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語品讀|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8-14 11:12:54 | 來源: 央視網 |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將這一天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寓意深遠。
18年前,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18年來,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時代以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陸續提出並落地生根,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強調:“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雙贏。”
這段闡述言語質樸,但哲理深刻,彰顯出“天人合一”的中華智慧與兼濟天下的中國擔當,給人以深刻啟迪。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開宗明義,闡明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每個人既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也是受益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陜西延安梁家河的生態環境曾因過度開發而受到嚴重破壞,老百姓生活也陷於貧困,讓“我從那時起就認識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
“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闡明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發展的基礎,同時也蘊含發展的機遇,兩者相輔相成。
在福建工作期間,五赴長汀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成為習近平一貫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到中央工作後,習近平又兩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推動長汀縣完成了從“火焰山”到“花果山”的蝶變,構築了當地水果種植的優越生態條件。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雙贏”闡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品質發展並非對立關係,不能因為保護自然就放棄發展。
在浙江安吉余村,習近平首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指引余村的綠色發展步入“快車道”,繪就了“人在余村走、就是畫中游”的清新場景,而村民們也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富了起來。事實證明,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民生,改善環境就是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生態環境保護是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歷來看得很重”的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美麗中國成為執政理念,中國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準;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4.02%,綠意裝點著山川大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更是中國主張和中國擔當。
相關新聞
- 2023-08-11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它們被媽媽寵成寶
- 2023-08-11青藏高原時隔40多年再現特有珍稀魚類
- 2023-08-07可回收·新能源·高科技:成都大運會盡顯綠色風尚
- 2023-07-27福建生態補償重點流域帶動業興民富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