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78年前的今日是台灣光復,我們不能忘卻

78年前的今日是台灣光復,我們不能忘卻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市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中山堂舉行。自此,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當天,全臺民眾唱起《台灣光復紀念歌》,大街小巷回蕩著“張燈結綵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台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的歌聲。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在台北中山堂的廣場上矗立起了全臺唯一一座“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78年後,筆者站在台北中山堂前感慨萬千。

 

 

78年前的今日是台灣光復,我們不能忘卻

 

台灣光復

 

台灣光復意味著台灣同胞終於脫離日本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重回祖國的懷抱,終於能以身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但是,自1987年台灣地區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以來,伴隨所謂的“民主化”,無形中衍生出“台灣主體意識”並夾帶著“去中國化”下的“台獨”史觀,加之在“台獨”勢力的操作之下的選舉,如今又有多少台灣年輕人知道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呢?

 

台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對於“去中國化”教育下的台灣青年一代有非常大的感觸。特別是在談到台灣光復78週年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日子時,他語重心長地表示,這個重要的日子關係到台灣同胞的命運和台灣的歷史。過去多年來,台灣光復的歷史被島內一些政治勢力刻意淡化、抹去。民進黨等“台獨”分裂分子為了否定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的事實,將日本戰敗改稱為“終戰”。許多台灣青年和學生受到這些刻意操弄和“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對台灣光復有著錯誤的認知和陌生的疏離感。

 

吳昆財教授談到,如今,台灣中小學生很少有人知道台灣光復是哪一天,更沒有學生答得出台灣光復與台灣的歷史有何關係。因此,也幾乎遺忘了先賢先烈為台灣光復所作出的犧牲,以及在日據時期,有多少台灣同胞期待能夠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的懷抱。吳昆財教授認為,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78年前,台灣回歸祖國,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結果,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絕對不容抹滅和篡改。他深信未來有朝一日,重構台灣光復的正確歷史認知,讓當年台灣光復紀念歌再度傳唱於台灣的大街小巷之內。

 

吳昆財教授跟筆者談到,歷史教育是傳遞教導民族與家國的生存法則,讓學生知曉先民如何求其生存,更是文化與民族賴以永續存在發展的根本。作為一名台灣同胞,在台灣光復78週年這個重要日子裏,筆者期盼兩岸同胞都能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作者:吳勝熙)

紀念台灣光復七十八週年主題交流活動在武漢舉行

2023-10-20

中新社武漢10月19日電 (馬芙蓉 王靜)紀念台灣光復七十八週年主題交流活動19日在武漢舉行,兩岸高校教師、學生代表等100余人通過觀看圖片展、紀錄片,開展主題講座等方式,了解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的歷史。

 

此次主題交流活動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共同主辦。

 

與會人員現場參觀了“不屈與抗爭—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圖片展。展覽通過誓不臣倭、反佔領之戰、武裝抗日、殖民統治與教育、文化抗日、參加抗戰、回歸祖國等單元,展示了1895年割讓台灣至1945年台灣光復期間,台灣民眾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的鬥爭歷史。

 

全國臺聯文宣部部長武曉峰表示,台灣光復彰顯了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自2014年起,全國臺聯每年均會舉辦紀念台灣光復活動,近年來更是重視推進紀念活動走進高校、走向青年,就是希望激勵兩岸青年銘記歷史、攜手同行,做兩岸融合發展的踐行者。

 

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長期從事台灣抗日戰爭史研究。他表示,台灣命運始終與大陸緊密相連,台灣抗日鬥爭反映了台灣同胞愛國愛鄉的傳統,應當更多為兩岸民眾、尤其是青年所熟知。

 

“通過交流,對兩岸是血肉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來自台灣高雄的吳亦喬表示。吳亦喬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求學三年,不僅學業有成,還實現了創業夢。他表示,未來希望留在大陸,成為職業律師;也將發揮所長,成為助推兩岸和平發展的橋梁。(完)

展開全文

祖國完全統一才是對台灣光復的最好紀念!

2022-10-27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77週年紀念日,這是一個值得永久紀念的日子。

 

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敗被迫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軍民曾多次奮起反抗;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曾有數萬台灣人奔赴祖國大陸抗戰前線;台灣重回祖國懷抱後,廣大台灣同胞載歌載舞、奔相走告。

 

無數台灣愛國志士從武裝抗日到文化反日,從參與辛亥革命到回大陸投身全民族抗戰,用鮮血和生命守衛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台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光復紀念日是台灣地區的規定假日,會舉行隆重紀念活動。但在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期間,假日被取消,進而“光復節”被廢棄。蔡英文上臺後,臺當局不再主導慶祝活動。

 

台灣光復紀念日被民進黨當局刻意操弄和淡化,教科書中“台灣光復”被所謂“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取代,只強調台灣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絕口不提台灣回歸祖國的事實。更可惡的是,極少數“台獨”分子還刻意美化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這種企圖模糊中國收復台灣事實、割裂台灣與中國關係、美化殖民歷史的行徑,理應遭到兩岸人民的一致反對和唾棄。

 

正如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在紀念活動中所説,當年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先賢先烈堅持民族大義捍衛家園的英勇情操,為台灣同胞樹立了愛國主義的典範。當前,面對“台獨”勢力勾連外部勢力,妄圖破壞中國統一進程,我們要通過紀念台灣光復讓台灣社會更深刻體會到,只有完成祖國統一,台灣才算真光復。

 

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臺胞能夠看清形勢、分辨真偽、認清利害,與大陸同胞攜手同心,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把民族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深信,祖國完全統一才是對台灣光復的最好紀念!(文/石葦)

展開全文

謝蔭明:以史實批駁殖民意識,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

2021-10-26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週年,也是台灣光復76週年。25日上午,“共話民族抗戰史 同圓中華復興夢”紀念台灣光復76週年學術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會長謝蔭明在會上發言指出,我們今天紀念活動台灣光復76週年,就是要以史實批駁殖民意識,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喚起民族魂,銘記歷史,進一步激發兩岸同胞堅定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心和決心。

 

台灣光復是台灣同胞堅持抗爭的結果

 

謝蔭明説,什麼是光復?光復就是光榮的回復,台灣光復就是把日本侵略者趕走,台灣回家,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45年8月15日,中、美、英、蘇同時宣佈:日本宣佈正式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舉行,從此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台灣實現光復。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以後,日本霸佔台灣,台灣人是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被叫做“清國奴”。不管是上學、工作,台灣人地位都比日本人低一等。日本人在壓榨台灣、欺壓台灣人的種種作為,是台灣人民不能接受的。有壓迫就有反抗,日本佔領台灣共計50年零156天。在這期間,台灣人民一直沒有停止反奴役、反殖民的武裝鬥爭和非武裝的鬥爭,在這期間累計犧牲、受害的台灣人有65萬人之多,佔當時島內總人口的11%。

 

台灣光復是台灣島內的同胞為戰勝外來侵略、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統一,前赴後繼,進行可歌可泣鬥爭,為此不惜付出寶貴生命的結果 。

 

台灣光復是全國抗戰的成果之一

 

謝蔭明表示,台灣光復是中國人民共同抗戰的勝利成果,是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的偉大勝利。愛家先愛國,愛台灣是因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的抗戰是全國抗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七七事變後,島內的抗日鬥爭更加悲壯。如1938年在高雄等地發生了兩起反戰暴動,先後有400余人被捕、200余人犧牲。1939年因反抗日本殖民者‘拉軍夫’,600多名台灣同胞被殺害。台灣同胞也積極加入祖國的抗日戰爭。1939年,李友邦(台北人)在浙江金華成立了‘台灣義勇隊’,轉戰在浙、閩、蘇、皖的抗戰前線,直到抗戰勝利。

 

當然,全國抗戰的大形勢,中國軍民堅持持久戰,堅決抗戰到底不投降,是台灣得以光復的根本。台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沒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沒有台灣的光復。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紀念台灣光復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

 

謝蔭明指出,我們今天紀念活動台灣光復76週年,就是要以史實批駁殖民意識,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喚起民族魂,銘記歷史,進一步激發兩岸同胞堅定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心和決心。

 

抗戰勝利之後,很多年裏。每逢10月25日台灣光復的紀念日,台灣人都要唱光復歌、遊行慶祝。但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妄圖切斷台灣與大陸的聯結,很快規定取消光復節假期。以為這樣就可以“去中國化”,淡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台灣各方面的壓迫,甚至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

 

我們知道,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去留的問題,這是一個歷史上侵略與被侵略的問題,一個國家分裂與否的問題,一個涉及到國家主權的大問題。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海峽兩岸的同胞都要保存高度的警惕。

 

謝蔭明最後強調,今天,我們要不斷強調台灣光復的原因和重大意義,使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鑒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本次座談會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主辦,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北京和平教育基金會協辦。目的是為了紀念台灣光復76週年,持續促進兩岸交流與發展。(中國台灣網10月26日北京訊 )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