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近期,“新質生産力”成為廣受關注的熱詞。新質生産力將強勁推動大陸高品質發展,也將為臺商臺企發展、創新創造難得機遇,為臺胞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廣闊舞臺。近日,多位臺胞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正在積極關注新質生産力的相關內容,對在大陸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3月下旬,“英雄城市·櫻花之約”漢臺經貿交流活動在武漢舉辦。活動中,記者採訪了全國臺企聯副會長、合富醫療集團董事長王瓊芝,她表示:“發展新質生産力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利好,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我們企業致力於以科技及服務模式雙創新,為醫院提質、增效、賦能。新質生産力所強調的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談到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時,王瓊芝説:“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注重提升産品和服務的品質,我們公司也一直在積極推進智慧醫療,為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品質和滿意度作出貢獻。政府對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支持和推動,將為我們提供更多應用高新技術及儀器創新發展的機會,這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技術水準和市場競爭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參加“英雄城市·櫻花之約”漢臺經貿交流活動的嘉賓們在武漢大學合影(攝影:王毅)

 

深圳臺商協會龍華聯誼會副會長、深圳市易晨虛擬現實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林星宇表示,政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會極大地鼓勵和促進企業在新産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上的投入與嘗試,也為企業帶來長遠的發展動力。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的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更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臺商臺企必然是參與者、貢獻者,也必將是受益者。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前景光明。

 

“就我所從事的醫療行業來説,大陸擁有龐大的醫療市場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台灣具備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兩岸合作可以實現資源的互補,也可以共同研發新的技術和設備,共同促進醫療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期待兩岸的企業在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領域開展更多合作,共同推動上中下游産業鏈的創新發展。”王瓊芝表示,“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來到大陸投資興業,與大陸企業共同推動兩岸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增進了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情感。”

 

林星宇説:“我們公司在利用元宇宙技術助力先進製造發展領域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加之大陸大數據産業基礎紮實,這為兩岸企業的合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市場基礎。兩岸融合發展不僅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多投資和創業的機遇,也讓臺企能夠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共享發展成果。”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致力於為臺胞到四川實習、就業、創業提供服務的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總經理郭弘揚觀察到,近幾年台灣科技界、金融界的青年來大陸發展的意願明顯增強。他表示,“今年兩會將發展新質生産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覺得這會吸引更多相關産業的台灣青年來到大陸發展。”郭弘揚介紹,大陸有非常完善的産業基礎和配套設施,台灣青年可以依託這個基礎,做一些高新技術的嫁接或創業。“最近我們園區進駐了一位台灣青年,他從台灣清華大學畢業後,在大陸的顯示面板工廠做工程師,現在自己出來創業,用面板的技術做燈具和護眼檯燈。他把燈具這樣一個傳統的行業結合自己的高新技術,做出了一個有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創新産品。”郭弘揚説,“這位臺青把他的技術和想法通過深圳成熟的生産線,很快就做出了樣品,非常方便,成本也較低,這就是在大陸創業很有優勢的地方。”

 

兩岸青年有各自的優勢,在祖國大陸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進程中,兩岸青年也有著更多合作創新的空間。在復旦大學光電信息專業就讀的台灣學生薛博恩説:“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進程中,我看見了更多屬於台灣青年的機遇。臺青在生産鏈的創新、綠色化等方面的觀念上較有優勢。兩岸青年有著許多共同點,在面臨相同問題的處理時又有著不同的切入點和角度,因此兩岸青年可以取長補短,在發展新質生産力帶來的新的就業創業機遇中,通過合作和思維碰撞,産生更創新的點子和辦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陸的廣闊天地是臺胞施展才幹的沃土,在祖國大陸以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臺胞大有可為。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兩岸人才互學互鑒,台灣同胞應搶抓新質生産力發展機遇,積極投身兩岸融合發展。(作者:霍建陽 常濱)

臺青觀兩會: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促進兩岸關係意義重大

2024-03-12

“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同為炎黃子孫,唯有透過各領域的不斷交流,促進文化、精神層面的全面融合,方能在今後的兩岸關係發展中繼往開來,彰顯華夏底色。”在廣州讀完碩士、目前在福建平潭工作的台灣青年謝建鋐對記者説。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許多台灣青年對此深有感觸。

 

臺青觀兩會: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促進兩岸關係意義重大

 

謝建鋐遊覽廣州蓮花山,感受嶺南丹霞地貌的神奇(供圖:謝建鋐)

 

謝建鋐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是中央對臺工作延續性的表現,也為去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裝載上一部助推器。謝建鋐説:“以我自己為例,目前在福建就業,以日常的科研工作開展來説,我享有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有申請省級課題立項的資格,能爭取到科研經費,開展自己的研究計劃。”

 

出生於台南市的魏暉倪是一名音樂唱作人、青年演員。2016年,她來到大陸。演戲、繪畫、主持、拍VLOG……在祖國大陸的廣闊舞臺上,魏暉倪發展得越來越好。2023年,她創作並演唱歌曲《我在富春山居圖裏等你》《給你再見我一次的機會》《逆風飛翔2023》。在甲辰龍年到來之際,魏暉倪與大陸歌手李婷婷攜手推出新曲《不散》,用普通話和閩南話深情演繹兩岸同胞骨肉深情,播出後在兩岸引起了不小的共鳴與反響。魏暉倪説:“2023年對我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我在諸多文化藝術作品中,見證了兩岸青年攜手並進的美好。”

 

臺青觀兩會: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促進兩岸關係意義重大

 

台灣青年歌手魏暉倪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上身著蒙古族服飾敬獻哈達(供圖:魏暉倪)

 

這些年,魏暉倪深度探訪了大陸許多地方,在海南文昌看“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在內蒙古大草原騎著摩托車趕馬群,在福建湄洲島放天燈過中秋,在浙江龍泉看青瓷冰裂紋……她將這些美好的體驗通過自媒體的方式在兩岸傳播。魏暉倪説:“期盼看見兩岸同胞彼此走近、相愛相親”。

 

2019年到上海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青年蔡孟軒告訴記者,在上海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他親身感受到大陸的飛速發展,這裡絕不是有些台灣媒體與網絡上所説的充斥著負面、刻板印象。自己在兩岸邁向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從觀光客、陌生人的角色,逐步轉變為融入者和講述者,繼而成為兩岸民間融合發展的實踐者。蔡孟軒説:“兩岸之間唯有真誠交流與溝通,才能更為深刻地認識彼此。”

 

臺青觀兩會: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促進兩岸關係意義重大

 

蔡孟軒在上海展覽中心(中蘇友好大廈舊址)前留影(供圖:蔡孟軒)

 

蔡孟軒認為,當前更應加強兩岸民間各個維度的融合發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打開視野方有思考。當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具有“兩岸觀”的人越來越多,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就能走得更遠、更深、更廣。這對於當前的兩岸關係來説是一件好事。期許能有更多具有“兩岸觀”的台灣青年實踐者來到大陸,了解大陸。

 

去年的中秋節,在台灣屏東長大的影視人邱慶齡到廣東蕉嶺尋祖。“這裡的鄉音讓我覺得很親切。我把台灣和蕉嶺的族譜一核對,才知道自己是丘逢甲的後代,祖上是丘氏第十六世代去了台灣。這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根脈相連的親情。” 邱慶齡于2011年“登陸”湖南衛視,從事綜藝節目製作工作。在福建打拼時,他遇到了現在的妻子,成為了一名福州女婿。多年來,邱慶齡涉足綜藝、影視、自媒體、網絡直播等賽道,通過多個新媒體平臺分享自己在大陸生活、工作的點滴。他還幫助很多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受到很多台灣年輕人的歡迎。

 

臺青觀兩會: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促進兩岸關係意義重大

 

邱慶齡在大陸參訪互聯網公司(供圖:邱慶齡)

 

邱慶齡對記者説:“我來大陸就業創業,也成家立業。我想通過努力,把自己變為一扇可視化的、生動立體的‘窗’,讓更多台灣青年通過這扇‘窗’看到真實的大陸,尋找到自己在大陸發展的平臺。兩岸本就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覺得唯有融合,大家才能共贏。我希望兩岸民眾能團圓圍坐,把握髮展的機遇。”(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2024-02-23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紅旗E-HS9車型(2021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 攝

 

龍年新春之際,多家中國車企發佈新年産銷數據:2024年1月,中國一汽銷量突破29.68萬輛,同比增長54.2%;東風汽車銷售汽車27.4萬輛,同比增長120.2%;吉利汽車集團銷量為21.3萬輛,同比增長110%;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20.1萬輛,同比增長33.14%……

 

汽車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今天,全球每銷售3輛新車就有一輛是“中國造”,平均每10輛電動汽車中就有6輛車的電池來自中國。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中國在全球汽車製造賽道上的“換道超車”,正是中國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的新作為。

 

在吉林長春,一汽紅旗製造中心繁榮廠區內,工人正在加緊趕制出口訂單。中國一汽2023年整車銷量336.7萬輛,同比增長5.1%,自主品牌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海外銷量快速提升。

 

“一汽牢牢把握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多功能集成化等汽車産業發展趨勢,全力突破了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技術成果,為中國汽車産業的創新發展增添動力。”一汽集團研發總院院長王德平説。

 

在關鍵行業、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的同時,中國各區域發展也更加均衡。2023年,中國的GDP萬億城市“大家庭”再度迎來“新面孔”:江蘇常州、山東煙臺GDP突破萬億元,使萬億級城市數量達到26個。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溧陽市合作成立的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致力於先進儲能技術産業化,這是研究中心的外景(2023年2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常州是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後,江蘇的第5座“萬億之城”,打造新能源産業是其成功秘訣之一。

 

數據顯示,常州新能源産業産值超7600億元,動力電池産業鏈完整度達97%。日前,江蘇省印發《關於支持常州新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支持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

 

作為經濟強省,江蘇2023年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數達91.9,位居全國第一,常州的突圍展現了地方不斷構建新發展格局,依靠製造業集群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釋放增長潛力的成績。

 

不僅萬億城市擴容,中國一些原有的萬億城市也實現進階:重慶GDP突破3萬億,杭州、武漢實現從“1萬億方陣”到“2萬億方陣”的跨越,寧波、青島、無錫、濟南、南通2023年經濟增速超過全國GDP增速……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23年,中西部直轄市重慶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定位為“一號工程”,相關重大項目有序推進,渝昆高鐵川渝段進入全線鋪軌階段,成渝中線、渝西、渝萬、成達萬等高鐵項目進展順利,重慶新機場選址獲批。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這是2023年9月20日拍攝的建設中的永川南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當前,重慶已牽頭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3+2”省區市攜手共建新格局,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功能持續強化。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框架下,整合川渝兩地資源打造中歐班列(成渝)品牌,累計開行量居全國首位。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地方高品質發展。在吉林,2023年該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提質增效;在重慶,當地累計創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8家、國家單項冠軍企業13家……

 

中國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以科技創新作為動力引擎,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注入動力。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認為,中國各地部署發展新質生産力,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在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將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參與采寫:陸華東)

展開全文

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看對臺工作重點

2024-03-07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這部分雖然只有短短兩句話,與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相比,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在變與不變之間,可以看到中央對臺工作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更能看到中央根據當前國際形勢、兩岸關係、島內政局變化做出的有針對性的調整。

 

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看對臺工作重點

 

一是大陸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非常清晰。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這句話連續幾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明大陸對臺政策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方略一經確立就在落實,並且持續不斷地推進執行。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這是長期以來對臺工作不變的目標。

 

二是明確提出對臺工作的底線、原則和兩岸共同政治基礎。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依然明確提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這一連續多年的表述,顯示對臺工作的基本原則立場仍在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報告提出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前提就是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這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共同政治基礎。

 

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看對臺工作重點

 

三是要求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發佈,對於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意見》是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有利於幫助臺胞臺企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更廣發展空間,更好參與大陸高品質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增進兩岸同胞福祉,這充分説明融合發展是雙向的,是互惠互利的,對實現兩岸同胞共同發展、促進心靈契合都有好處。“深化”二字指明瞭2024年兩岸融合發展工作的重點,將向全面建成融合發展示範區、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而努力。

 

四是加入“堅決反對外來干涉”。這説明“台獨”勢力和外來干涉勢力興風作浪、挑弄是非甚至碰觸底線的可能性還會繼續增加。然而,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台獨”勢力和外來干涉勢力不要指望中國會因外部施壓而在維護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有任何退讓。如果心存僥倖,進行挑釁,大陸必將採取強硬措施。

 

2023年和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涉臺部分保持了一定的戰略連續性,也體現出策略的適時調整。這些變化既是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積極響應,也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系列政策調整和戰略佈局,展現了大陸在處理台灣問題上的智慧、決心與遠見,必將推進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全面落實,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作者:朱松嶺,係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展開全文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2023-12-26

平潭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是福州市轄縣。平潭俗稱“海山”,又名海壇,以其主島海壇島在海上遠望如壇而得名。又因海壇島形似麒麟,故雅稱海壇島為“麒麟島”。海壇島上最高峰君山常年有嵐氣氤氳,故平潭也稱東嵐山,別稱“東嵐”,簡稱“嵐”,故平潭又稱“嵐島”。平潭東面距台灣新竹僅68海裏,是大陸距台灣最近的地方。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平潭68海裏景區

 

根據文獻記載,明代時,平潭(當時稱作海壇)為鄭成功之子鄭經率部退守台灣島沿線的第一站,也是清康熙年間施瑯于澎湖擊敗鄭氏政權、收復台灣統一版圖的軍備補給站。而後的清朝中葉,嵐臺兩地建立起班兵輪換戍防機制,兩地留下了許多交往密切的遺址。我老家台南安平就有一處換防官兵所建的會館,名喚海山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它無言地記錄著海峽兩岸割捨不斷的歷史文化淵源。

 

平潭縣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行“政區合一”(行政區和實驗區)的管理體制。我在台灣本科畢業之後來到大陸廣州攻讀碩士。碩士畢業後,通過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才引進政策,我來到了實驗區屬事業單位擔任教師,目前擔綱研究兩岸海防史的階段性任務。我給自己設立的中長期目標是建設系統的對臺特色課,包含臺胞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專題、兩岸鄉村振興研究等。期望我的加入,能助力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對臺科研開啟一扇新窗。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平潭金井片區金融産業大廈

 

 

縱觀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進程:建設階段、深化階段和示範階段。最開始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然後不斷進行實驗區定位的深化與探索,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摸索出各方能接受的新路徑,最終起到示範性作用。現如今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已有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進程已從建設階段邁入深化階段。

 

初登島時,我曾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建設實驗區的歷史任務會擇定平潭呢?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解釋:首先,地理上佔據區位優勢。平潭是大陸與台灣直線距離最近的島嶼,近年兩岸間也有大陸高速客滾輪“海峽號”互通直航;再者,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而平潭這座海島恰恰也承載著多元文化匯聚的功能;從經濟方面看,平潭作為福建率先改革開放的地區和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加快開放開發的潛在優勢日益明顯,具備了較為有利的基礎條件;最後,素有“海蝕地貌甲天下,海濱沙灘冠九州”之稱的平潭到處都是靚麗的風景,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麗的海島。島上旅遊、民宿等産業蓬勃發展,以美麗畫卷對臺胞執手相迎。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冬日平潭老城區城關街景

 

 

隨著在平潭生活、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對此地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平潭招募了大量臺籍社工與社區營造師,參與社區建設及治理,引進台灣社區治理模式,通過實踐來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基層社區治理的可行模式。我也結識了許多進入到平潭的機關、事業單位擔任輔助崗位的台灣人才,以及許多台灣老師。生活保障方面,平潭綜合實驗區針對兩岸英才發佈“麒麟英才卡”,為臺青提供大量的人才公寓,以及限定臺胞專購的住宅樓盤,臺胞兒女也享有區內擇校的權利,切實解決了台灣人才的後顧之憂。按照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的藍圖,後續還將建設平潭機場和平潭動車南站,完善嵐島的海陸空全維交通。在平潭,我看到了它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平潭台灣夜市售賣的地道臺味花生卷冰淇淋

 

 

平潭綜合實驗區自2009年設立以來,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探索新路,沒有成功先例可尋,唯有執著堅定向前的信念。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平潭的現在進行時,那便是潤物無聲下層出不窮的驚奇。實驗與實踐相結合是為了更好的創造,在一次次突破中,平潭總會別出新裁又能切合實際地制定出一些涉臺政策與方針,並取得不錯的落地效果。

 

我何其幸運,矗立在歷史浪涌的雪白浪花之上,發揚著敢為人先的先行先試精神,我堅信平潭綜合實驗區將會走出一條與過往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路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輩成長于21世紀之初,有義務、有使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作者並供圖:謝建鋐)

展開全文

從兩岸“三通”走向“新四通”,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正當其時

2023-12-18

今年是兩岸雙向“三通”全面啟動15週年。15年以來,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極大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互動融通:兩岸人員往來極大便利化,高峰時期兩岸周航線超過600班次、年往來人次超過千萬;兩岸貿易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兩岸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大陸成為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地;大陸成為臺商投資興業的熱土,2012年至2022年,臺商投資大陸項目增至12.97萬個,實際使用台資720億美元,先後有60家台資企業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大陸長期是臺商投資的最大目的地。

 

 

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兩岸兩會(即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為“海基會”、“海協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兩岸通過簽署相關協議正式實施空運直航、海運直航、直接通郵,大陸企業得以赴臺投資,兩岸同胞期盼了30多年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

 

2000年以後,臺商臺企尤其是台灣的電子信息産業掀起西進大陸發展熱潮,顯示兩岸“三通”扮演了促進兩岸經貿與人員往來蓬勃發展的“助推器”角色。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以來由於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遭到破壞,民進黨當局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干擾鉗制力道不斷增強,強力限縮甚至壓制兩岸經濟合作與人員往來,不僅對台灣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赴大陸發展設置眾多障礙,近期更直接以負面清單等措施直接限制島內相關技術人員赴大陸發展,但兩岸關係能融盡融、大陸持續推進應通盡通的趨勢和步伐未曾停止。

 

兩岸由“通郵通航通商”加速邁向“經貿合作暢通、 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新四通”正當其時。 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出了一些新方法、新路徑。

 

從兩岸“三通”走向“新四通”,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正當其時

 

一方面,“新四通”符合台灣地區民眾迫切需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需求,尤其對於金門、馬祖這些臨近福建沿海地區的民眾而言,儘早實現通水、通電、通氣和通橋,就可以更好地分享福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另一方面,“新四通”可為兩岸多樣態融合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加速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暢通,推進兩岸共同市場建設,積極落實臺企在大陸發展“同等待遇”,如福建地區在權益保護、商事登記、行業準入各方面全面落實同等待遇,並對閩臺融合發展重大項目採取清單制管理,給予審批優先、要素優先和資金優先保障等措施,將極大強化大陸對臺商臺企吸引力,促成臺商臺企深耕大陸發展。推進兩岸行業標準共通則有助於激活臺胞臺青主體動能,如福建地區擴大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範圍,為臺胞臺青來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更大空間和更多機會,“聚沙成塔”,帶動兩岸更綿密互動,進而形成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站在2023年歲末展望2024年,兩岸關係仍將面臨諸多風險與波折,兩岸融合發展也將面臨更多險阻、更多挑戰。但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只要我們致力於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兩岸關係必將克難前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楠)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