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巨型稻”豐收,可能“改變遊戲規則”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9-04 10:47:08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31日報道,中國的“巨型稻”雜交品種——能長到普通水稻的兩倍高——近日獲得豐收,其高産量可能使之成為中國政府鞏固糧食安全的重要工具。
據報道,廣西農民盧錫挽(音)今年種植了13.3公頃巨型稻,每公頃産量比往年增加約2200公斤至3000公斤。
巨型稻産量可比普通稻高出約30%。
這個巨型稻品種是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培育的,目的是增加每公頃水稻産量。其植株高度可達2米左右,具有高産、耐澇、抗病蟲害等多種優點。
在這一豐收消息出現的同時,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災害並影響收成,印度收緊了對大米的出口限制。
據報道,總部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喬哈爾·阿裏説,現在是時候承認雜交水稻是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的一種方法了。
據國際水稻研究所稱,雜交水稻是用不同的水稻品種雜交而成,使後代擁有上一代的特性。在一個育種週期內,多個理想特性可以被遺傳下去。它與轉基因稻不同。
據報道,2021年,中國農業農村部指出,將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來推進種業振興工作。
報道稱,自上世紀70年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以來,該領域一直是中國政府的關注重點。阿裏説,世界上大多數雜交水稻品種都是由中國品種培育出來的。
在典型生長條件下,雜交水稻品種的産量可能比普通水稻高出15%至20%。阿裏説,根據最近的農業調查,一些品種的産量可能高出30%。
他説,雖然中國的巨型稻“可能很大”,但重要的是它能否把增加的尺寸轉化為稻粒。增加植物高度也可能會帶來更長的生長週期和使用更多資源等挑戰。
中國媒體此前曾報道稱,一位農民種植的巨型稻産量是普通稻的1.5倍。阿裏説,如果這種情況能夠複製,它可能“改變遊戲規則”。
據報道,阿裏認為,氣候仍可能對這個品種在全球的推廣構成挑戰,不過,如果這種雜交水稻能夠在熱帶生長並保持産量優勢,那麼“採用它將是顯而易見的”。
相關新聞
- 2023-07-12全國早稻收穫過一成半 進度快於上年
- 2022-12-05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週期空間培養實驗
- 2022-10-31豐收有底氣 十年間中國育成950多個主導品種
- 2022-10-28數説豐收| 743.5公斤!內蒙古水稻單産紀錄刷新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