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臺青:甲辰龍年,我在北京過春節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4-02-19 16:57:46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我叫林冠廷,目前就讀于北京大學。甲辰龍年,我在北京過春節,逛燈會、看春晚,感受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除夕,我來到台灣會館參加臺胞過大年活動,大家一起寫福字、包餃子、貼福字,吃團圓飯。團圓飯中,必定有魚(象徵年年有餘)、全雞(閩南語中雞與家同音,象徵全家)、餃子(形狀如元寶,象徵富裕、團圓美滿)、發糕(象徵恭喜發財、步步高升)、蘿蔔糕(閩南語直譯是菜頭糕,象徵好彩頭),這就是中華民族一輩輩流傳下來的風俗與智慧,是中華文化的體現。
作者在北京首鋼園龍年古風遊園會,感受龍年年味與吉祥喜慶的氛圍(作者供圖)
聽大陸小夥伴們説,在除夕晚上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後才覺得是過年。每到春節前,大家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回家與家人們團聚,一起吃團圓飯、迎新春,吃完再一起看春晚。今年我也非常期待龍年春晚,尤其喜歡看相聲表演。相聲起源於中國華北,台灣地區也有相聲,而春晚的相聲總是能帶給兩岸人民歡樂與喜悅,今年的相聲《我要不一樣》用最淺顯易懂的詞句發揚中華文化,讓臺胞又回想起小時候在語文課學習到的詩詞,比如表演中使用到李白的《將進酒》,使人回憶涌上心頭。
春晚節目除了讓家人們坐在一起歡笑,也能帶給我們兩岸同胞共同的思考和理解,比如小品《那能一樣嗎》中就體現了家人永遠是我們能夠依靠的,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包容與尊重,家庭就是幸福的!頓時有感而發,就像大陸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為台灣同胞提供幫助一樣,充滿善意,期盼台灣當局能回應善意,兩岸同胞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最讓我感到觸動的還是小品《開不了口》,通過這個小品讓我們開始深思愛與肯定需要及時説出來,自己在內心想著對方是不知道的,需要及時通過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看完這個小品,我感覺陪伴家人與表達自己愛的重要性,一家人這輩子就這一次,應該倍加珍惜。想想2021年,在相關單位的幫助下,我和哥哥回到福建莆田,尋找到多年未見的親人,很是感動。期望台灣的青年朋友,抓住機會來大陸尋根尋親。人生一次,在海的對面有未謀面的親人。
隨著倒計時結束,看完春晚,守歲這個習俗也就完成了,在台灣地區,小孩守歲含有祝願父母長命百歲的意涵。到初一淩晨時分,與親戚朋友們互發祝賀短信,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都能平安順遂,身體健康。初一我來到了首鋼園三高爐南廣場的龍年古風遊園會,真切感受龍年年味與吉祥喜慶的氛圍,路上看到滿是人群,顯得特別熱鬧。我們先是在錢莊兌換了古錢幣,再用兌換的古錢幣請一位姐姐幫我們拓印了兩張年畫,拓印是東漢末年發明的,結合過年的元素,加上今年是龍年,這樣拓印出來的年畫,讓人愛不釋手。
北京石景山遊樂園的新春燈會現場(作者供圖)
逛完遊園會,我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地方——就是石景山遊樂園下午才開始的新春燈會,在這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晚上6點20分有打鐵花、舞火龍的表演,表演者技術精湛,舞龍人赤膊在寒冷的天氣演出,讓觀眾們驚嘆,整個廣場上都圍滿了人,我看到不少家庭中的父親把自己的孩子高舉到自己的肩膀上跨坐,享受著幸福時光,場面溫馨圓滿。看完表演,正是花燈好看的時候,我一邊欣賞美妙的花燈景色一邊往回走並與花燈合影了一張。
過年是兩岸同胞每年一度的盛大文化習俗,團圓更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最大的願望,與家人們同聚一堂,一起吃頓團圓飯,就是最能夠滿足我們的方式。我也相信兩岸同胞只要攜手同心,定能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者:林冠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