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編者按:近年來,有很多台灣青年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有的人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有的人奮鬥在科技發展前沿,有的人參與到區域協調發展建設,有的人在校園中教書育人,還有很多人不懈地汲取著知識的甘泉。他們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者。“臺青追夢人”系列報道聚焦在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的台灣青年。本期帶你走近三位分別在上海、北京和福建工作的台灣青年,他們將講述各自的追夢故事和青春感悟。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張婉柔:我的心裏住進了上海這座城

 

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婉柔沉浸在沙發的一隅,用手機精心挑選著自己拍攝的美食素材,嫺熟地剪輯起上海南翔小籠包的視頻,再將自己的見聞透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分享。這已經成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讓我們聆聽這名“85後”自媒體博主講述自己從台灣到上海的追夢故事。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張婉柔在雲南采風(張婉柔供圖)

 

我是來自台北的張婉柔。2021年,我在台灣的一所大學工作,在個人發展遇到瓶頸時,我萌生了換個發展環境的想法。2021年底,我毅然決然地辭掉台灣的工作,來到了上海。

 

在上海,我開始使用微信、今日頭條、抖音、B站還有小紅書等,還在業餘時間經營起自己的新媒體賬號。我喜歡分享我在大陸的生活、旅遊經歷與趣事。有時回到台灣,我也會不自覺地打開這些,看看上海或其他城市發生的事。在我看來,這些既是生活的調劑,也是獲得信息的重要管道。

 

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讓我慢慢地融入到這座城市。對於“阿拉、阿拉”的上海話,儘管有時不免還聽得一知半解,然而這樣的“腔調”卻已成為生活中的習慣。曾經,我對這裡的街道總是摸不著頭緒,經常迷失在高樓與弄堂之間。漸漸地,我開始了解它,喜歡它。有朋友來上海,我也能侃侃而談地介紹這裡的歷史文化,分享我在這裡的故事。我覺得不只是上海這座城市包容了我,我的心更是住進了上海這座城市。

 

其實,我與大陸的緣分早在2016年便已開啟。在我讀研期間,我有幸作為交換生前往北京大學學習了半年。在這段日子裏,我盡可能地走訪大陸不同的城市,希望讓書本上的知識照進我的現實。我遊歷了大陸的多個城市,盡情感受不同地域的風情。我漫步在蘇杭的小橋流水間,體味南京濃厚的歷史底蘊,沉浸在上海繁華多彩的都市景象中,讓天府四川的麻辣火鍋給我上了“紅紅火火”的一課。我還策馬奔騰于內蒙古廣闊的草原,真正懂得了“風吹草低見牛羊”。在交換期即將結束時,我更是抽出兩周時間,踏上絲綢之路,親身感受了沙漠的遼闊、千佛洞的壯麗和瓜果的香甜。這段旅程不僅讓我對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深刻領悟到大陸的廣闊壯美與自己的渺小。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張婉柔踏上絲綢之路(張婉柔供圖)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我提供了分享這些美好經歷的平臺和機會,讓兩岸青年更貼近彼此的生活,也開啟了我們之間更多共同的話題。我的自媒體賬號也收穫了來自各地的粉絲和朋友們的關注。我經常瀏覽網友的留言,每當獲得朋友們的認可和鼓勵時,我就會覺得無比幸福和快樂,這也是我會繼續深耕於此的動力。在這新媒體大放異彩的時代裏,我希望能和兩岸的朋友一起認識大陸,一起感受這片土地上的喜怒哀樂。

 

丁文蘊:北京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清晨,丁文蘊來到醫院,迅速換上工作服,把手洗乾淨,習慣性地準備一杯超大杯美式咖啡和足夠的飲用水,開啟一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丁文蘊説:“平常在工作前最需要做的準備就是把當天的門診、手術或科裏的科務預想一遍,在腦海中分配好時間。”作為一名整形外科醫生,丁文蘊會分享她的哪些“北漂”感悟?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丁文蘊在手術室工作(丁文蘊供圖)

 

我是丁文蘊,在北京的一家醫院工作。在工作中,我和患者説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擔心、不要焦慮,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其實我想到的比你想的還要複雜、充分和實際。請相信我會給你專業的建議和選擇,有疑問隨時問,我都在你身邊,但我的回答請一定要聽進心裏去,那都是真誠的、用心的。”

 

我在大陸學習、工作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經歷了大陸醫學事業的改革發展。我見證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眾志成城,也感受到大陸的智慧化就醫發展迅速,患者掛號、就診、繳費都能通過手機處理,既快捷又方便,遠程醫療服務也越來越普及。每次跟在台灣從醫的父親談起這些時,我都感慨萬分。

 

如今,北京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待在北京的年頭都快超過在台北了。北京是一座開放、包容且友好的城市。回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示了其令人矚目的成就,“北京歡迎你”風靡世界。我喜歡北京人的直爽與大氣,也鍾情于這座城市厚重而又接地氣的歷史文化。每天上班,我都會從東單出發,沿著長安街經過天安門一直到西單。這裡的變化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接。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丁文蘊和家人(丁文蘊供圖)

 

我的夢想有很多,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幸福快樂,也希望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張釗瑞:小小的手球,大大的夢想

 

“同學們好,這節課講的是手球的進攻和防守技術。”張釗瑞正在給學生上一堂手球課。他希望能夠通過他的教學,激發學生對手球運動的興趣。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臺青教師,聽他講述自己與手球運動的故事。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張釗瑞(右一)參加手球比賽(張釗瑞供圖)

 

2016年,我從台灣到北京體育大學讀書。2020年,我獲得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經濟與産業專業博士學位,目前在福建師範大學從事教師工作。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我經常通過一些體育遊戲和體能遊戲的方式,諸如手球、飛盤、軟式棒壘球、橄欖球,讓學生感受體育帶來的快樂和健康。在工作中,很多有趣的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記得有一次在為大一新生講體育理論方面的課程,當我介紹自己是來自寶島台灣時,同學們都充滿著好奇。那一刻,我看到了大家渴望交流的眼神。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自大陸許多地方,我們像家人一樣相處。通過跟他們聊天、交流,我對大陸的認識變得更具體、更豐富。

 

我從小就接觸手球,非常熱愛手球這項運動,還獲得過全國手球俱樂部公開賽男子青年組冠軍。尤其是在從事體育教師職業後,我更希望把手球運動帶給我的樂趣分享給更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我也交到了許多兩岸的好朋友。

 

我認為體育運動是連接兩岸青年最好的形式,我會繼續推動兩岸體育交流合作。這些年,我也在以體育之名,築起兩岸交流的橋梁。2021年海峽青年節期間,我參與承辦了“‘手’望夢想”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2023年,我組織策劃了“‘手’望夢想”兩岸手球交流賽。此外,我還在福州開設幼兒手球公開課,向小朋友們介紹這項運動的發展歷史、競技規則,進行示範教學。

 

臺青追夢人 │ 在大陸工作多年,他鄉變作了故鄉

 

張釗瑞(右一)參加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張釗瑞供圖)

 

來福建的這幾年,我充分感受到大陸出臺的多項惠臺政策給台灣青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台灣教師在大陸也能進事業編制,我就是其中的一位。福建充分發揮了先行先試示範作用,讓我們台灣同胞能享受到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如今,我在福建買了房,安了家,有了小寶寶,工作也很穩定,“90後”的我可以更踏實地追求我的夢想。

 

我希望透過小小的手球,實現我的大夢想,我會帶動更多兩岸青年交流,更好地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作者:如之)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2024-05-02

編者按: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本期“臺青追夢人”系列報道帶你走近在大陸創業的臺商,他們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同時,也在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參與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價值。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范姜鋒:追逐新的夢想,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范姜鋒參加完一個上午的會議,正在返回公司的途中。突然,手機響起。這是一位預約了採訪時間的記者朋友打來的電話。因為工作繁忙,他已經和記者變更了兩次採訪時間,但下午還要參加一個重要活動。他只能通過電話完成這次採訪,分享自己的創業初心和夢想。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姜鋒(供圖:范姜鋒)

 

2009年,28歲的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跨過海峽,被公司指派到廈門工作。廈門和台灣的飲食、語言、文化相近,我很快適應了廈門的生活,感覺像是“從故鄉到另一個故鄉”。多年後,我常常思考自己能為這些已經在大陸或想來大陸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做什麼?2016年,我與大陸合夥人共同創立啟達海峽雙創基地。截至目前,已經服務台灣青年超4萬人,幫助超過500名臺青在大陸成功創業,成功孵化臺青企業項目超500個。

 

台灣青年創業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為了讓這些企業抱團取暖,我們把大家組織在一起,以聯盟的方式去洽談比較成熟或體量大的業務,既可以承接産品包,又可以參與頂層的城市規劃。目前,我們已經組建了鄉村振興産業聯盟、新媒體産業聯盟。

 

2024年,我把目光鎖定在體育産業,希望以此帶動更多台灣青年就業。第一,體育是一個兩岸交流交往障礙較小的平臺;第二,國家政策支持體育發展,從産業鏈來説,這屬於朝陽産業;第三,我覺得體育産業也是大多數台灣青年比較容易參與的行業。台灣有許多諸如運動管理、休閒、健康管理等科系。一些退役的運動員也可以到大陸參與體育産業的發展。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2019年,范姜鋒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作主題演講 (供圖:范姜鋒)

 

我們公司和華體(福建)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廈門市體育中心打造的海峽兩岸(廈門)體育産業創新創業園正在施工中,有冰雪項目場館、水上運動場館、球類場館以及休閒營地等。園區建成後,將為兩岸體育人才的交流、就業、創業提供服務平臺和相關支持。

 

未來,我的新夢想是希望企業越做越有規模,成為行業標杆,幫助更多台灣創業青年在大陸圓夢。錢在哪都能掙,企業除了做大,還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這樣才有價值。就我個人而言,計劃攻讀管理方面的博士,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蘇睿章:我們要讓"一加一大於二"

 

蘇睿章特意換上一身正裝,去參加“星星孩子 彩繪世界”2024首屆滬臺自閉症兒童書畫公益展。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是上海臺協徐匯工委會、青逸雅集兩岸青年藝術空間及愛星堡公益團隊。作為上海臺協徐匯工委會總幹事的蘇睿章,自然非常重視,也非常高興能為公益事業出力。在談到事業發展和社會責任時,蘇睿章有著自己的感悟: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蘇睿章參加“星星孩子 彩繪世界”2024首屆滬臺自閉症兒童書畫公益展(供圖:蘇睿章)

 

我來自台灣新竹,到大陸發展已經十多年了。目前,我就職于上海兆豐國際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人力資源顧問和培訓工作。以前,我的客戶大部分分佈在上海和台北。近年來,我們發現了新的藍海市場——武漢。今年三月下旬,我到武漢參加了招商活動,參觀了比亞迪展示中心,第一次嘗試了無人駕駛計程車。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武漢和台北等城市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很像,很接地氣。我們不久前已經承接了武漢太平洋金融廣場的所有培訓業務。這個項目很大,而且將持續多年。我的新夢想是把武漢的新業務發展得更茁壯。

 

在工作之餘,我還參與臺商協會的一些工作和公益事業。每個禮拜,我都會拜訪兩家中小型的臺商企業,了解他們的困難,盡力幫他們和相關部門一起解決難題。臺商協會還經常組織公益活動,關心那些相對弱勢的群體,比如向城市農民工捐贈粽子、向環衛工人捐贈月餅。“星星孩子 彩繪世界”2024首屆滬臺自閉症兒童書畫公益展就是我們上海臺協徐匯工委會主辦的。活動展出了兩岸的自閉症兒童親手繪製的近80幅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充滿著純潔、善良、天真與可愛,打動了很多企業家。許多臺商紛紛拿出善款參與義賣活動。    

 

我認為,兩岸同胞追求過好日子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我們要讓“一加一大於二”。

 

林星宇:希望台灣青年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

 

傍晚時分,林星宇和團隊裏的二十多個小夥伴圍坐在餐桌前進行著一場“頭腦風暴”,他們圍繞專業技術、行業新聞和公司走向展開討論。林星宇常開玩笑地説:“當一個人處於半饑餓狀態的時候,腦袋是最靈活的。我特別享受投入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作為一名創業前輩,他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能給更多年輕人帶來啟發。

 

我是台北人,專業領域是半導體光電。大學畢業後,我在美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回到台灣的公司。2000年,我被派到上海浦東籌建研發中心,研發了數碼相機、行車記錄儀、攝像頭等産品。此後,我發現虛擬技術和應用在大陸發展很快,而歐洲的老客戶們需求量也很大,於是在深圳創辦了自己的科技公司。電子産品的技術更新迭代特別快,科技公司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創新,否則根本存活不下去。七八年前,我看到虛擬現實技術在大陸興起,國家還提出數字中國概念,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比較大。目前,我們做的虛擬人應用出口市場也很有前景。現在,國家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中小企業如何把握機遇。我的夢想就是帶領有著多年“革命感情”的小夥伴們,一起快樂地發展事業。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林星宇幫助年輕人進行實習參訪(供圖:林星宇)

 

在深圳工作多年的經歷讓我感到這裡比台灣的發展環境要好很多。我的太太和女兒、兒子來深圳以後,都覺得城市很現代化,經濟發達、生活便利,就定居在了深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更多地考慮帶動和扶持年輕人,這也是一種責任。我認為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是比較好的選項,因為兩岸同文同種,台灣青年過來比較容易適應。我一直鼓勵島內的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大陸實習。去年暑假,我讓女兒帶了幾個同學來深圳。我讓他們住在家裏,還安排他們去一些單位參訪,多開闊眼界。從身邊人做起,兩岸的溝通交流就都有了。大陸的市場很大,發展機遇也比較多,台灣青年應該來走一走、看一看,最終做出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選擇。(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臺青追夢人 │ 我們求學大陸,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2024-05-03

編者按:大陸是希望的沃土,是台灣青年成長成才、事業發展的大舞臺。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將目光投向大陸,到大陸求學、實習、就業、創業。他們在大陸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不斷提升。本期“臺青追夢人”系列報道邀請三位在大陸不同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分別講述他們的收穫、成長和對未來的憧憬。   

 

臺青追夢人 │ 我們求學大陸,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馬安妮:我來大陸追尋文學夢想

 

傍晚,北京大學臺生馬安妮走出南京博物院,乘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去遊覽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馬安妮對歷史文化和文學創作有著濃厚興趣,經常在課餘時間遊覽各地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用文字記錄旅程足跡。一起聽她講述自己在大陸的追夢故事。  

 

臺青追夢人 │ 我們求學大陸,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歷歷百卷武林豪俠,匆匆青春韶華。此去舊夢作劍匣,且行赴天涯。”這是我為歌曲《問俠》寫下的歌詞。今年3月,在金庸先生百年誕辰之際,北京大學學生武俠文化研究協會攜手校內社團共同製作紀念曲《問俠》,我榮幸地擔任歌曲的作詞。在這趟“執筆為劍”的創作之旅中,我追憶了金庸小説帶給我的快樂與感動。十二歲那年,我從《笑傲江湖》步入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再回首,這些武俠故事已陪伴我走過十年的青春歲月。在創作歌詞時,我“攜清夢枕劍匣”,仿佛又在江湖中走了一遭,感受大漠孤煙的蒼茫,聽得塞外“聲聲悲笳”,看見“靖蓉”死守襄陽,不懼“平生烽煙”……金庸先生筆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好似燈塔,指引我在浩瀚文學海洋航行。

 

我從小就對文學與歷史很感興趣,曾在期刊和雜誌上發表多篇作品,作為“金庸迷”的我,一直有個文學夢。在台灣讀完高中,我選擇到北京大學就讀歷史專業。在大陸的四年時光裏,我如同一株茁壯成長的樹苗,不斷汲取著知識的養分,不僅在學術的殿堂中孜孜不倦,更在廣闊的社會實踐中磨礪自我。我有幸參加了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兩岸青年文學之旅”營隊,在旅行中閱讀當代中國的文學記憶,還參與了魯迅故居紀錄片的拍攝,以此對這位文學巨匠致敬。北大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優秀教授學者的教導,將我從一個文學和歷史的愛好者變成深入學術寫作方法的研究者,讓我更有能力和底氣去追求夢想。

 

我利用課餘時間走訪了山東、青海、湖南、貴州、寧夏、江蘇和雲南。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視野的拓展,也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更是一次對文化傳承的深刻體驗,讓我看見了最真實的祖國大陸。每到一地的見聞,都讓我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熱愛。我相信,這些經歷將成為我在人生旅途中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不斷探索和成長。

 

今年6月,我畢業後將到北大中文系攻讀當代文學研究生,繼續追尋我的文學夢。文學有千鈞之力,是磅薄大川,也是涓涓細流。我的文學夢並不是一定要成為職業作家,我更希望能把那些溫暖過我、治愈過我、鼓舞過我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希望文學給予更多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願意做這個傳遞者。

 

沈宏叡:期待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實現人生夢想

 

一個月前,沈宏叡剛剛結束“閉關”學習狀態。連續幾個月,他每天7點起床,淩晨1點休息,全力以赴準備清華大學的博士申請和碩士畢業論文。在收到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擬錄取通知的那一刻,沈宏叡難掩激動和興奮,他迫不及待地想和朋友分享自己在大陸求學的成長與收穫:

 

臺青追夢人 │ 我們求學大陸,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臺生沈宏叡

 

我即將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畢業,到清華大學開啟新的學習階段。在大陸求學的三年是一個收穫滿滿的過程。很多人問我為何選擇來大陸求學?因為我從小熱愛中華文化,所以特別嚮往到大陸發展。對於我來説,這並不算是一個選擇,而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2017年,讀本科的我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做交換生。我首次來大陸時,沒有任何不習慣的地方,反而有種一見如故的親切感。交換生的那幾個月是短暫而美好的。大學畢業後,我在台灣工作了兩年,就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專業念研究生,圓了我在大陸的學習深造夢。

 

讀研究生的這三年時光讓我成長很多。學校也為台灣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平臺和實習機會。通過在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實習,我深入了解到國家資本市場的改革政策和産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把理論用於實踐。通過參訪交流活動,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祖國大陸各地的文化和經濟。我還是一名新媒體博主,經常分享自己在大陸和台灣的日常生活。未來,我將創作更多校園生活和研究專業領域的內容,讓兩岸同胞更加了解彼此,也讓外國人了解中國。

 

説到夢想,其實申請到清華大學讀博士就是我追夢的一部分。我選擇的研究方向是中美關係,希望自己能在學術研究上有所作為。大陸有非常廣闊的舞臺,也期待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實現人生夢想。

 

黃大任:在大陸的求學經歷是我的寶貴財富

 

最近,在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就讀的台灣學生黃大任正在為畢業的各種事宜而忙碌。他畢業後將到深圳的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工作。回憶在大陸的學習經歷,黃大任感觸萬千:

 

臺青追夢人 │ 我們求學大陸,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武漢大學臺生黃大任

 

在重慶大學和武漢大學,我分別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學業。山城重慶洪崖洞的夜景、江城武漢珞珈山的櫻花,這兩座城市的創新與活力讓我印象深刻。

 

在讀本科期間,我參加了重慶大學學生港澳臺文化交流協會。同學們在社團學習廣東話和閩南話的課程,也會通過一些港臺電影和音樂進行交流。大家在社團裏互相了解,其樂融融,氛圍特別好。在大三下學期,我成為社團的負責人,策劃和組織了很多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港臺音樂主題的草地音樂節。現場表演者和台下的同學們一起合唱我們熟知的港臺歌曲,那場面既溫馨又感動。

 

在武漢大學讀研究生期間,學校組織我們去深圳參訪。我們到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參觀,我學習到這些企業的工作流程、創新科技、企業運轉模式和招聘人才標準。這些經歷讓我對自己的學習方向更清晰,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更明確。

 

大陸相關部門和學校給臺生創造了很好的學習、實習、就業和創業的條件,這更加堅定了我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信心。我的夢想是創辦一家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司。我相信台灣青年在大陸發展的舞臺會更加廣闊,兩岸青年也會有更多合作創新的空間。(作者:霍建陽)

展開全文

台灣博主熱衷短視頻創作 大陸“取經”收穫多

2024-04-25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朱賀)“大陸有很多網紅、平臺和MCN機構,短視頻運營經驗值得學習。”台灣自媒體博主“小敏飽了”運營者廖敏君23日在北京受訪説,若有機會希望來大陸發展,因為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或許競爭壓力會增加,但機會也隨之變多。

 

由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等主辦的首屆青年新媒體科技高峰會22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吸引數十位台灣自媒體博主、廣告代理商等新媒體從業者跨海而來,參訪企業,聆聽專業課程。其間,多位青年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到訪收穫頗豐,大陸短視頻平臺的成熟經驗值得借鑒。

 

以美食探店為創作主題的“小敏飽了”,在台灣社交軟體中擁有近20萬粉絲,半年前開始在大陸短視頻平臺抖音發佈作品,運營小紅書則已有一年多時間。25歲的廖敏君向記者介紹,近來有越來越多身邊朋友使用小紅書,因此在該平臺佈局,“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創作”,如今已收穫超3萬“讚與收藏”。

 

粉絲在增長,友善的反饋也不斷傳來,廖敏君説,目前在小紅書上與大陸網友的交流均是良性互動,從咖啡廳探店到滷肉飯等在地美食“打卡”,都吸引不少網友興趣,有留言説“想去這家店看看”。

 

台灣娛樂博主“樂哥”在TikTok等平臺有多年直播運營經驗,最近正籌備開展直播培訓,此次交流令她收穫良多。她觀察到,從直播設備、場景佈置再到腳本創作,大陸博主的內容生産流程完整且運轉成熟,這也是台灣同業亟待借鑒的。

 

刷抖音也是“樂哥”的日常,她認為相較TikTok,抖音作品的內容豐富度、精緻度更高,原創更多,許多熱點內容在台灣也具話題性,吸引自媒體賬號模倣,例如不久前走紅兩岸的“科目三”和“缽缽雞”。

 

畢業于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的遊博硯,近兩三年向短視頻創作轉型。五六年前,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在大陸颳起“旋風”,也在台灣掀起創作熱潮,一定程度上促使他轉換賽道。不同於自媒體博主,遊博硯的工作是助力企業策劃、製作推廣短視頻,常常遇到客戶拿著抖音的“爆款”視頻作“範本”。

 

此次參訪的環節之一是走進位於北京的字節跳動公司,遊博硯直言“跟想像中不一樣”。他説,從前對這家企業的了解僅限于抖音和剪輯軟體,如今才知旗下有十餘款産品,作為互聯網“大廠”,其管理和運營模式也十分新穎高效。

 

台灣青年趙之珺是此次活動的召集人之一,他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參會的許多新媒體從業者都是“首來族”,這樣面對面的交流對這些青年朋友鮮活且必要,“實地看到各自的優勢並基於此展開闔作,相比帶有偏見的媒體呈現更真實”。

 

“近年大陸新媒體及科技高速發展,兩岸存在一些差距。”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吳衣菡説,希望透過民間力量讓台灣企業、青年搭上大陸的發展步伐,挑戰自我,發現未來,實現價值。(完)

展開全文

洪秀柱寄語臺青:在大陸可以找到很多發展機遇

2024-04-23

中新社深圳4月22日電 (記者 索有為)“大陸這麼大,我實在是跑不完,但每次到大陸來,看到大陸這些年來的進步,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台灣青年。”正在深圳訪問的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對在深圳工作的台灣青年如是説。

 

洪秀柱一行21日下午前往深圳市中山公園棒球場會議室,參觀了數名在深創業的台灣青年的成果展示,了解他們的創業情況,並與他們交談。

 

在深圳出生長大的台灣青年賴依婕是一名設計師,她的父親是第一批到深圳營商的台灣人,她的未婚夫則是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後到上海發展,兩人共同在深圳創立了寵物服飾品牌。這對創業情侶的産品獲得洪秀柱的點讚,並希望他們在深圳可以設計出更好的作品,讓品牌有所成長。

 

來自台南的毛恒信則在深圳投身於跨境電商行業,他的攤位上擺放著諸多在深台灣青年研製的科技産品。其中一款是毛恒信主導研發的,洪秀柱建議他要把創新創意的産品找到合適的市場。毛恒信回應説:“我的一些産品定向賣到了家鄉台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洪秀柱寄語在深台灣青年,“你們在深圳找到自己真正的志向,而且願意努力耕耘,腳踏實地去做,一定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發光發亮,祝福大家。”

 

洪秀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深圳是智慧之城、未來之城,在這個地方可以找到很多機遇,對在這裡工作的台灣青年懷抱著無限的期望,更希望有更多的台灣青年多來大陸交流、工作,“我已經連續七年帶台灣青年到大陸交流了,大陸有這麼多適合發展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機遇。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台灣這個小島上,千萬不要做井底之蛙。看世界的第一步,是不是要看看海峽的那一方啊?看看我們共同的家園。”

 

洪秀柱也感謝大陸網友對她的支持,“很多網友的留言都給我相當大的鼓勵,鼓勵我更能勇往直前,我會盡我所能,好好為我們兩岸的同胞做一些事情。”(完)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