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兩岸青年需要更多“雙向奔赴” 促進心靈契合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4-12-05 12:03:34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在過去的一週時間裏,台灣島內兩岸青年交流再度迎來暖意。11月27日,大陸7所高校共40名師生組成的赴臺訪問團開啟了為期9天8夜的行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乒乓球世界冠軍馬龍,此外,包含東京奧運會射擊冠軍楊倩在內的眾多優秀大陸學子也都讓台灣同胞為之眼前一亮。每當他們到達一個地方,總會吸引成百上千的台灣粉絲熱情追逐,可以説這群大陸學生再次為台灣帶來了濃濃的兩岸情。
除了馬龍之外,成為全臺媒體焦點的還有清華大學“校花”彭弋航。由於長相酷似2006版《神雕俠侶》中飾演小龍女的劉亦菲,所以有台灣媒體稱讚彭弋航為“神仙妹妹”。熱情的台灣球迷和台灣民眾對大陸學生訪問團的追捧體現了此次訪問的巨大影響力。訪問團所到之處都受到了島內年輕人的熱烈歡迎,網絡上到處都是與他們相關的短視頻,交流活動現場的熱烈氛圍不亞於台灣年輕人追星的情景。大陸青年在交流活動中展現的得體談吐和高雅氣質,令許多台灣年輕人驚艷。
本次大陸高校師生參訪團走訪了多所台灣校園,參觀了台北孔廟、台北故宮博物院、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等地,體驗了棒球運動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台灣民眾説看到這幾天兩岸交流的場景很感動,感覺重新看到了希望,這才是真實的民意。
兩岸交流仍是當前的主流民意。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離不開年輕一代的參與和推動。大陸高校師生團的到訪,正是年輕一代在兩岸關係中發揮作用的一個縮影。他們通過自身的行動和努力,打破了政治的藩籬,促進了兩岸的理解和合作。未來,兩岸應更加重視青年交流,為兩岸青年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在兩岸關係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我們看到兩岸青年需要心靈契合的“雙向奔赴”。這種契合不僅基於文化認同和歷史共鳴,還需通過實際交流活動不斷鞏固和深化。
首先,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是促進彼此心靈契合的重要途徑。通過舉辦兩岸青年文化節、藝術展覽、音樂會等多樣形式的活動,可以讓兩岸青年在共同的文化體驗中找到共鳴,增進了解和理解。同時,應鼓勵兩岸青年參與對方的傳統節慶和社會活動,有助於增強彼此的文化認同感。
其次,教育交流是實現心靈契合的另一重要手段。通過設立兩岸高校的交換生項目、聯合辦學、學術研討會等方式,兩岸青年可以在學術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化對彼此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理解。特別是在涉及共同關注的議題上,如歷史文化、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研究,不僅能提高青年學子的專業素養,還能增強他們對兩岸共同命運的認知和責任感。
此外,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促進心靈契合的重要渠道。兩岸青年可以共同參與公益項目、社會服務、鄉村振興等實際行動。在共同的勞動和奉獻中,他們不僅能建立深厚的友誼,還能在合作中看到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形成相互尊重和欣賞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也為兩岸青年心靈契合提供了新的平臺。通過社交媒體、線上論壇、直播互動等方式,兩岸青年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打破時空限制,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思想。這種即時性和互動性的交流形式,有助於消除誤解和偏見,建立更加真實和親密的關係。
實現兩岸青年心靈契合的關鍵在於彼此的真誠和信任。只有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兩岸青年才能真正走進彼此的內心,形成深層次的情感共鳴。這種心靈契合的“雙向奔赴”將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兩岸青年定能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作者:羅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