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馬瑞青:改革開放助推藝術品産業蓬勃發展

2018-09-30 18:34:3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韓東林   責編:韓東林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韓東林 實習記者 李心迪):9月29日,為期7天的第四屆中國藝術品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北京通州宋莊藝術區開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藝術是美好生活的必備修養,也是未來幸福生活的必備條件,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藝術品將進入一個新消費時代。而這背後則少不了藝術品平臺的助力。近日,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策展人馬瑞青接受了國際在線的專訪。

馬瑞青:讓藝術産業走近人民群眾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策展人馬瑞青(攝影 韓東林)

  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發展帶動行業發展

  “改革開放給中國藝術品産業帶來的影響是翻天覆地的。”回憶起改革開放給藝術品行業帶來的改變,馬瑞青一時有些感慨。他表示,在改革開放之前,藝術品産業雖然已經出現,但整體是非常初期的狀態,其根本原因在於當時人民的溫飽需求還沒有完全解決,也就不可能考慮到物質需求之上的精神享受。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帶動了藝術品行業發展,行業就業人數猛增,藝術品的市場容量也是呈現鉅額增長。

  “我記得我們中國對外藝術展覽公司在1950年的時候,收齊白石一張畫是幾塊錢而已。但現在齊白石的畫,至少是百萬人民幣。”社會財富的增加帶動藝術品的價格和價值增長,消費人群的擴大也帶動了藝術品行業的廣闊市場。馬瑞青認為,影響中國藝術品産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費市場。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藝術品行業就能夠獲得更強勁的發展動力。“其實藝博會的舉辦,也是發展這個市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

  藝術品行業從改革開放前的發展不振到如今藝博會的繁榮景象,馬瑞青並不覺得這只是藝術行業的特殊待遇。不論是市場的擴大還是消費人群的變化,其根源都在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藝術品行業發生的事情,其實是中國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是隨著社會發展,非常健康的一個社會側面。”

  藝博會的創新:藝術創作與商業相輔相成

  藝博會自舉辦以來,一直秉持“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倡導藝術品走進大眾生活。這也正是馬瑞青所堅持的理念,他相信消費是助推藝術市場發展的一大動力,而藝術也應當在人民群眾之中擁有市場。從藝博會的藝術淘寶街到原創藝術品展示交易區,藝博會一直強調藝術品的可消費性,讓人們由觀眾轉化為消費者,真正把藝術品融入個人生活。據悉,今年藝博會將佈局拓寬到了大運河流域,開設“大運河文化帶特展”。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特展區,以定位高端、放眼全球、差異化定位為策劃宗旨,邀請“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優秀原創作品參展。

  此外,馬瑞青對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藝術和商業應當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品如果沒有商業化,藝術品行業將不復存在。因為沒有商業為藝術品帶來經濟回報,藝術家就無法以此謀生,更不用談藝術創作。他強調:“藝術家是出於商業目的而創作還是為了自我藝術價值而創作?”馬瑞青認為,藝術家的創作應該是真誠的,應該是基於對世界的觀察和自我的藝術天賦去創作,而不是為了市場。藝術家的創造應當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是優秀藝術品産生的前提。商業和藝術本身不是互斥的,而應當是相互促進的。此次藝博會在主場館內更是設有多達上萬件展品。“當然,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作品都是可以交易的。”馬瑞青介紹説。

  中國藝術品産業的未來:飛速發展時代已經到來

  談到中國藝術品産業的未來,馬瑞青充滿信心。雖然近幾年藝術品市場並沒有十分繁榮,但他認為這是一個行業的調整期。“在更早的時期,中國藝術品産業由於拍賣行業等一些因素,造成了藝術品價格的飛速提高。”但當去國際上的展覽和交易時,馬瑞青發現中國的藝術作品價格已經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作品價格,而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泡沫的增長。在經歷這幾年的調整期後,他相信價格調整對於藝術品行業生態是更加有利的。同時藝術衍生品的發展也將藝術和生活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覺得行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開始了。”馬瑞青認為,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國家的發展已經到了消費轉型的時代,消費者需要高品質和個性化的産品,而這恰恰是藝術品最大的特點。這種真實存在的需求是藝術品産業的機遇,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藝術品産業存在的原因。如今的中國藝術品産業,正站在起飛的風口。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