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論述新變化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涉臺內容論述涵義精深,以“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為核心,體現了大陸對臺工作的一貫性與延續性,明確了對臺工作形勢的新判斷與新思維,是未來對臺工作的行動指南。相較于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的論述,此次論述有以下兩點新變化:

 

首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外來干涉”調整為“外部勢力干涉”,提出“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此處精準點出未來對臺工作的重點在於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分子與外部勢力干涉的“謀獨”挑釁行徑。當前,兩岸關係嚴峻複雜,其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路線,不斷阻撓和破壞兩岸交流合作,成為兩岸關係發展和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毒瘤”。另外,隨著美西方打“台灣牌”的強度、力度和頻度的不斷升級,各種手段伎倆層出不窮,近期更是意圖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挑釁聯合國2758號決議,公然挑戰國際社會一個中國原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這是對各種“台獨”分裂勢力以及外部干涉勢力的嚴正警告,再次明確兩岸關係紅線、底線,充分顯示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推進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論述新變化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08134237

 

其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意味著兩岸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自2018年“31條惠臺措施”發佈實施以來,為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諸多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兩岸融合發展。面對民進黨強力推動兩岸所謂“脫鉤斷鏈”,兩岸經濟合作逆風前行,展現出強大韌性。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兩岸貿易總額2929.71億美元,同比增長9.4%。其中,大陸對臺出口751.89億美元,同比增長9.8%;大陸自臺進口2177.82億美元,同比增長9.3%。另據商務部統計,2024年大陸新設台資企業7941家,同比增長1.6%。兩岸産業合作走向深度融合,海峽産業合作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江蘇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和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區等高層次平臺穩步推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産業影響大的重點台資項目相繼投産。兩岸社會融合持續深化。多年來,以落實同等待遇為核心的惠臺利民舉措不斷出臺,各地切實為廣大臺商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提升服務水準,幫助臺胞臺企解決生産經營困難,提供融入大陸生活便利,臺胞獲得感與幸福感顯著提升。例如,在醫療保障領域,目前兩岸醫保直接結算試點覆蓋多個城市,福建泉州等地還為臺胞返臺核退報銷“台灣健保”醫療費用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幫助臺胞減少返臺報銷環節;在公共政策領域,福建自貿試驗區推出“臺胞證+社保卡”集成服務,實現臺胞在大陸辦理政務事項“一卡通”,並且不斷擴大對臺胞職業資格採認範圍,助力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讓更多台灣同胞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論述新變化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08134225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的新論述,未來兩岸融合發展將進入“制度與政策完善期”,未來兩岸融合發展必將更加緊密、更加深入、更加完善,讓台灣同胞在發展中進一步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與成果,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陸將繼續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推動兩岸經濟文化各領域交流合作,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條件。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論述新變化指明對臺工作重點,讓更多台灣同胞吃下“定心丸”,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奠定堅實基礎。(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楠)

同根同源,共盼哪吒文化輝映海峽

2025-02-11

在華夏文明的悠悠長河中,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大陸與台灣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哪吒文化便是這深厚文化紐帶中生動且鮮活的例證。

 

在台灣,哪吒以“三太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備受民眾尊崇,早已成為當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具特色的“電音三太子”作為台灣獨樹一幟的文化表演形式,巧妙融合了現代電音的活力與傳統民俗的底蘊。表演時,舞者身著色彩斑斕的服飾,後背彩旗飄揚,胸前挂著憨態可掬的奶嘴,伴隨著動感電音盡情跳舞,甚至騎著改裝獨特的摩托車穿梭往來,既酷炫又充滿個性。這種新穎的表演在各類慶典、廟會活動中總是大放異彩,吸引眾多目光,也讓哪吒文化在台灣民間以獨特的方式傳承發展。

 

同根同源,共盼哪吒文化輝映海峽

 

截至2月10日,國産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1.52億美元,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這也是全球票房前30名影片中唯一非好萊塢影片。作為一名從台灣來到大陸創業的導演,我對《哪吒之魔童鬧海》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它的成功絕非偶然,其魅力首要源於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喚起大眾對傳統神話故事的情感共鳴。

 

同根同源,共盼哪吒文化輝映海峽

 

2月8日,人們在美國洛杉磯參加《哪吒之魔童鬧海》北美首映禮。新華社發(曾慧攝)

 

角色構建上,主創團隊大膽突破傳統。哪吒帶著魔丸轉世的叛逆與不羈,行事間透著天不怕地不怕的果敢,同時又保留著孩童天真純粹的本性,內心極度渴望溫暖與陪伴。電影通過對角色表情、動作細膩入微的雕琢,哪吒好似突破螢幕限制,真切地走進觀眾內心。比如,影片中哪吒那標誌性的濃重黑眼圈,配上偶爾嘴角勾起的一抹邪笑,看似玩世不恭,實則藏著渴望被理解、被認可的孤獨,讓觀眾不禁為之動容。而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將哪吒反抗命運的精神彰顯得淋漓盡致,是貫穿影片的精神內核。這不僅是哪吒的內心吶喊,更是每個在社會中打拼的現代人發自內心的渴望與寄託。

 

影片裏哪吒反抗命運的精神,跨越台灣海峽,在兩岸民眾心中激起強烈迴響。這種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精神,激勵著兩岸年輕人在面對生活困境與挫折時勇敢直面,衝破束縛,追逐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同根同源,共盼哪吒文化輝映海峽

 

本文作者到大陸後,結合所在地特色,創作了大量文創作品(供圖:薛穎穜

 

回想初到大陸創業時,我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質疑,但正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它讓我在面對困境時憑藉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一次次衝破阻礙,努力扭轉命運的軌跡。也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我在大陸創業不斷探索前行。

 

我認為,《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只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動畫電影,更是兩岸共同文化記憶的珍貴承載,寄託著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成為連接兩岸同胞心靈的堅實橋梁。

 

同根同源,共盼哪吒文化輝映海峽

 

本文作者與他創作的卡通ip“孫權説武昌”(供圖:薛穎穜)

 

哪吒之魔童鬧海》這部電影日前在北美地區舉行首映禮。2月14日在北美院線全面上映,目前預售場次火爆,多個熱門場次均已售罄,一票難求。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同屬中華大地、同根同源的台灣地區,這部飽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影卻遲遲未能與觀眾見面。台灣民眾對《哪吒之魔童鬧海》滿懷期待。據不完全統計,網絡上已有超38萬條評論請願電影在台灣上映,字裏行間都是對這部電影的熱切期盼。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與心靈歸宿,是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這樣一部意義重大、承載民族文化與情感的電影不能在台灣上映,無疑是一大憾事。我由衷期待,《哪吒之魔童鬧海》能跨越重重阻礙,讓台灣同胞也有機會欣賞這部精彩作品,並借由這部電影,進一步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融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大地生根發芽、蓬勃生長,綻放出絢爛之花,使兩岸同胞的心更加緊密相依。(作者:薛穎穜)

展開全文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

2024-07-13

當前正值暑期,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等各種海峽兩岸交流活動輪番登場,不少島內民眾也把旅遊目的地鎖定在大陸,越來越多台灣同胞來到大陸行走、探訪。

 

譚主注意到,不管是“首來族”還是“常來族”,不管是來交流學習的台灣青年還是來觀光旅遊的台灣遊客,都感慨大陸發展速度之快、品質之高,驚嘆“變化好大”“超乎想像”!很多人表示,“我們也要參與其中!”

 

“幾年不來就大變樣!”

 

一些“常來族”對大陸發展迅速的感受尤為強烈,他們最常提到“幾年不來就大變樣”。

 

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時隔7年再次“登陸”,他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過幾年再看大陸,感覺自己已經是個‘鄉巴佬’。從台灣來到大陸有一種從‘井’到‘海’的感受,真是天差地別”。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侯漢廷接受譚主採訪感嘆大陸發展迅猛

 

台灣青年林景茂從基建速度直觀體會到了大陸的發展速度,表示“前段時間重遊廣州,發現短短幾年時間地鐵線多了好幾條,我都差點不會搭了”。

 

台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恒告訴譚主,“之前在上海有處社區改造,按照‘台灣經驗’我以為要好幾年才能蓋好,沒想到過一陣子再去就已經完成了。這種民生項目,大陸建設得尤其快,速度‘噌噌噌’”。

 

有島內學者告訴譚主,除了驚嘆“大陸速度”,近年來大陸的台灣同胞還對“大陸品質”深有體會。

 

台灣《工商時報》綜合在陸臺商觀點指出,以臺商集聚的昆山為例,隨著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昆山推動實施了城市衛生、基建、綠化、減量發展、引進高技術産業等一系列新政,當地政府招商對象也已轉成綠色、永續、科技含量高的高新産業與服務業。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台灣《工商時報》報道截圖

 

在大陸紮根發展十幾年的台灣青年范姜鋒見證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他告訴譚主,“我自己就開新能源汽車。幾年時間,大陸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就已百花齊放,自動駕駛技術在世界領先,這其實是生産力更高更好更智慧的一個縮影”。他讚嘆稱,智慧化的技術不僅讓汽車更“聰明”,還能實現智慧家電家居的互聯互通,打造真正的“萬物互聯”。

 

蘇恒用大陸高鐵舉例表示,大陸的發展不僅硬體遙遙領先,軟體和配套服務也很給力。“不管是什麼季節或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大陸高鐵都能做到快、準、穩,背後必定是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持”。她還特別強調,在高鐵上可以點外賣,享受沿途站點的當地美食,“這表明大陸在發展科技技術的同時,對於人性化的考量和服務的建設非常細緻”。

 

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的臺青劉育宇特別談到了大陸鄉村,“我這幾年五次到鄉村支教,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孩子的學識水準都比我想像中好很多”“有一所中學建在大山裏,去的時候都是柏油路,學校裏有圖書館,都實現了數字化教學”。劉育宇在支教過程中也留意觀察新農村建設,“在湖北山村,當地政府出資在山地上建的太陽能光伏板,既保護環境,保障當地用電,額外所得還會補助村民”。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臺青劉育宇在大陸鄉村支教

 

島內學者告訴譚主,隨著台灣同胞深入走進大陸,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大陸發展的“速”和“質”。尤其是民眾最關心、離民眾最近的事務,大陸真的做到又快又好。

 

“來過之後更想加入!”

 

不僅是驚嘆連連,還有台灣同胞表示,“來過之後更想加入,想要留下來發展”。

 

許多台灣同胞都經歷了看到真實的大陸,進而被大陸魅力所吸引的過程。譚主在成都寬窄巷子的一間咖啡館遇到了一個台灣親子旅行團,領隊謝柏園説,社會安全進步、百姓豐衣足食,“很舒心,考慮退休後來這邊定居”。臺青曾宥凱第一次來大陸就喜歡上了廈門的人文風情和居住環境,認為“這裡機會很多,整體創業環境都非常舒服”。在大陸創業的台灣屏東青年劉維鎧告訴譚主,在大陸十幾年,我成功搭乘大陸發展快車,成家立業,組建兩岸婚姻家庭,找到了真愛,也實現了發展夢想。

 

大陸近年推出落實臺胞同等待遇、助力臺企紮根大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讓台灣同胞更容易也更願意留在大陸。

 

范姜鋒用臺胞證的變化舉例,“最開始臺胞證是一個本子,很多時候只能去櫃檯處理事情。後來換了卡式臺胞證,在買火車票、辦理住宿時都更便利。現在有了居住證,在政務系統都是被認證的,可以辦理的事務範圍更廣,也更不分你們還是我們了”。他還表示,大陸的舞臺和機遇一直對台灣同胞持開放和支持的態度,不管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農業林業還是社會治理,都有細緻到位的措施和方案,“讓臺胞只要願意參與就能找到機會”。

 

島內學者指出,大陸近些年的改革發展和創新突破,開創了有別於西方的現代化新路。隨著不斷推進,世界都對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這也更讓我們台灣同胞自豪和嚮往。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認為,大陸的發展已經從“迎頭趕上”發展到“帶頭應變”,中國正在領導世界趨勢。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告訴譚主,“我參觀大陸很多地方,看到新質生産力帶給大陸經濟發展的信心,很有勢頭。信心堪比黃金,中國發展起來了,帶動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發展起來了”。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多方面的自信,“跟著祖國走,是台灣再出發的良機、再繁榮的開始”。

 

大陸的發展、臺胞與大陸的雙向奔赴讓民進黨當局坐立難安,因此想方設法阻撓臺胞“登陸”,但西進大陸、融入大陸的熱潮在島內已經勢不可擋。就連島內“深綠”網紅來過大陸之後都轉變看法,在社交平臺上向島內網友客觀評價大陸,甚至還二度來到大陸,深入東北家庭,感慨“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社區”。島內前民意代表鄭麗文表示,“台灣年輕人去到大陸後都喜歡大陸,讓民進黨混不下去、騙不下去了” 。

 

譚主最後想説,大陸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航船必將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對台灣同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大。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不只滿足於“驚嘆”,更要來到大陸、融入大陸,與大陸同胞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展開全文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2025-01-27

近期,2025年大陸電影在台灣地區上映名單揭曉。曾在大陸熱映的《長安三萬里》等佳作獲許在台灣地區院線上映,雖然入島時間因為民進黨當局配額限制晚了一些,但“好飯不怕晚”,相信《長安三萬里》這類製作精良、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片獲得台灣民眾的青睞。事實上,近年來大陸影視劇入島頗受好評,從古裝劇《甄嬛傳》《瑯琊榜》,再到2024年大火的現代都市劇《繁花》《玫瑰的故事》,爆款不斷,收視長虹,大陸影視劇已成為兩岸民眾互動交流的熱點話題。而通過抖音、小紅書等軟體,兩岸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更實現了“同頻共振”,樂於在網絡中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讓兩岸由交流走向交融。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1月23日,《甄嬛傳》在台灣再度開播。(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但令人遺憾的是,兩岸民眾互動交流交融的榮景卻令民進黨當局極為恐懼,擔心兩岸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打破了其刻意設置的“信息繭房”,會破除民進黨當局長期塑造的大陸負面刻板印象,甚至讓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教育破功,所以採取各種手段強力遏阻,千方百計為兩岸交流“築墻、設障、斷路”,竭盡全力大搞“文化台獨”:對大受島內民眾歡迎的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進行封殺,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把它們趕出台灣;對正面宣傳大陸的台灣網紅傾力打壓。民進黨當局一面發動網軍側翼對赴大陸祭祖交流的馬英九團隊誣衊抹黑、對赴台灣交流的大陸師生團攻擊挑釁,一面全力推動“洗滌人心”工程,從日常語言和社會文化入手,把閩南語改為“臺語”,花費鉅資打造《零日攻擊》等一系列推動“文化台獨”的行徑。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文化台獨”的舉措毒害深遠,我們絕不能輕忽。根據島內民調顯示,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賴清德,“台獨”勢力長期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已對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身份認同産生嚴重負面影響,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已呈現出顯著衰減態勢,青年群體尤甚。推動兩岸交流尤其是兩岸文化交流更為迫切,海內外全體中國人都應積極參與、貢獻力量。

 

中華傳統文化在島內綿延許久,存量足夠大、積澱足夠深,已經融進台灣民眾血脈,不可能因為民進黨當局的操作而輕易斷裂消失。大陸自身的發展勢頭足夠快,文化影響力已經滲入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不會因為民進黨當局及其跟隨者的“築墻、設障、斷路”而減退。兩岸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內驅動力足強、渠道路徑足夠多,也不會因為民進黨當局的阻撓遏制而中斷。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兩岸文化交流將逆風上揚、克難前行。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展望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前景廣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寶島台灣光復80週年、孫中山先生逝世100週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週年,兩岸各界將圍繞這一系列重大事件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共同弘揚“振興中華”精神。最近大陸恢復了上海、福建居民赴臺團隊遊,為兩岸人員往來交流提供了更為有利條件。衷心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作者: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楠)

展開全文

新時代 新機遇 新期待

2024-12-12

“兩岸産業面對新情勢,應採取新思維,展開更大格局、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融合合作發展。” 12月9日至10日在福建廈門成功舉辦的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這樣強調。

 

今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 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為主題。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兩岸形勢都呈現出新的特點,兩岸企業家們針對新時代的新特點進行了交流研討,廣泛認為應該在新形勢下採取新的措施,加強兩岸經貿合作。

 

新時代  新機遇  新期待

 

劉兆玄認為,兩岸面臨美國關稅戰與科技壁壘等震蕩,兩岸産業應採用新合作思維因應嚴峻經濟環境挑戰。他還提出了包括擴大兩岸供應鏈融合發展,協助臺商參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融合,順應臺商策略轉變,以及參與區域經濟發展攜手進軍海外等建議。

 

“兩岸關係越緊張,越要加固兩岸經貿合作。”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經貿合作是兩岸關係與臺海和平的“壓艙石”。雖然兩岸企業互有競爭,但互補和合作空間更大。

 

台灣《工商時報》報道指出,2024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登場,正值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受地緣政治不穩定影響之際。希望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促進兩岸企業交流,探索兩岸經濟産業合作的新模式。

 

在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開幕式上,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對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進行了分析。郭金龍指出,今年以來,大陸推出一系列存量增量政策。今年前9個月,兩岸貿易額達2124.4億美元,同比增長9%;大陸新設臺商投資企業5725家,同比增長5.6%。他認為,這充分表明歷經數十載的深入交流合作,兩岸融合發展有基礎、有活力、有韌勁、有保障。

 

新時代帶來了新機遇。著眼未來,兩岸企業如何積極謀劃新的産業佈局,探索新的合作契機,協同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共同應對國際貿易挑戰,成為與會嘉賓們熱議的話題。

 

“面對祖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兩岸企業家如何攜手深化合作、共謀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吳家瑩説。海南穎奕生物科技集團總裁淩楷鈞表示,在現在全球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兩岸的産業共同融合發展,帶來了背靠大陸的一個廣闊市場,一個全面的發展機遇。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臺執行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指出,大陸經濟發展處於轉型時期,以生産要素投入層面為例,當前正在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化發展方面調整,其中包括技術、産業的升級等。而集約化發展方面,大陸又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所以,對於台資企業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新時代  新機遇  新期待

 

 12月10日拍攝的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閉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承昊 攝

 

參與峰會年會的台灣企業家代表紛紛表示,對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充滿期待,對投資大陸發展充滿信心。吳家瑩説:“我對大陸市場更有信心,因為大陸有強大的産業鏈,再加上大陸每一年的政策對我們臺商的扶持,大家有目共睹,讓我更有信心在大陸發展。”

 

在峰會年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在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賀信中指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為兩岸交流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機遇。中國式現代化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了強勁動力和有利條件,展望兩岸融合發展,前景光明。希望兩岸企業家認清大勢,秉持大義,堅定紮根大陸發展的信心,攜手努力,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