目增多、科技含量提升,並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

 

十年來,臺商臺企在大陸外貿、民生就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公益等領域均發揮了積極作用。2021年中國出口百強企業中,台資企業有30多家,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連續多年居於首位。由兩岸企業家峰會積極促成的一些重大項目落地投産,對鞏固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連結、助力大陸相關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彰化的莊久毅2014年從越南輾轉到廣西,成立廣西兩岸紅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寶島美人椒”。“回大陸創業,最大收穫是參與了國家脫貧攻堅行動。”他説,企業幫助當地民眾脫貧,自身也從中獲得了經濟效益。

 

2018年開始,莊久毅積極參與廣西崇左市天等縣扶貧攻堅工作,在全縣11個鄉鎮以“公司+農戶”方式,助力2800余戶貧困戶脫貧,企業種植基地不斷壯大。2021年,公司辣椒總産量達5000多噸,總産值逾5000萬元。

 

大時代追逐大夢想

 

兒子林書任在北京大學讀博期間,林春福沒給生活費,還讓他去賣橄欖油。為了更好銷售産品,林書任每個季度到涼山一次。

 

林書任記得,幾年前第一次到涼山是一趟漫長的旅程。先從北京飛成都,轉機到西昌,再從高速公路走到國道,接著走鄉間小道,等見到雞鴨豬羊懶洋洋走在路上時,忙著避讓的他一抬頭,老爹已在眼前。

 

油橄欖種植面積增加了,公路修到了村裏,花園工廠動工,父親在當地有了新朋友……每次來涼山,林書任都有新發現。

 

“要認識這個時代,就得到最基層。”父親的教誨引發林書任深思,他決定畢業後紮根涼山,於是北大博士成了“鄉村青年”。林書任在幫助父親做大企業的同時,投入涼山鄉村振興工作,組建了“春風新農人培訓中心”,每年計劃培訓5000人,幫助農民更好對接市場,還組織北大校友走進大山深處開展公益助學。

 

“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旺旺集團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説,旺旺在大陸事業不斷發展,也熱心公益,積極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兩岸中國人理應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今年5月,《國務院臺辦關於支持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若干措施》出臺。敏實集團、旺旺集團等臺企主動加快對接步伐,對浙江省山區26縣開展投資佈局,簽訂多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達35億元。

 

浙江還出臺多項政策舉措為臺商臺企紓困解難。截至2022年7月,累計為臺企減稅3.27億元。其中,通過臺企融資暢通工程為臺企提供150億元授信額度,推出臺胞專屬“臺融卡”服務,已累計發放3000余張。

 

“大陸率先與臺胞分享發展機遇的誠意善意,讓我紮根發展的決心更堅定。”杭州市臺協會常務副會長宗家泓説。

 

大陸臺企這十年:在大時代成就大夢想

 

2022年7月8日,在福清市城頭鎮湖美村的木瓜種植基地,福州一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員工高葉展示採摘的“台灣紅妃”品種木瓜。新華社記者林善傳 攝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表示,新時代非凡歷程中,廣大臺胞在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收穫了新成果、作出了新貢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將為臺胞臺商提供更大的機遇。

 

李政宏説,臺商臺企應把握大勢,堅定在大陸發展的信心不動搖,順勢而為,抓住機遇,再創事業新輝煌。(記者劉歡、潘清、劉巍巍、許雪毅、喻珮、劉恩黎、黃揚)

展開全文

昆山台資企業數字化轉型風生水起

2022-09-07

“智改數轉”“上星”“上雲”……記者近日在大陸台資高地江蘇省昆山市採訪發現,在當地政府引導和支持下,大批台資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提高智慧製造能力、優化信息化管理水準,數字化轉型風生水起。

 

走進環鴻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無線通訊設備生産車間,20多臺自動測試機依次排開,機械臂流暢運轉,24小時不間斷地將拇指蓋大小的無線通訊模組“送”入測試機臺進行檢測。

 

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一名熟練工人最多可同時操作6個測試機臺,如今一台自動測試機可同時操作8個測試機臺,24小時可檢測7000多片無線通訊模組,工人勞動強度減低,而生産效率和良品率大大提升。

 

環鴻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組裝和代工電腦、電子産品主板及通訊設備,2021年營業額突破50億元人民幣。總經理卓志祜告訴記者,企業2019年開始打造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以自動化、智慧化構建的新生産車間産能提升了近40%。

 

緯創集團旗下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2021年獲評全球“燈塔工廠”。企業實施智慧工廠建設與數字轉型策略,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平臺、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減少能源消耗49%、壓縮倉庫使用面積40%、提高物流效率60%。

 

2021年,緯創集團成立昆山緯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分享和輸出多年來在智慧製造領域積累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協助産業鏈企業降本增效。

 

昆山緯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泓任介紹,公司成立1年多來,累計提煉出符合製造業企業需求的數字化應用場景200多個,服務企業100多家。

 

近年來,昆山市聚焦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光電顯示和半導體等台資集聚産業,推動上下游台資企業成群成鏈“上雲”“上平臺”,整體提升台資主導産業鏈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昆山市已有69家台資企業開展了智慧製造診斷,188家台資企業實施了智慧化、數字化改造,11家台資企業“上星”“上雲”,51家台資企業提升了智慧製造基礎管理能力,投資改造總金額達54.37億元人民幣。

 

昆山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孫德聰説,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目前,該市累計建設5G基站5800多個,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建成“星火鏈網”骨幹節點,成立昆山市臺協會智改數轉賦能中心,持續釋放工業互聯網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助力台資企業轉型升級。 新華社南京9月6日電(記者劉巍巍)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